探索者加速(探索者加速器好用吗)干货分享
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的通知国科发区〔2022〕220号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
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的通知国科发区〔2022〕220号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财政局,各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企业创新的重大决策,按照《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任务分工,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科技部 财政部2022年8月5日 (此件主动公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企业创新的重大决策,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关于启动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的部署要求,根据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需求,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聚焦企业创新能力关键环节,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精准施策,加大激励力度,优化创新服务,提振发展信心,引导支持各类企业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3年底,一批惠企创新政策落地见效,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各类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大批中小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形成更加公平公正的创新环境。
二、行动内容1. 推动惠企创新政策扎实落地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税收优惠、技术交易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加快落实和推广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进一步放大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效应。
完善落实国有企业创新的考核、激励与容错机制,健全民营企业获得创新资源的公平性和便利性措施,形成各类企业“创新不问出身”的政策环境搭建面向企业的创新政策综合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企业创新政策的系列宣讲培训,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推送服务。
健全企业创新政策落实的跟踪问效机制,并将政策落实情况作为地方督查激励考核的重要参考2. 建立企业常态化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的机制建立企业家科技创新咨询座谈会议制度,定期组织沟通交流,开展问计咨询构建企业创新高端智库网络,引导支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战略规划能力。
加大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面向企业的宣贯力度健全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机制,强化从企业和产业实践中凝练应用研究任务国家科技计划年度指南编制中的重点产业领域技术方向更多征求企业的需求和意见。
对于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专项,提高指南编制及项目评审中企业专家的比例国家科技专家库中大幅增加企业专家的数量3. 引导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制定国家鼓励企业研发的重点领域指导目录,引导企业围绕国家需求开展技术创新。
国家科技计划中产业应用目标明确的项目,鼓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企业加强硬科技创新支持中央企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
对于企业牵头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强化以创新联合体方式组织实施依托更多企业组建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创新基地加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考核和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管理4. 支持企业前瞻布局基础前沿研究。
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基础前沿类的研究基金、研发项目和奖项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管理,聚焦企业发展重大需求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前瞻部署基础研究探索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前沿类重点专项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机制。
支持企业通过研发合作、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等方式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按照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新标准加快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支持企业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前沿方向建设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对主要依托企业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等方式予以支持。
开展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加快培育前沿领域科技企业5. 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应用类重点专项及部分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通过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夯实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基础,支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创新发展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链条,推广“投资+孵化”模式,提升各类创新创业载体的专业化服务能力。
6. 加大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的力度加强对企业家的战略引导和服务,举办企业家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研讨班,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支持企业家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推动企业招收更多高水平科技人才,扩大企业博士后招收规模,鼓励企业吸引更多海外博士后。
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加强对企业科技领军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支持支持企业依托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创新基地平台等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加快落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科技人才实行特殊工资管理政策。
落实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研究评估并适时推广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试点政策开展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等流动机制试点,推广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7. 强化对企业创新的风险投资等金融支持。
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鼓励各类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企业创新创业,深入落实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创投企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用好用足科技创新再贷款、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题债等政策工具,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作用。
推广企业创新积分贷、仪器设备信用贷等新型科技金融产品,为10万家以上企业增信授信推广科技项目研发保险、知识产权保险等新型科技保险产品鼓励地方建设科技企业信息平台,共享工商、社保、知识产权、税务、海关、水电等信息,完善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信息共享机制。
8. 加快推进科技资源和应用场景向企业开放加大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学仪器和专利基础信息资源等向企业开放力度,将服务企业情况纳入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评价考核指标支持地方通过设立数据专区、分级授权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公共数据资源。
推动国家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面向企业提供低成本算力服务支持建设一批重大示范应用场景,鼓励创新型城市、国家自创区、国家高新区、国家农高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发布一批应用场景清单,向企业释放更多场景合作机会。
9. 加强产学研用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推动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向企业开放,加快各级科技计划等成果在企业转化和产业化支持将高校、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通过许可等方式授权企业使用。
面向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征集技术产品问题,组织中小企业“揭榜”在大企业牵头承担的科技计划项目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参加鼓励各地培育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平台和基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对接引导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为融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依托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和“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持续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竞赛10. 提高企业创新国际化水平支持企业建设海外科技创新中心、离岸创新创业中心等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成立产业创新领域的国际性社会组织,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推动一批国家高新区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园区企业在技术、项目、人才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更好发挥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作用,提升企业“走出去”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
加大对企业申报实施国家外国专家项目和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的支持力度完善对外资研发机构的支持措施,鼓励外资研发机构参与政府科技项目,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等三、保障措施1. 推动惠企创新政策扎实落地。
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税收优惠、技术交易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加快落实和推广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进一步放大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效应完善落实国有企业创新的考核、激励与容错机制,健全民营企业获得创新资源的公平性和便利性措施,形成各类企业“创新不问出身”的政策环境。
搭建面向企业的创新政策综合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企业创新政策的系列宣讲培训,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推送服务健全企业创新政策落实的跟踪问效机制,并将政策落实情况作为地方督查激励考核的重要参考2. 建立企业常态化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的机制。
建立企业家科技创新咨询座谈会议制度,定期组织沟通交流,开展问计咨询构建企业创新高端智库网络,引导支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战略规划能力加大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面向企业的宣贯力度健全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机制,强化从企业和产业实践中凝练应用研究任务。
国家科技计划年度指南编制中的重点产业领域技术方向更多征求企业的需求和意见对于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专项,提高指南编制及项目评审中企业专家的比例国家科技专家库中大幅增加企业专家的数量3. 引导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制定国家鼓励企业研发的重点领域指导目录,引导企业围绕国家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国家科技计划中产业应用目标明确的项目,鼓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企业加强硬科技创新。
支持中央企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对于企业牵头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强化以创新联合体方式组织实施依托更多企业组建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创新基地加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考核和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管理。
4. 支持企业前瞻布局基础前沿研究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基础前沿类的研究基金、研发项目和奖项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管理,聚焦企业发展重大需求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前瞻部署基础研究。
探索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前沿类重点专项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机制支持企业通过研发合作、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等方式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按照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新标准加快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支持企业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前沿方向建设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
对主要依托企业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等方式予以支持开展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加快培育前沿领域科技企业5. 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应用类重点专项及部分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
通过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夯实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基础,支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创新发展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链条,推广“投资+孵化”模式,提升各类创新创业载体的专业化服务能力。
6. 加大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的力度加强对企业家的战略引导和服务,举办企业家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研讨班,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支持企业家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推动企业招收更多高水平科技人才,扩大企业博士后招收规模,鼓励企业吸引更多海外博士后。
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加强对企业科技领军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支持支持企业依托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创新基地平台等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加快落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科技人才实行特殊工资管理政策。
落实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研究评估并适时推广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试点政策开展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等流动机制试点,推广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7. 强化对企业创新的风险投资等金融支持。
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鼓励各类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企业创新创业,深入落实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创投企业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用好用足科技创新再贷款、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题债等政策工具,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作用。
推广企业创新积分贷、仪器设备信用贷等新型科技金融产品,为10万家以上企业增信授信推广科技项目研发保险、知识产权保险等新型科技保险产品鼓励地方建设科技企业信息平台,共享工商、社保、知识产权、税务、海关、水电等信息,完善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信息共享机制。
8. 加快推进科技资源和应用场景向企业开放加大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学仪器和专利基础信息资源等向企业开放力度,将服务企业情况纳入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评价考核指标支持地方通过设立数据专区、分级授权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公共数据资源。
推动国家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面向企业提供低成本算力服务支持建设一批重大示范应用场景,鼓励创新型城市、国家自创区、国家高新区、国家农高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发布一批应用场景清单,向企业释放更多场景合作机会。
9. 加强产学研用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推动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向企业开放,加快各级科技计划等成果在企业转化和产业化支持将高校、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通过许可等方式授权企业使用。
面向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征集技术产品问题,组织中小企业“揭榜”在大企业牵头承担的科技计划项目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参加鼓励各地培育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平台和基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对接引导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为融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依托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和“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持续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竞赛10. 提高企业创新国际化水平支持企业建设海外科技创新中心、离岸创新创业中心等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成立产业创新领域的国际性社会组织,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推动一批国家高新区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园区企业在技术、项目、人才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更好发挥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作用,提升企业“走出去”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
加大对企业申报实施国家外国专家项目和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的支持力度完善对外资研发机构的支持措施,鼓励外资研发机构参与政府科技项目,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等(来源: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
END关于我们青海技术市场平台由青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建设运营,于2020年获批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平台以打造高、精、专的技术市场环境和服务团队为宗旨,通过不断优化升级,聚集了企业、大学、科研院所、服务机构等单位技术、人才、政策信息等科技资源,建成“在线展会中心”“在线技术评估”“在线技术交易”“专利超市”“政策导航系统”“企业创新能力分析系统”“高企测评系统”“视频直播系统”等特色服务功能,形成信息集聚、数据分析、协同创新、价值流转全链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转移服务模式,面向社会提供成果推广、技术创新、技术评估、技术交易、人才培养、企业评价、知识产权、资质申报等专业化服务。
目前平台线上线下服务企业300家以上,促成技术交易37项青海技术市场平台网址:http://www.qhjssc.cn/客服电话:0971-7612617/18797186423青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是经政府部门批准成立的省级科技服务机构,专注于我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等服务,提供技术合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规划评估、产业规划及可研编制、 “两化融合”贯标、科技培训、企业体检评估等咨询服务。
咨询电话:0971-6155802
扫码关注我们!地址:西宁市城东区 金桥路36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