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实验室(探索实验室测定溶解氧与现场的联系)难以置信
直击青少年科学营华东师大分营的第二弹来啦!
直击青少年科学营华东师大分营的第二弹来啦!之前两天,来自天津、广西、宁夏、甘肃、西藏、海南、香港和澳门等地的190名优秀高中生们在华东师范大学分营开展了诸多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分学科探究性实践活动科学营使营员乐在其中的同时,也让他们思考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7月15-16日,2016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华东师范大学分营开展了诸多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分学科探究性实践活动无论是探寻魔幻色彩背后的化学原理实验,还是揭秘人类自身基因组成差异的微生物观察,都让营员们乐在其中,受益匪浅。
其中社会科学组的“怎样让社会因我而美好”的主题策划活动,不仅让远道而来的营员们有机会感受外滩的美丽风景,还让他们更进一步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7月15日,科学营探究活动正式开始营员们被分为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地球空间、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七个学科组,每学科组内再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让营员们在动手实践时能更有目的性和实效性,华东师大的老师们首先为营员们准备了相关的讲座教学与实验室参观活动。
化学颜色自己调化学系的陈启明老师和韩金根老师先后给化学组的营员们带来了两场主题分别为“感悟化学”和“化学创造生活”的讲座,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化学,认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随后,营员们纷纷尝试了“魔幻的色彩——Brigs-Rauscher”的化学实验。
在实验中,营员们分工合作,小组任务布置得井井有条,称重的、搅拌的、加热的,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实验过程中来自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赵笑宽同学说:“一会儿就可以看到自己亲自调的化学颜色变化了,既兴奋又期待”看着自己亲手调试的各种色彩,同学们都连连惊呼,开心不已。
化学组“感悟化学”和“化学创造生活”的讲座
营员自己调配色彩与地理科学家对话地理空间组的营员们则通过对话地理科学家,知晓了华东师大地理学科历史和地理学科与城市建设的密切联系东方体育中心的地理信息系统虚拟三维场景的展示,则让营员们无不被GIS的魅力所倾倒。
参观智慧地理创新教育实验室时,日、月、地运行仪,环球投影仪,经纬仪,基于GIS的地理教学辅助系统等高大上的器材都让营员们感到新奇不已
地理空间组的营员们对话地理科学家
地理空间组的营员们的分组实验之后地理空间组的营员们随机分组,分批完成了Ⅰ类实验和Ⅱ类实验Ⅰ类实验是由营员们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其中一个小组选择的是火山爆发的模拟实验,他们利用烧杯、漏斗、红墨水、玉米粉、巧克力、电热板等简易器材进行模拟火山爆发的过程。
经过不断假设、探索、验证,他们最终尝到了成功的惊喜参与Ⅱ类实验的营员们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碘量法水中溶解氧的测定,通过采样樱桃河的河水、溶解氧的固定、酸化、滴定,了解地表水的环境质量
“十个最美丽的物理实验”打开科学殿堂大门对物理学组的营员们来说,这两天的探究活动简直就是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殿堂的大门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物理实验中心景培书老师首先带营员们开展了“科学漫路,走进物理探索实验室”的活动。
同学们带着好奇和求知的眼神走进了光学、力学和电学综合实验室,并在参观完包括模拟光纤通信、结合稀有气体和电离的灯光装置以及360°全息摄影和3D效果图的专业实验室后,也各自再分组开始了有关光、电和力学的专题探究,讨论起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出比书本内容更新颖的实验方法。
平面镜和凹面镜成像、利用重力和磁力悬浮物体、利用人力将动能转化成电能等一系列专业性和趣味性并存的实验,让营员们惊奇不已“我是第一次参观这么专业的物理实验室,更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好玩又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过程,真是很难忘的体验!”来自天津油田实验中学的饶心睿同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随后的专题讲座“诺贝尔物理学奖与物理学史的发展”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讲座由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物理实验中心的崔老师主讲,她以几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视频开头,通过“十个最美丽的物理实验”和开普勒的天文观测、牛顿与经典力学等著名物理学家及其成就的研究历程介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来物理科学的发展。
物理组营员的专题实验在探究实践中,营员们分组从涉及光、电、力的十个主题中抽取本组的实验题目,试着应用上午学到的知识与方法他们从选择材料、尝试试验方法开始做起,由浅入深,不断探索着新的思路看着现场营员们热火朝天的实验与交流,来自上海青少年科学社的上海带队老师陈晓东倍感欣慰:“来参加这个活动就是想让孩子们既能学会独立思考,又能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交流。
在听完讲座之后,再进行探究实践,可以让孩子们层层递进地了解物理研究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从而提升自我,真正了解相关的物理科学知识”
“我看到了自己培养的微生物”探究生命奥秘是一段有趣、漫长的实践和认识过程,更是人类不断追寻“为什么”的一种快乐体验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组的营员们不仅探索了人体微生物,还观察了很多平时看不到的微观世界
生物化学组营员学习和使用相关仪器在参观生命医学研究所时,蛋白质分离技术和DNA修改技术让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组的营员们最感兴趣来自山西省经纬中学的贺晋健同学听得尤其认真,还针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提出了有关“生物学与实验应用的关系”、“靶白治疗与生物领域的相关知识的联系”、“肿瘤的发病率与产生的相关因素”等问题。
在实验环节,营员们认真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对核酸电泳的操作和PCR仪器的使用
微生物组营员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微生物在进行人体微生物观察和个体差异比较的实验时,营员们通过分工协作和精心设计,最终完成倒平板、接种等步骤,将各自接好菌的平板倒置放在37度培养箱培养过夜,并于次日通过革兰氏染色和油镜的观察,成功看到了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并对它们进行拍照以比较不同来源微生物的差别。
在16日下午进行的成果展示中,微生物第四小组和生物化学第一小组还获得了本学科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一等奖
透过樱桃河看世界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张勇副教授题为“上海城市河流的基本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讲座,不仅使环境科学组的同学们对水质的测定和分析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让营员们对如何改善水环境有了更多思考
营员从樱桃河取样观察环境科学组的营员们都是来自甘肃和上海的同学在实验环节,他们带着便携仪器,来到华东师大校内的樱桃河边取样,以樱桃河水为样本,进行了水体中叶绿素a的提取和测定,并通过对樱桃河水的酸碱度、溶解氧、电导率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樱桃河的污染状况及改善手段。
在成果展示环节,环境科学组的Everist team团队关于樱桃河水的污染程度及其原因的研究获得一致好评,被营员们和老师们评为最佳小组怎样让社会因我而美好
社会科学组实地考察
社会科学组分组讨论同样让营员们为之深思的还有社会学组活动所提出的问题——“怎样让社会因我而美好”在简要介绍完社会学研究的要点及其实践方法后,负责老师带领营员们来到外滩南京路附近一社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感知社会的差异性,并让营员们根据观察所得进行了“怎样让社会因我而美好”的主题策划活动。
直接感性的实地考察和深刻理性的研究分析让营员们在感受社会学独特魅力的同时,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文|汪昕炜 刘冰艳 吕婉莹图|潘晨伟 肖启玉 卜曼玲指导老师|刘金玉编辑|李静姝华东师范大学官网/微信/微博 欢迎图、文、线索投稿ecnuwechat@qq.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