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试剂(泰坦试剂探索平台)满满干货
业务分析:公司主营业务是为企业、高校及政府科研院所提供科研试剂、特种化学品、仪器设备及耗材,并为客户提供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因为产品主要用于科研实
独立客观第三方研究,为您筛选优质上市公司证券代码:688133 综合评级:AA一、主营业务 评分:75
1、业务分析:公司主营业务是为企业、高校及政府科研院所提供科研试剂、特种化学品、仪器设备及耗材,并为客户提供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因为产品主要用于科研实验,故而产品品类要求非常繁多(十万级别)、单品的量又非常少、要求配送时间短,因此对综合管理能力要求非常高。
公司产品分为自主品牌(高毛利)和第三方代理品牌(低毛利),自主品牌又以委托生产为主,第三方品牌代理更像是一个经销商,故而公司的商业本质建立在对客户诉求的深刻理解、极致响应客户的诉求,并非是传统的制造业,更像是一个供应链管理公司,品牌和管理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未来公司想成为全国绝对的科研试剂领军企业、走向全球,那么必须得有深厚的技术沉淀,方能自主研发出具有竞争力的科研设备、更好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诉求简单来说,公司的品牌和管理能力可以让公司赚不少钱,但是想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公司必须得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2、行业竞争格局:目前行业内竞争者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同样的综合服务型公司,如赛默飞(全球龙头)、德国默克、丹纳赫、国药试剂,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该类型公司将是公司未来主要竞争对手;第二类是在细分领域的专业性产品或服务公司,如试剂领域的西陇科学、阿拉丁,仪器耗材领域的安谱实验、洁特生物等,以某类产品或服务见长;第三类是国外品牌在国内的大型代理商;公司将在产品线层面同二三类竞争对手竞争。
从竞争格局来看,海外综合性巨头营收早已过千亿,业务布局也涉及方方面面(如化药、疫苗、医疗器械),短期内公司无法超越,国内竞争对手中,综合性的厂家仅有国药试剂一家竞争对手,其他同行则聚焦在某一领域,公司目前是国内综合性试剂龙头企业,但是竞争优势并不是很突出。
3、行业发展前景:近几年国际贸易形势紧张,国内掀起了国产替代浪潮,自然少不了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未来自主研发将主导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相关科研试剂的需求自然水涨船高;同时,随着综合性试剂龙头实现全国化布局,纯粹的代理商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未来行业集中度亦将大幅提升,而国产厂商凭借快速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性价比也将逐步完成科研试剂的国产化;
4、公司业绩增长逻辑:(1)国内科研经费的持续投入;(2)行业集中度提升;(3)华东地区以外的增长;(4)行业应用的拓展;文中方框内文字均为正文的数据补充,可作略读·简介:成立日期:2007年;办公所在地:上海
·业务占比:自主品牌试剂15.61%、自主品牌特种化学品28.07%、自主品牌科研仪器及耗材4.64%、第三方品牌科研仪器及耗材26.26%、第三方品牌高端试剂10.27%、第三方品牌特种化学品9.83%、实验室建设及科研信息化5.22%;
·产品及用途:1、科研试剂:指在科学研究和分析检测过程中用到的化学和生物试剂,主要分为高端试剂和通用试剂两大类,拥有两个自主试剂品牌:Adamas和Greagent,同时对外销售Sigma-Aldrich、Merck、Fisher、TCI等国际知名品牌,提供了超过数十万种不同试剂、形成较完善的科研试剂产品线。
①高端试剂包括各类合成砌块、材料单体、生物标记物、高纯金属、特种催化剂、标准对照品、色谱试剂、生物试剂等②通用试剂指用于化学实验、分析化验、研究试验、教学实验和化学配方的常用化学品,具有用量大、价格低、获取难度较小等特点,主要包括各类酸、碱、盐、有机试剂、常规溶剂、无机化合物等。
2、特种化学品:是指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功能性助剂,主要包括醇醚酯类、异构烷烃类、碳氢溶剂、单官能溶剂和多官能溶剂等,具有用量大、需要持续试样、指标参数随客户工艺调整等特点,主要用于生物医药、新材料、食品日化、涂料油墨等工业领域。
3、科研仪器及耗材:公司拥有两个自主仪器和耗材品牌:Titan Scientific及Titan,同时并外购了梅特勒-托利多、安捷伦、珀金埃尔默、赛默飞、3M、康宁等国际知名品牌产品①仪器设备:是指科研实验中所需要的基础研发设备,产品主要包括搅拌、分散乳化、天平、水分仪、滴定仪、温控设备、烘箱培养箱、纯水系统、紫外分光光度计、TOC、离心机、真空泵、平行反应仪、气体检测以及气液相等实验室通用仪器和分析仪器等;②实验耗材:产品主要包括分析耗材、生物耗材、常规耗材和安防产品等。
4、实验室建设及科研信息化:为客户提供与科研相关的配套实验室设计建设和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项目;·销售模式:直销客户占比93.29%(其中自主网站“探索平台”销售占比约12%),经销商占比6.71%;公司持续深耕高校科研客户群,对211工科高校和中科院直属研究机构实行定点专人服务,不仅可以完成大量的产品交付,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大学生对自主品牌的信赖,这将在未来大大降低公司获取新客户的难度和成本。
·上下游:上游采购特种化学品原材料、成品特种化学品,下游应用至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食品日化、分析检测、智能制造等等领域;自主品牌委外生产·主要客户:前五大客户占比10.1%,高校客户占比17.40%,企业类客户占比81.82%;2019年新材料行业客户占比超四成,生物医药超三成,2020年生物医药占比快速提升高校类客户占比略有下降。
·行业地位:国产科研试剂龙头;·竞争对手:海外:美国赛默飞、丹纳赫、安捷伦、铂金埃尔默、沃特世、德国默克、日本岛津、掘场、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国内:阿拉丁、洁特生物、安谱实验、西陇科学、国药试剂·行业核心竞争力:
1、产品性能指标;2、品牌;3、销售及配送服务网络;·行业发展趋势:1、行业需求稳定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 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分活动主体来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1.5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7.4%、13.7%和7.4%,未来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2、行业集中度提升:在科学服务赛道上,企业融资变得越来越容易,但获取客户信赖却越来越困难越往后,下游优质客户更重视供应链管理及安全保障,他们会综合考量合作方的新品开发速度、质量管控、稳定供应品种、价格公开透明、全国服务能力。
尤其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及高校院所等领域,平台服务商更容易获得客户长期认可全国性平台服务商快速抢占增量市场同时,正在蚕食区域代理商原有市场,未来纯商务代理商会逐步退出市场,国内主流市场必然是大而强的平台服务商和小而专的品牌制造商与技术服务商;。
3、国产化趋势:进口替代正在加速,越来越多的本土供应链凭借更优、更快服务,成为客户首选;·影响公司利润核心要素:1、国内科研投入力度;2、公司销售、服务网络的扩张;3、行业应用的爆发;·其他重要事项:拟定增10.54亿元用于泰坦科技生命科学总部园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二、公司治理 评分:85
1、大股东持股及股权质押、高管激励:大股东直接持股仅有10.85%,技术背景出身,六名高管合计持股约32.76%,员工有一定的股权激励,整体激励充分;公司属于高校学生创业项目,中间有多轮融资,故而股份稀释较多,高校学生创业成功在上市公司体系中非常罕见,高管团队十分年轻,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2、员工构成:以销售和技术支持人员为主,公司轻资产模式运营,属于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均创收近200万元,人均净利润近15万元,在同行中属于佼佼者;3、机构持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包含9家公募基金,上市便受到主流资金的高度认可;
4、企业家精神、信息披露:大股东和管理层虽然年轻,但是目标清晰、志向远大,致股东信中言辞恳切、较为关注中小股东利益,值得肯定·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0.85%;股权质押率:0%·管理层年龄:39-40岁,高管及员工持股:管理层控股,员工股权激励2.2%;。
·员工总数:696人(+128):技术190,管理支持277,销售229;本科学历以上:344;·人均产出:2020年人均营收:199万元;人均净利润:14.8万元;·融资分红:2020年上市,累计融资(1次):8.48亿,累计分红:0.31亿;
三、财务分析 评分:70
1、资产负债表(重点科目):公司账面现金还算充裕,定增主要用于总部产业园扩产,应收账款和存货占营业收入比例偏高,好在下游客户单位比较分散,企业数量众多也难免会出现一定比例的坏账;公司生产以外协为主,对固定资产投入要求较低,上市后公司实力大幅提升,开始快速扩产;有息负债约4亿元,有一定偿债压力;合同负债快速增长,核心还是业务需求好,负债率略超三成,整体资产结构健康;
2、利润表(重点科目):2020年营收和净利润逆势增长,增长的核心一方面来自生物医药行业的高景气度(研发投入增加),另一方面是公司在华东以外的地区开始建立销售、配售服务中心,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矩阵,近两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科研投入力度较大,也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快速增长,但是2021年下半年多重因素影响下,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增长速度有所下滑,公司2022年的营收增长有一定的压力。
3、重点财务指标分析:公司净资产收益率逐年小幅走低,主要还是资产扩张速度快于净利润增速,毛利率整体保持稳定,2021年的下滑应与会计准则运费调整至营业成本有关;净利润率整体稳步上扬,2021年有所下滑,应是上游涨价以及季节性影响所致,后续有望逐步修复,在规模效应下,未来盈利能力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资产负债表(2021年Q3):货币资金5.65,交易性金融资产0.4,应收账款6.15,预付款2.1,存货4.93;长期股权投资0.15,固定资产0.56,在建工程0.83,无形资产0.34;短期借款3.31
,应付账款1.22,长期借款0.63,合同负债0.78(+0.46);股本0.76,未分利润2.75,净资产15.12,总资产22.34,负债率31.45%;会计师审计费用:115万元;·利润表(2021年Q3):
营业收入15.03(+66.23%),营业成本11.94,销售费用0.86(+7.9%),管理费用0.62(+93.7%),研发费用0.53(+79%),财务费用0.06,其他收益及投资收益0.09;净利润0.86(+69.88%)
·核心指标(2018-2021年Q3):净资产收益率:19.09%、17.79%、13.82%、5.8%;毛利率:21.59%、23.89%、21.27%、20.57%;净利润率:6.47%、6.48%、7.42%、5.74%;总资产周转率:1.68、1.46、1、0.74;
四、成长性及估值分析 评分:80
1、成长性:未来国内科研投入势必持续增长,科研试剂需求持续提升,公司作为综合性行业龙头,业绩稳健增长可期;2、估值水平:基于行业未来增长空间及公司业绩增长预期,赋予公司35-45倍市盈率;·预测假设:营收增长:60%、20%、30%;净利润率:7%、7.2%、7.5%
·营收预测:2021E:22;2022E:27;2023E:35;·净利预测:2021E:1.6;2022E:1.9;2023E:2.6;(假设数据即达到条件时对应市值,须根据实际数据调整)·市盈率:35-45倍
·2023年合理估值:90-120亿;当前合理估值:60-75亿(基于25%/年收益预期);价格区间:90-100元/股(未除权、除息);五、投资逻辑及风险提示
1、投资逻辑:(1)科研试剂行业需求稳定增长;(2)公司是综合性行业龙头,业绩稳定增长可期;(3)科研试剂龙头在A股中投资标的具有一定稀缺性;2、核心竞争力:(1)技术优势;(2)品牌优势;(3)客户优势;
3、风险提示:(1)泄密风险;(2)服务能力欠缺风险;(3)供应商资质风险;·核心竞争力1、技术优势技术创新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重视培养研发团队,持续增加技术研发投入,促进产品和技术的创新。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在产品技术创新相关的合成制备、纯化分离、分析检测等领域及细分领域积累起体系化的核心技术组合;在科学服务行业仓储物流体系建设中掌握智慧仓储物流相关细分技术体系2、品牌优势目前,公司销售的产品SKU超过145万,是行业内产品最丰富的公司之一,同时拥有高端试剂、通用试剂、实验室仪器、实验耗材、实验家具、科研信息化、特种化学品六个自主品牌,可全方位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科学服务解决方案,且具备较强品牌影响力和行业口碑。
3、运营管理优势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整合了公司产品研发、商品管理、采购管理、OEM制造、质量控制体系、仓储物流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流程,并进行持续优化和完善,为决策提供及时支持目前公司“探索平台”、内部ERP系统数据完全打通,是行业里少数几家能够将销售平台与内部业务流程融为一体的公司,较国内其他同行业企业具有先发优势。
4、服务及客户优势随着公司在产品品牌、电商平台、运营体系方面的不断创新与完善,跟进高校院所体系、产业园区配套、以及国家战略,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服务模式公司累计服务超过3万家客户,超过100万科研人员,支持众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企业的前沿研发,已经建立起高粘性、高增长、全方位合作的客户合作体系。
其中世界500强客户超过150家;国内985、211工科高校全覆盖;基本覆盖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院等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全国以研发创新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企业覆盖率达到80%以上·风险提示
1、技术泄密风险研发人员是公司核心技术研发关键所在同时,公司采取OEM的生产模式,发行人向OEM厂商提供产品设计、工艺路线、质量标准等基础资料,再由OEM厂商进行生产由于研发人员和OEM厂商各自均掌握一部分公司的核心技术,因此公司存在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2、采购种类较多的风险公司为科研工作者、分析检测和质量控制人员提供科研产品及相关配套服务,供货的及时性及产品种类的丰富性是保障良好用户体验的基础如果无法及时向客户提供其所需的产品,从而将影响公司下游用户的用户体验,进而损害公司在客户中已经建立的良好声誉。
3、区域拓展风险公司成立于上海,成立初期主要服务于江浙沪地区,华东地区业务收入占比较高,2021年上半年华东地区收入占比74.72%由于科学服务行业特点,公司向新区域拓展业务不仅需要产品技术支持,亦需要物流和仓储的配套跟进,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公司在经营中存在不完全熟悉新地区仓储物流情况及相关客户需求的情况,同时在业务拓展中在目标地区可能已存在一个或多个现有的市场参与者,其凭借当地开展业务的经验及更强的当地客户的认知度,将对公司在该区域的市场拓展造成一定阻碍。
4、高校的自主科研用品采购平台对公司销售产品制约风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自主科研用品采购平台,与IT产品申领平台类似,主要用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内部管理及信息公开,而非通常意义上的商业购销平台高校及科研院所会让合格供应商将其产品及服务列示于平台上,由科研项目组根据实验需求,通过该平台向合格供应商发起采购。
如果高校将公司从其合格供应商名录中剔除,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六、公司总评 (总分76.25)
公司2007年从大学校园创业而成,历经13年发展国内综合性科研试剂龙头、并完成上市,不得不佩服其出色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近几年外围形势紧张,国内科研投入加速增长,未来国内经济的转型必将依赖科技的力量,科研经费投入有望持续加速增长公司作为行业龙头营收和利润也大概率水涨船高。
科技浪潮叠加国产替代的大趋势,公司管理层平均年龄不到40岁,未来公司发展前景非常值得期待,当然管理层年轻也意味着未经风浪,亦是公司未来发展潜在风险之一,同时公司较高的估值也透支了未来的增长预期评级标准:AAA≥85、AA:77-84、A:70-76;BBB:60-69,BB:55-59,B:50-54;CCC及以下≤49
郑重声明:评级及评分仅为个人观点,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证券买卖建议,对任何人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川谷研究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