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古墓2004(探索发现古墓2018赵)学到了吗
当然,这不过是一句调侃罢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04年于湖北发现的一座古墓中,真的就出土了13只看起来完好无损的咸鱼,而且这些咸鱼居然有着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网络热词也频频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一些普通的工薪阶层就常常说自己是一条咸鱼,都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实现翻身当然,这不过是一句调侃罢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04年于湖北发现的一座古墓中,真的就出土了13只看起来完好无损的咸鱼,而且这些咸鱼居然有着2400年的历史。
消息一经报道,立刻就引起网友广泛的关注,一时间咸鱼所在地就成了许多游客的旅游打卡之地,而如今的它们也已经翻身成了当地有名的“网红”。
出土的咸鱼那这些咸鱼为何会被存放在千年古墓之中呢?它们的出土又有着怎样的意义?一切还要从古墓的发现开始讲起神秘古墓惊现“抹布”2014年7月,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的领导准备趁着学校放暑假的时间,委托工程队将位于郢城南、荆州新火车站东南的学校新址整修一番,好让学生能在开学后到新的教室学习。
荆州中学新址可就在工人们挖土准备修建学校操场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古墓,施工人员觉得此事事关重大,当即将这一消息报告给了荆州市文物局并且拨通了110请警方到现场维持秩序很快,一支专业的考古队就赶到了现场,警方也已经提前赶到地方拉起了警戒线。
为了防止古墓内的文物因施工出现损坏,考古专家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当即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后来在全国引起不小轰动的夏王台258号墓随着发掘的进行逐渐浮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古墓这年8月,考古队对墓葬的外围进行了细致地清理,专家通过墓葬的构造和出土的部分戈、矛发现这是一个战国中后期的楚国墓葬,墓主人很可能是当时楚国的一位武将战国中后期距离现在已经有2400年的历史,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每次国内只要发现战国时代的墓葬,都会引起考古工作者极大的兴趣,专家们也想从考古发掘中了解更多地关于战国的历史。
而值得一提的是,夏王台258号墓只是这附近一个中型的墓葬,随着考古发掘的陆续展开,专家和众多关注此事的网友注意到这附近居然埋葬着近400座的历朝历代的古墓,是一个超大型墓葬群,极为罕见。
于是,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考古队随即对夏王台258号墓进行了全面地发掘,到了这年年底的时候,墓里面的甬道都已被清理完毕12月25日上午11时,考古队开始对墓葬的最后部分,即棺椁及陪葬的箱子进行了系统性地发掘。
夏王台258号墓葬是一座仅一室和南部一头箱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整体呈“甲”字型,长2.93米,宽1.7米,深3.8米,对于数据的测量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显然已经不是难事。
考古发掘只见,几名考古人员轻轻地取走了棺椁外面的椁板,内棺随即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可接下来的场景却让考古人员很是震惊站在棺椁外的考古人员发现内棺的表面似乎叠了一层黑色的东西,远处看起来像似我们现代人用的“抹布”,这让大家惊讶不已,难道早在战果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抹布了吗?。
伴随着这一疑问,考古人员缓缓地低下了身子,准备靠到跟前一探究竟,然而,接下来的发现却让他们更加震惊……
墓葬坑咸鱼成了“网红”考古人员细看之下发现看起来像抹布的东西竟然是咸鱼,鱼身上还散发着一丝丝香味,更让考古人员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咸鱼居然被保存得完好无损,鱼身上的部分鱼肉还没有被腐蚀,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考古人员经过清点,发现内棺上足足有4条几乎一模一样的咸鱼,而且每一条都差不多完好无损,为了弄清咸鱼能够保存2400余年的秘密,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收集到了袋子袋中,准备拿去实验室进行化验。
在将袋子移交给工作人员以后,考古队员又继续开始了发掘,在棺木的头部位置,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木箱,里面装了一件精美的牛皮铠甲,上面的色彩历经千年依旧清晰可见,这让专家们很是兴奋结合之前出土的戈和矛,考古人员更加断定这座墓应当是一位武将的,但在整个发掘过程结束以后,考古人员都没有发现任何可以表明武将身份的证据,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出土的咸鱼棺椁发掘完毕后,考古人员又继续向南,朝着头箱发起了“进攻”,在这里,他们又发现了大量的精美的陪葬品和一些冷兵器,不过这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还当属新发现的咸鱼这些咸鱼被放在头箱里的一个木箱当中,足足有9条之多,和之前4条一样,它们也都完好无损,而且随着出土的咸鱼越来越多,考古人员发现这些咸鱼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是被腌制过的,这种情况在历次的考古发掘中很是罕见。
夏王台258号墓葬出土咸鱼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考古界,很多考古专家得知消息后纷纷从外地赶来,他们也想弄清咸鱼不腐的真相几天后,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拿到了权威的鉴定结果,数据显示这些咸鱼和我们现在常吃的一种鲫鱼基本一致,专家随即将其命名为阳干鲫鱼。
那这些被腌制过的咸鱼为何只是表面发黑而没有腐蚀呢?一些专家推断可能是鱼体内被人放入了大量的重金属,才导致鱼体变黑的同时,鱼身完好无损不过这一推论很快就被推翻,因为检测数据显示,咸鱼体内并没有超标的金属存在,一切的含量都和正常咸鱼基本一致,咸鱼不腐再次成了一个谜。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多的网友也对咸鱼燃起了兴趣,他们自然不知道鱼身不腐的真相,而是纷纷对咸鱼为何被埋进墓里提出了自己的猜测。
一些网友认为墓主人是楚国人,而楚国多江河湖泊,盛产鲫鱼,他们觉得墓主人生前就是一个鲫鱼爱好者,于是,便在临死之前交代家人将一些腌制过的咸鱼放进墓里陪葬但为什么恰恰是13条呢?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讲究?网友对此又表示了疑惑。
但不管怎么说,夏王台258号古墓出土的这13只咸鱼在网友的关注下,一时间赫然成了“网红”这种情况很罕见在众多的推论之中,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13条鲫鱼的出土表明荆州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这对荆楚文化的发展和宣扬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荆州博物馆为了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能够更为直观地、近距离地观看到咸鱼的体态,湖北省荆州博物馆决定在2015年春节期间将出土的咸鱼进行正式地展出过年回家的荆州当地人纷纷趁着休息来到了博物馆中进行参观,外地的游客也有很多人到这里游玩。
当一些游客看到栩栩如生的咸鱼时,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当然,似乎一些人将目光注意在了饮食上。
一位游客看到咸鱼后,笑着对家人说道:“这鱼看起来能吃的样子,只是不知道放这么久了,有没有毒?”此言一出,在场的众人顿时笑作一团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些出土的咸鱼在之后也经历了“向上游的鱼生”。
随着它们名气越来越高,荆州博物馆似乎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参观的需求,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们的存在,亲身感受它们的姿态,去年,湖北省博物馆专门将其中的几条咸鱼放到了省博进行展出。
一些来到湖北省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在看到咸鱼的样子之后,甚至将其与省博的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相提并论,或许当年腌制这些咸鱼的主人都没有想到它们死后竟会有如此高的殊荣名气大了,一些原本被人们遗忘了的事往往就会被再度提起,不久,最近的网友又发出了和几年前发现咸鱼时一样的疑问:咸鱼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为何会存在于古墓之中?又为何千年不腐?。
面对着诸多网友的询问,一些权威人士经过多方考证,逐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黄凤春率先作出回应的是担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的黄凤春,他表示:“自然情况下保存如此完好的随葬食品,在本地乃至全国的古墓考古发掘中都十分罕见”“但却不是唯一一例,早在多年前,荆门包山楚墓中就发现了类似的祭品,根据此前的经验,古代人在葬礼的祭祀环节经常会将一些腌制、烤制过的鱼类、牲畜、蔬菜水果等食品放入墓葬里陪葬,以此希望墓主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衣食无忧,由此推断,这次出土的咸鱼也是下葬祭祀品。
”不过,黄凤春也无法就这些咸鱼千年不腐一事给出确切的答案,他说随着科学考古技术的提升,人们终有一天会知道答案。
华中科技大学但这一说法显然无法让众多的网友满足,紧接着,华中科技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的荣建华副教授在接受文汇报记者钱忠军的采访时表示:“鱼身不腐的原因是因为封闭的墓地没有氧气,鱼身很难腐化,还有一点就是,墓地温度低,在腌鱼的高盐浓度下,地下的微生物也不能用鱼做食物,这就使得鱼身不会腐烂变质。
”荣建华副教授的观点还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尽管仍有小部分人依然不相信咸鱼两千不腐的原因竟然就如此简单。
出土咸鱼值得一提的是,在网友的诸多问题中,有一个问题很是引人注意,那就是两千四百年前的人们是如何研制这些咸鱼的,很显然提这个问题的网友应该是一个美食爱好者对于这一比较轻松的问题,荆州中学新址考古工地领队田勇耐心地给出了答案。
在接受记者钱忠军的采访时,田勇表示:“这13条鲫鱼从形态上看是野生鲫鱼,有的是从鱼腹剖开,巴掌大小,鳞片与鱼刺清晰依然,这些干鱼的剖法及风干程度跟如今荆州流行的阳干鱼很相像,简而言之,古人的腌鱼方法和现在没有太大差别,由此可见,文化都是一脉相承的。
”
湖北省博物馆如今,夏王台258号古墓出土的13条咸鱼一部分被存放在湖北省博物馆,一部分被存放在湖北荆州博物馆,尽管专家仍然无法对咸鱼千年不腐的真相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前往参观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奇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