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探索_中国经济史发展脉络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从游离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落后农业国,转变成高度开放的世界第二大现代经济体。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对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有重大区别,其历史演变脉络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从游离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落后农业国,转变成高度开放的世界第二大现代经济体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对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有重大区别,其历史演变脉络是什么?。
——本刊特约记者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翟东升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演变有两大动力源,一是中国内部政治经济制度安排的延续;二是受到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对我国对外战略的约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可划分为三个30年的历史阶段,当然这里的30年是泛指一个大概的时间区间。
对比这三个30年,我们不难看出,每个时代的核心特征、主流思潮、经济运行特点、国际格局都是大不相同的;与之相应,中国所学习的主要对象、对待世界市场体系的态度、资本形成的方式、倚重的社会阶层都是与时俱进的
第一个30年从1949年到1978年这一历史阶段的时代主题是冷战、反霸权斗争、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左翼激进革命主义席卷亚非拉国家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将凯恩斯主义奉为圭臬,政府在宏观调控、产业规划和社会福利方面强化财政政策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正在走结构主义经济学指引的发展道路,意欲摆脱“中心-外围”关系中被中心国家无情剥削的宿命这一时期,中国总体上游移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之外,先是“一边倒”地加入苏联主导的另一个平行经济体系——社会主义互助体系,。
而后与“苏修”决裂,脱离东方阵营而自立;继而发现与世界两个超级大国为敌不符合自身实力地位和国家利益,从而开始缓和与美国等西方阵营的敌对关系这30年,我们以苏联为参照系,依托工农阶级建立起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初步工业基础。
第二个30年从1979年到2012年时代主题是全球化,尤其是新自由主义范式下的美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这时期全球的主流意识形态从左翼迅速向右翼移动,新自由主义流行于世,其核心主张包括减少管制和低税率,强化自由竞争和市场开放,是代表精英和资本利益的政治经济纲领。
到了这一阶段,美欧日的婴儿潮人口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成为消费主力群体和社会中坚力量贫富分化不断加重,整个社会的通货膨胀率持续走低并趋于零,债务率却持续走高这个阶段,金本位制已经被废除,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可以通过印钞偿还债务,债务不断地货币化,导致了持续的(财政和贸易)双赤字现象。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在美苏争霸、与美建交的有利形势下,改革开放开始“摸着石头过河”的艰难探索,派遣许多政府考察团到西方发达国家考察,学习外国经济发展经验,设立经济特区,打开国门招商引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同时构建并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赋予民营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公平的营商环境。
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抓住全球化时代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战略机遇期,不断汲取国际体系的能量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从“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做起,建成了世界最齐全且最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体系,此后又推动创新经济发展,实现资本积累。
这30年,我们以美、欧、日、韩、新等国为师,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直接交流、交易的国际化精英群体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外资企业成为那个时代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第三个30年即从2012年开始,至少一代人的时间周期我国对世界经济体系的态度既不像第一个30年那样持激进革命态度,又不像第二个30年那样完全地低调融入,而是更加自信地重塑和引领全球经济体系的治理改革和结构变迁。
在国际层面上看,早自2009年开始,整个世界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在对新自由主义的质疑声中,逆全球化的意图和政策从体系中心开始逐渐向外蔓延后危机时代的美国经济,增长态势既不是L型,也不是U型或者V型,而是如“方便面”一般抖动:经济欲上行却无力,将下行则有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地打强心针维持。
通缩和负利率也成为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经济现象,这意味着储蓄者不仅得不到利息,还需要缴纳一定的“保管费”,目前全球有十几万亿美元的国债居然是以负利率交易的,这在人类经济史上极其罕见民粹主义甚嚣尘上,有一些重要。
国家的民粹主义政治家和党派赢得选举开始执政;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想上,人们再次强调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意识到政府应主动干预经济,并进行资源和利益再分配。
在逆全球化时代,中国做出“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郑重宣示,继续高举对外开放的大旗,建设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混合资本正在成为中国主流资本形态,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地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另一方面又充分肯定和支持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对待外资将根据实际需求择优引进当前正徐徐展开的新30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需要培育一个成熟而巨大的中产阶层,使之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成为有竞争力的生产者和活跃的消费者,从而将中国做成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稿件来源:《领导文萃》2019年12月上,摘编自《中国与世界经济的70年及应对逆全球化策略——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教授》责任编辑:张风新媒体编辑:笺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