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的意思怎么解释_探索的意思怎么解释呢
“学问”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才算有“学问”?教师博览2024年12月04日 08:02 江西以下文章来源于生命教育网 ,作者肖川生命教育网.国内最大的生命教育平台!“学问”一词,大家都很熟悉。
“学问”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才算有“学问”?教师博览2024年12月04日 08:02 江西以下文章来源于生命教育网 ,作者肖川

生命教育网.国内最大的生命教育平台!“学问”一词,大家都很熟悉。人们常用它来评价人:谁很有学问,谁的学问不好……但“学问”究竟是什么,却并非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它属于知识论与认识论的问题。
我尝试着赋予“学问”一词四重含义:第一重是“知晓”“知道”“认悉”“熟悉”“懂得”比如,你知道欧美国家的一些城市,你知道其地理位置、市容市貌、优势产业、文明程度等我举这个例子是因为欧美国家的绝大多数的城市布局与中国大陆的城市有很大的差别,故而常有人说凤凰城就是一个大农村、波士顿也是一个大农村。
你不知道你不晓得的东西的存在,你说不出你不知道的事物你知道得愈多,你的内心就愈丰富,也愈广阔这包括你认识更多的字、掌握了更多的词与概念,知晓许多的星球以及地球上山川湖泊的存在,熟悉一些史实与人物,读过许多的经典名著(比如《物种起源》),欣赏过许多的不同门类的艺术精品——比如《自新大陆》的旋律能够在你心中流敞,你能背诵普列维尔的《在公园》,你能轻声哼出《尕苹果令》这首民歌……。
“学问”的第二重含义是“洞见”知道一些事物的存在,极有可能只是晓得它们很表面的现象,获得了相关的信息如果不能入其堂奥,不能理解其脉络、经纬、内里与蕴含,“知道”的意义就不大“洞见”就意味着能够洞幽察微、见微知著,能够作出合理且尽可能充分的解读;意味着“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对问题有系统的、结构性的梳理与把握。
比如,你对美国的种种亮点与优势如数家珍,但如果你不理解为何它会如此这般,那你就仅仅停留在“知道”层面又如,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知道每一朝都面临着以前出现过的问题,也几乎都会犯前人犯过的错误——历史仿佛在周期性的轮回,探求到这背后的原因,这就是见识、洞见。
一个人要有较为丰富和深刻的洞见,除了要懂得很多,有相当的学识积累(这里的“学识”,即前人和同时代的人对相关事物的洞见),还需要掌握科学的、高阶的思维方式,包括研究方法这一点是多数中国的读书人的短板与软肋。
我国大中小学的教学中,忽略了对知识论、思想(研究)方法论的高度重视,导致了很高比例的人缺乏良好的推理与判断能力。
“学问”的第三个层次是问题意识与探索精神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不相信唯一“正确”的解释,敢于质疑权威,保持对问题的开放意识,这都是“学问”的一部分能够提出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好的问题,比“知道”高级很多,也可以说是“洞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人类正是在发现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前进的——这自然包括了认识上的、探索真知之路上遇到的“问题”。
好的教学,既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种种技能,更鼓励与启迪学生去发现问题这就需要允许乃至鼓励与欣赏质疑,对待世间万事万物的开放态度,嘉许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推崇与褒奖人的“自由意志与独立人格”可上述这些,中国大陆的大中小学都极为稀缺,这也可以部分地回答人们所熟知的“钱学森之问”。
“学问”的第四个层次是“知行合一”王阳明在《大学问》中对此有所论述关于此书的书名还有《〈大学〉问》的写法对此,我请教了方家:《〈大学〉问》这个或许更准确一点,因为它可以一目了然地表明其是对《大学》一书的阐释与解读。
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泛道德主义的问题,似乎王守仁也未能免俗今天我们需要极大地扩展与丰富“知”“行”的范围与内涵最近,我看了不少周汝昌先生讲《红楼梦》、讲《唐诗宋词》、讲《书法》等的系列音像资料,发现周老是很杰出的中国传统的读书人,他的音容笑貌中、举手投足中都不乏大家气象。
这气象只有真学问、大学问可以熏陶出来但他老人家似乎对欧美的现代文明中的核心价值观、对普世伦理有误解他大概没有读过亚当.斯密,没有读过米塞斯与哈耶克,不熟识波普尔与波兰尼……他在表达中仍使用“女同志”这样的词语,也可以说明他对他那代人所经历过的“思想改造”与“革命话语”反思不够 ,没有与时俱进。
这令我感到惋惜和遗憾学海无涯,探索之途永无止境如果要问人世间有什么值得追求,学问及其赋予人们的气象与境界一定可以位列其中,且无出其右· 作者·肖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会长(选自教师博览公众号,题目有改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