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理论探索杂志社官网_《理论探索》

2025-04-28Aix XinLe

【内容提要】在后新闻时代的技术迷局中,传统传播理论面临解释力危机。通过解析“数字民本”“相交相养”“知行合一”等核心概念,揭示传统文化基因在智能传播场景中的创造性转化机制,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法论提供理论支撑。

理论探索杂志社官网_《理论探索》

 

苏 敏 连凯文【内容提要】在后新闻时代的技术迷局中,传统传播理论面临解释力危机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为经,以中华传统文化智慧为纬,构建包含认知框架、实践路径与价值准则的三维方法论体系通过解析“数字民本”“相交相养”“知行合一”等核心概念,揭示传统文化基因在智能传播场景中的创造性转化机制,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法论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后新闻时代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中华传统文化一、后新闻时代的认知困境与理论探索(一)媒介变革下的新闻新生态当下的我们已然步入了“后新闻时代”所谓“后新闻时代”,并非新闻的终结,而是新闻在媒介环境深度变革下的全新形态。

传统新闻时代,信息传播由专业媒体主导,受众更多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而在“后新闻时代”,社交媒体、自媒体等平台兴起,新闻生产与传播呈现出多元、碎片化的特征,新闻的边界愈发模糊,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形式让新闻变得更加生动。

这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信息过载导致受众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虚假新闻、谣言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后新闻时代也为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层出不穷且不断变革的新媒体形式,为更多的从业者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二)新闻业“液态化”亟待理论支撑

后新闻时代,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下,全球新闻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且具有颠覆性的“液态化”转型所谓“液态化”,意味着新闻业如同液体一般,在形态、传播模式和运营机制等多个维度上呈现出高度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人们正在从打开电视看新闻,向打开抖音搜新闻转变,随着爬虫扒取新闻、AI生产新闻等现象越来越普遍,传统新闻学“信息属性、宣传属性、舆论属性”的基本属性正在重构。

在这样的形势下,对新的新闻传播方式所依赖的哲学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可以为我们未来新闻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三)双重文化支撑下的“守正创新”原则恩格斯早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1]分析当代中国媒体行业的发展,我们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同时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辩证智慧,共同构成了后新闻时代方法论创新的双重驱动。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天然蕴含着新闻舆论工作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实践品格我们要在探索应对当代信息传播新挑战的实践中,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开拓新闻舆论工作新境界,大力推动新闻舆论工作高质量发展[2]“守正创新”,既包含对新闻规律的本质把握(守正),又强调传播形态的创新突破(创新)。

在《周易》“变易-简易-不易”的三易哲学中, “变易”指的是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简易”则是指万物的变化都有其规律可循,大道至简;“不易”则是指万物的本质是不变的,有其恒定的属性我们的媒体行业,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将来都要善于发现其中的规律,把握本质,以不变应万变。

这一思想,为破解后新闻时代的认知悖论提供了一把钥匙,也为舆论宣传创新指引了方向二、把握传媒创新思维的三重维度(一)认识论维度:传播主客体的转变传统媒体行业,新闻创作者是主,新闻受众是客,“主客二分”的认知模式一直延续到互联网时代。

然而,在AI已经渗入生活方方面面、新媒体用户随手拍就参与创作的传播生态中,传统“主客二分”的认知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王夫之提出“能所之辨”的哲学概念,在传统语境下,“能所之辨”探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而在当今数字语境中,这一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形式,演变为“用户 - 算法 - 场景”的动态认知系统其中,用户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知主体,他们带着自身的需求、偏好和认知能力参与到数字世界中。

算法则如同一种特殊的“中介”,它根据用户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推送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场景则类似于“所”,它是用户与算法相互作用的具体环境,不同场景会影响用户的行为和算法的推荐这一动态认知系统并非静态不变的,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会反馈给算法,促使算法不断优化;而算法的优化又会在不同场景中为用户带来新的体验,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不断发展的认知体系,是 “能所之辨”在数字时代的创新呈现,形成主客相交、体用相养、“相交相养”的新的认知范畴。

例如,在各类短视频平台的“沉浸式传播”中,用户既是被算法识别的客体,又是创造传播情境的主体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统计,预测用户行为并提供个性化新闻推荐,进一步提高用户黏性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新闻内容的传播效率和用户满意度,也为媒体行业在后新闻时代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创新动力。

(二)方法论维度:AI与人工的对立共生在算法推荐与人工编辑的平衡中,“阴平阳秘”思想显现了中华传统思想的方法论价值“阴平阳秘”思想源自中医经典理论,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阴”与“阳”代表着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平”和“秘”则强调了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和谐。

这一思想提醒我们,在认识和处理事务时,要全面考量其对立面,不能只看到一面而忽视另一面算法和人工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和矛盾,就如同阴阳对立,如若失衡,机器人掌握人类话语权或将成为现实但通过合理的设计,实现传播效能的稳定与和谐,这便是“阴平阳秘”思想在媒体层面的实践。

例如新华社“AI合成主播”采用“算法生产+人工把关”的阴阳耦合机制:机器负责内容生成(阳),编辑进行价值校准(阴)这种“算法为体,人文为用”的模式使报道时效性提升3倍,同时保持零重大差错记录实践表明,将传统“执两用中”智慧转化为“算法阈值管理”等具体方法,可有效破解技术异化难题。

(三)价值论维度:数字民本的新闻价值准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深沉底色,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价值定向[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也都蕴含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后新闻时代不能舍弃的价值论。

以人为本在数字时代,正在升华为“数据向善”的价值体系,数据和算法以人为中心,引导着传媒的发展方向《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23)中提示,纵观当前以全球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消费时代,媒体行业亟须创制真正以人为本的新闻实践作品与传播公共产品,将传播的实际效用发挥到极致,促进人类社会媒介信息生态的良性秩序发展。

[4]从行业角度而言,平台的“数字”垄断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和物质交往,隐性的平台机制操控着交往方式这使得交往的本质不再是基于尊重的相互理解,也不再是通过与他者互动走向更加健全的自我[5]所以,必须改善平台环境,从改变内容服务流量、技术服务眼球的现状做起,创造美而不是异化美,抚平焦虑而不是制造焦虑,打造真正的“数字民本”。

三、传统文化适应后新闻时代,解决现实问题(一)新闻技术伦理问题的道器之辩《周易》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一哲学思辨为我们处理人工智能介入新闻生产带来的技术伦理问题提供了框架目前,除了AI洗稿、AI生成假新闻这样的明显伦理问题外,人工智能还可能缺乏客观中立、缺失人文关怀等弊端,甚至触犯法律。

这些问题已经为传播行业带来了许多反面案例,例如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地震被压在废墟下的儿童图片,被网友用AI“复活”的李玟后新闻时代需要媒体从业者利用好人工智能规避风险以道驭器突出了人的作用,因为人所学习和掌握的原理、规律永远比外在的技能、工具更重要,以形而上的道理运用形而下的机器,这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应牢记的古人智慧。

通过不断提升人的素养和机器的智能,加强审核监管,伦理问题将不再是问题(二)新闻实时反馈的知行合一智慧在新闻行业,创作者往往以新闻事实为客体,把在路上、在现场、走进群众中去作为创作的源泉达到 “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感知世界,记录世界。

然而这种知行合一实际上还是缺乏了来自受众的知在传统媒体时代,创作者的思想表达受限于传播渠道和反馈机制,创作个体难以迅速且全面地获取受众的真实反馈,使得“知”与“行”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而在后新闻时代,媒体互动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困境。

借助多样化的互动功能,如实时评论、弹幕、在线问答等,让创作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受众需求和传播效果的认识,真正实现了“知”与“行”的紧密结合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看,媒体互动技术也使创作个体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认识,又以新的认识指导创作实践,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要想实现知行合一在新闻创作各个环节的贯通,目前最大的突破点在于新闻节目的实时互动在视频平台上,除新闻外的各类直播,主播与网民的互动早已成为常态,然而无论是电视还是网络媒体,新闻节目由于审核制度的约束一直无法加入直播实时互动环节,必须规避直播中无法预测的各类风险。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不断进步,新闻直播可以引入各类平台直播利用技术手段监控审核互动内容的方式,利用人机智能协同系统,对不良信息、敏感话题、违规行为和不当言论及时处理事实上,人工智能对于内容审核的准确率已经远比人工审核要更高,审核效率也早已达到毫秒级[6],完全能够满足新闻直播态中流畅互动内容的审查,下一步这方面的创新重点可能仍然在风险感知机制的设计和兜底保障制度的完善上,为“知行合一”更深层次探索提供可能。

四、人机协同作为传播主体的认知升维如前所述,主体、客体的认知模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传者-受众”的二元结构向“人机共生体”演化,未来的人机智能协同将在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及决策执行等方面都得到全方位的充分体现[7],机器不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它能够参与到信息的生产、筛选和传播过程中,持续重塑信息传播的格局。

随之带来的,我们不能再单单把人作为传播主体,人机共生体将越来越多绑定成为后新闻时代新的传播主体机器能够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快速的信息传播速度和广泛的连接范围,为传播活动提供有力支持,而人类则赋予了传播活动以情感、意义和价值判断。

例如,在新闻报道中,大数据分析为记者提供线索,记者则进行深入调查和创作人机共生体的出现,使得传播活动更加高效、精准、全面,它将成为未来传播领域的重要力量对于这一传播主体的认知有更高维度的理解,才有助于我们把握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形式并善加利用,以“相交相养”的认识论幻化为新传播时代的理与利。

例如,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在全国两会期间推出AI“双主播”——晓奔、晓腾,将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与算法的大数据处理能力结合,融合AI制作平台+人工智能主播+两会现场+虚拟场景搭建+多地实景采访+虚拟前景的呈现形式,让虚拟主播穿梭在现实与虚拟之间,大大增强受众的观看体验。

这时,新概念中的传播主体既不是晓奔、晓腾,也不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幕后编辑,人与机器共同构成了新的主体,并且这种契合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相机、摄像机作为传统媒体新闻记者身体的延伸参与到创作当中,成为新闻制作的基本要素;而AI已经不仅是人的延伸,有着学习能力的机器正在越来越多地与人发生主动交互,它成为与人共生的个体共同参与创作,成为传播主体的一部分。

我们要认识到传播主体的这种根本性变化,用好人工智能的同时更加信任人工智能,为未来必将发生的更大改变做好准备五、结语后新闻时代的理论探索,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华文化智慧的创造性融合这种融合既体现为“实事求是”与“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共鸣,又表现为“人民中心”与“民胞物与”的价值共振。

在技术哲学层面,“道器合一”的东方智慧为破解算法悖论提供文化方案;在实践操作层面,“阴阳辩证”的思维模式为平衡技术效能与人文价值开辟新径随着人机协同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也从底层的哲学思维入手,为破解未来的发展困局扫清理论障碍。

这种双重向度的方法论创新,不仅为中国特色新闻学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更为全球传播秩序重构贡献中国智慧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1.

[2][3]周树春.以新时代高度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J].新闻战线,2021,(09):2-5.[4]CCTV+,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23)[R/OL]. (2024-06-21)

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15377998#[5]张秀丽,李雨思.平台化生存:以人为本的考察[J].青年记者,2024,(05):95-99.

[6]张建军,孙滔,孟方.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内容智能审核及在世界杯的实战[J].现代电视技术,2018,(08):52-54+145.[7]孙效华,张义文,秦觉晓,等.人机智能协同研究综述[J].包装工程,2020,41(18):1-11.

作者简介:苏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连凯文,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编辑:徐 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探索理论探索杂志社官网_《理论探索》

2025-04-28Aix XinLe19

理论探索杂志社官网_《理论探索》【内容提要】在后新闻时代的技术迷局中,传统传播理论面临解释力危机。通过解析“数字民本”“相交相养”“知行合一”等核心概念,揭示传统文化基因在智能传播场景中的创造性转化机制,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法论提供理论支撑。…

艺术艺术生英语辅导_艺术生英语辅导资料

2025-04-27Aix XinLe37

艺术生英语辅导_艺术生英语辅导资料每年艺术生集训完以后,距离高考就剩80多天了,对于英语这个科目来讲,提分其实还是挺容易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案。第1种情况的考生是大多数,就是那种3500词还没有背完的考生,做高考难度的模拟卷分数会在80分以下。…

艺术艺术生的高考流程_艺术生高考怎么算分数

2025-04-27Aix XinLe8

艺术生的高考流程_艺术生高考怎么算分数美术生能报考的学校划分为6个层次,只有1.2%的美术生能上好大学,40%的美术生连本科都上不了!每一层次都有明确的标准和夸张的淘汰率。但不得不说,美术高考确实不公平!除了明面上的升学路径,暗地里还藏着着一条,同样的分数,有的学生只能到第3层…

艺术金鹰电视艺术节2018_金鹰电视艺术节2016

2025-04-27Aix XinLe185

金鹰电视艺术节2018_金鹰电视艺术节201611月4日晚,第十四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开幕式暨文艺晚会在湖南长沙拉开帷幕。本届开幕式晚会以“与人民同心”为主题,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高品质的节目,带领观众领略新时代中国电视的华彩篇章。…

探索外星探索车_外星探索最新发现

2025-04-27Aix XinLe136

外星探索车_外星探索最新发现星际探秘之旅浩瀚宇宙,繁星闪烁。在地球的一座现代化航天基地里,“星际探索号”静静地矗立在发射台上,宛如一头即将苏醒的巨兽。林宇、艾丽和汤姆三人身着整齐的宇航服,神情严肃而又充满期待地站在飞船前。林宇,这位勇敢坚毅的太空探险家,目光坚定地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