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啬老人文言文翻译:吝啬老人文言文翻译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1,侵2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3,而不敢自用。
原文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①,侵②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③,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自堂而出,随步辄④减比⑤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⑥复嘱云:“我倾家赡⑦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老人俄⑧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⑨矣注释恶衣蔬食:粗劣的衣食侵:临近,接近无厌:不满足辄:就比:及,等到寻:不久,随即赡:供给人财物俄:不久,一会儿内帑(tǎng):指国库译文汉朝的时候有个人,年纪大了没有孩子,家里非常有钱,但他生性吝啬。
他平时穿的和吃的都很粗劣,天刚亮就起床,天黑了就休息,他经营产业,赚的钱从来都不满足,自己也不舍得花钱有人跟着他向他乞讨,他不得已进入屋内取了十文钱从厅堂往外面走的时候,边走边把钱减少一些等到走出门外,钱只剩下了一半,他心疼地闭着眼睛把钱交给乞讨者。
随即又反复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防别人都模仿你来向我要钱”老人不久便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货物钱财充入国库。
文言知识
说“寻”:“寻”的本义是“古代长度单位,一般八尺为寻”“寻”在文言文中还有以下常见释义指“找,搜求”如《桃花源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指“探究,研究”如“耐人寻味”,“寻省”指“不久,随即”如上文中的“寻复嘱云”。
指“沿着,顺着”如《琵琶行》:“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文化常识上文取自《笑林》,《笑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笑话集,由邯郸淳编写邯郸淳,字子淑,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书法家。
他因著有《笑林》,被后人称为“笑林始祖”
上文中的这个汉世老人,是位标准的守财奴,虽然是出现在笑话中,但现实中此类人物屡见不鲜下面就介绍几位历史上有名的“铁公鸡”王戎王戎是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出身于富贵人家,自幼聪颖,小时候曾留下“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但他的吝啬也同样出名王戎的侄子要结婚,做长辈的王戎只送了一件单衣做礼物,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侄子结完婚后,王戎又把衣服要回来了就算是自己的女儿,王戎也没有大方到哪里去王戎的女儿嫁给裴頠时,向王戎借了数万钱,很久没有归还。
王戎一直惦记着这事,在女儿回娘家时,表现出很不高兴的样子,直到女儿把钱还清了,王戎才高兴起来——出自《晋书·卷四十三》周札周札是东晋将领,封漳浦亭侯,他的父亲就是除“三害”的周处周札一族五人封侯,家势越发显赫,受到权臣王敦猜忌。
王敦秘密联合江南沈氏共同伐周札,待兵临城下时,周札才收到消息在周札的库房中,存有一批打造精良的兵器,副将劝说拿出来装备士兵,被周札直接拒绝,他将一批劣质兵器分发给了士兵见周札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依然如此吝啬,士卒也不愿为他效力,刚一交战便溃不成军,周札因此战死。
——《晋书·周札传》韦庄韦庄是晚唐诗人,五代时前蜀宰相,“花间派”代表作家,与温庭筠并称“温韦”韦庄每次做饭,下多少米都有固定的分量,做饭烧的柴也要事先称好,若是吃烤肉,哪怕是少了一片他都会知晓韦庄有个儿子,八岁时夭折了,入葬时,妻子为孩子穿上生前的衣服,却被韦庄剥了下来,只是以孩子原来睡的旧草席包裹着埋了。
而且掩埋之后,韦庄还把草席带了回来——出自《太平广记》出处三国魏·邯郸淳《笑林》(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