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者目标是什么:探索者的目标?
本期将为读者介绍参展教师唐楷之。
由程十发艺术馆和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共同主办的“探索者——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作品展”,于2020年6月10日在程十发艺术馆开展本次展览是程十发艺术馆“人文松江系列创作展”项目的第四个展览,也是程十发艺术馆自2019年4月成为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学创作实践平台”后双方开展的第一个合作项目,。
未来双方将在书画资源共享、教学实习、馆员培训、课题研究、艺术讲座、展览策划、书画艺术推广等方面,开展多方位的合作与交流。本期将为读者介绍参展教师唐楷之。唐楷之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王冬龄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欧阳中石先生),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朱青生教授指导),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精英班成员承教于刘江、章祖安、祝遂之、陈振濂、邱振中、曹锦炎、任平诸师任教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
上海书协草书委员会副主任,兰亭书法社社员、中国美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广西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主要参展:1994年首届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国家文化部;1995年西泠印社第三届篆刻艺术评展;1998年西泠印社首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展;第四届全国篆刻艺术展/中国书协,中国美术馆;
2010年情境书法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馆;2014年首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暨书法邀请展/中国书协;2016年入选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书法篆刻优秀作品展/西安;2017——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学院风骨——当代书法专业博士作品巡回展;
2019年篆刻作品《逍遥游组印》入选“韩国双年展”/韩国首尔;2019书法作品《论语为政》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9立项“中国书法创作世界巡展”;2019年《水墨百家姓》入选中国设计大展(国家文旅部)/深圳;
2019年入选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书法篆刻优秀作品展/上海。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参展作品
唐楷之书《赵孟頫》 180×97cm
唐楷之书《文待诏题跋二则》 34×34cm
唐楷之书《陆机》 180×97cm书法创作漫谈唐楷之常常听到有一种观点:“古人书法没有创作一说”久而久之,从轻信到反思,在对历代名作和书论研习中越发感觉到有必要针对这一问题说明一二一、书法创作是什么?。
在《大学书法创作教程》第一章开篇即指出“创作”这个概念向来是含糊不清的,而“创作”这个词是在清末民初由西方经日本引进中国的我们先不去深究“创作”词意的源由,仅此可知“创作”是随着近代历史文化发展而来的泊来品。
固然有其基本涵义,如作品形式、表现境界、独创性,以及成熟规范的书写展现技巧等等那么,在历代书法名迹和书论中,仅仅因为没有提出“创作”这个词,就能否定中国古代书法“创作观”了吗?是中国书法从来就没有“创作”,还是在书法“创作”本身的独特性?显然,我们不能纠结一个外来的名词,而是要从书法创作的深源去发现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而又自成体系的理论领域。
首先,从历代经典书法名作中,我们随处可见形式、技法、内容(观念)等要素,这是与“创作”相关联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书法创作有其显著功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征历代书家身份特殊,除了自书或文学意义上的抄录外,更多的是文人间书翰尺牍,这些大多属于日常书写的范畴,并不损艺术品格。
由此,形成了中国书法别开生面的特殊幅式类型——尺牍,或延申为折页、册页等特色形式随着多媒体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日常书信手札、稿书这一类兼具文献与艺术个性的书法逐渐退出实用功能,发挥成为书法创作中一种有意味的表现形式。
诸如著名的“天下三大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和宋代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从创作的观念、形式和技法三大要素来看,均反映了古代书法“创作”特征《兰亭序》艺术思想是高度的“天人合一”,尽管有人质疑其文学价值问题,但从《古文观止》和故宫藏“神龙本”上均可见,其文本反映的是中国哲学、美学“天人合一”的旨归,充沛着终极关怀的人文思想。
其技法特征和审美意蕴自不待言有评论说唐代行书笔法甚于晋人,这是没有能够从其中“绞转”、“映带”以及游丝、叉锋的笔法源头,和似平反奇的结字规律,以及欲断还连、势相递变的行气中领悟到晋人笔翰的典雅深邃难怪有诗云:“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均是记载历史事件的重要文献,更是体现书者特殊遭遇的生命奇迹难以抑制的磅礴情氛呈现独特的艺术观念和技法形式充盈笔墨之间,哪怕是随心涂抹的“勾、圈、乙、点、涂”等手法都成为血脉贲张的震撼音符,达到不可复制的高峰。
其次,从古代书论中,我们发现诸多关于“创作”的论述如唐张怀瓘《书估》记载子敬与逸少的对话:“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颇异诸体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稿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其中著名的“大人宜改体”已成为名言,但怎么改呢?子敬提议“稿行之间,于往法固殊”,这是行家里手才听得懂的话题。
“稿行之间”的创造性和可能性无穷,目的是迥异于“往法”北宋苏东坡《书论》:“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此处明确“不践古人”而“自出新意”的观点,与其上子敬逸少所论“于往法固殊”是同一个目标,主张以自己的笔墨风格表现创作的核心目标——独创性。
这种“独创性”是与天俱来或自然传承的呢?米芾《海岳名言》自论是“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亚栖云:“凡书通则变”,“各取其长而融通变化”古代书法创变之功在于博采众长,自如融通而臻神妙之境由此可知,古人书作和书论中虽然没有今天流行的、引进的“创作”一词,然并非缺失创作的机杼、思想和文心,更不缺乏笔精墨妙、圆通变应、自如聘怀的技法语言体统。
二、今天书法怎么创作?古代书法创作为我们提供了足资借鉴的宝藏源泉,今天又该如何创作呢?严格意义或学术意义上的书法创作与古代还是存在相衍异同的变通发展关系,这在近四十多年的现代书法发展历程中尤为引人注目古代书法创作可以从风格和幅式两大类分,如汉魏、晋唐、宋元、明清风格,以及中堂、条幅、横幅(手卷、横卷)、斗方、扇面、尺牍等各种创作幅式类型。
在具体创作和实践发展中,又形成了新的组合样式,甚者为展览实境而特别命题(主题)创作的超常规题壁式作品,成为当代空间、实验性艺术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极大的拓展丰富了新的展览場域与多元审美视维简而言之,书法创作有其不变的根本法则,也有应时、前瞻的创造魅力。
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艺术观念往往是潜作用的,而创作主题(文本内容)、创作幅式是呈现在外最重要的两大组成部分就艺术创作讲,幅式与章法、形式与形象不可分割,是最能体现当代书法创作的重要元素文本内容与书体选择非常讲究,往往又反过来作用幅式与章法。
我们常讲“形式”与“内容”统一,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内容与幅式的大框架中,书体(笔法、结字)、章法(复合式)各要素的统一协调其中传统具有约定俗成或制度化的作用,这些在当下创作的功能意义上还需要借鉴遵照当下学院式书法创作,不是要刻意“古质今妍”,拉开“中西”、古典与当代的鸿沟,优秀的创作要做到有传承而“推陈出新”,有品格而“见异思迁”,有道法而“融会贯通”。
所以,今天的书法创作更强调整体与细节的完美,更注重形式意蕴与技法熟练相得益彰,努力呈现专业化、艺术性,乃至当代性、国际化的新风尚目前,书法创作还反映出相对程式化的套路特征,这是现代书法创作的阶段成果,也是一个正常的、长期的进程。
惟愿当下书法创作持续探索、真诚接受批评、活跃会展交流、推举才俊层出不穷,学术艺文振兴,无愧当下文化繁荣的新格局对书法创作的质疑与思考亦须真诚博爱、开放胸襟和见解独特,以艺术品格和技法水准为衡重,是为难矣!。
展览名称探索者——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作品展策展指导唐勇力学术主持尚辉主办单位程十发艺术馆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展览时间2020年6月9日—2020年7月26日(周一闭馆)展览地点程十发艺术馆(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中路458号)
参展作者肖素红 苗 彤 佟平原 唐楷之 毛冬华 丁小真 贺兰山 翁颖涛计王菁 李戈晔 倪 巍 马新阳陈 静 史晨曦 周 隽 齐 然程馆简介程十发艺术馆于2009年4月开馆,为上海市松江区文化旅游局下属的公益性全民文化事业单位。
是以书画艺术的典藏、展示、研究、教育与传播为主体的小型书画艺术馆工作宗旨与学术定位:以程十发书画艺术为中心,具体分为三个圈层:1.以程十发书画展示研究为中心,完善馆主艺术人生各节点的文献挖掘,着力馆主研究及展览;2.挖掘整理与松江历史文脉相关的文化艺术名家的研究及展示,策划与馆主相关的同时代画家联合研究及展览,策划馆主后裔及弟子的研究及展览;3.策划与程十发艺术思想相一致的中华优秀书画家艺术展示和研讨,邀请上海及全国知名书画家的个展、联展与交流展,同时开设名家讲座、研讨、出版文献册等。
并以此为基础上,搭建艺术人文平台,拓展以传统文化传承与书画艺术传播为主的各类公共教育项目获国家级奖项3个:1、“明•朱舜水书信展暨中日当代(松江•柳川)书法作品展”获得国家文化部2012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
2、“散锋简笔 海派菁华——程十发笔墨艺术文献展(1940-2007)”入选国家文化部2014年度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3、“中国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家、设计家雷圭元作品展”获得国家文化部2016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提名项目。
并列入文旅部的《全国美术馆优秀策展案例选编》联系我们021-57721855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中路458号http://www.chengshifa.com.cn/csfysg@163.com扫一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