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宇航员探索地球:宇航员返回地球视频

2025-03-12Aix XinLe

曾经的铁人回来之后暂时都是“玻璃人”!

宇航员探索地球:宇航员返回地球视频

 

去年12月,一位美国航天员的妻子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记录她丈夫返回地球后很难重新适应重力走路的情景。在视频中,这位航天员走路不稳,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这位航天员名叫阿杰德鲁•福伊斯特尔,现年53岁,刚在国际空间站度过了197天的旅程,绕地球3152圈,行程长达8330万英里(约合1.34亿千米)在视频中,他穿着背带,在多人陪同下走路他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小心翼翼地迈步。

福伊斯特尔总共走了10余步福伊斯特尔的妻子英迪拉表示,这是丈夫返回地球的第二天。“我想要记录这个过程是因为想让大家看看,航天员返回地球后是怎么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就好像科学实验一样。”

我们常常注意到,当航天员们从太空返回地面后,一般都需要在地面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出舱,通常是被抬出来的,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自己站立尤其在经历长期太空飞行后,航天员还要经历一段较长的身体恢复疗养期这是因为在航天任务中,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01空间适应综合症进入太空后,失重情况下所有东西都会漂浮,人体也不例外这导致人类无法区分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脑部前庭系统和相关神经会出现紊乱,一个表现就是无法抑制的恶心(类似晕车晕船)虽然每位航天员都经过了各种异常艰辛的训练,能够克服这些生理反应,但他们的大脑依然认为自己处于完全失控的失重状态。

返回地球的过程只有半个小时,远远不够大脑调整回来对空间方位和重力影响的适应,站起来时人好比醉酒一般,摇摇晃晃找不到方向02骨骼和肌肉的质量缺失长期待在太空后,人类的肌肉和骨骼会不断失去,这是最致命的影响。

由于缺乏运动和重力,身体负担极小。进入太空后,人体便会急速流失这两种重要身体结构。

上图显示的是国际上关于人类进入太空后身体骨骼和肌肉的流失速度研究可以看到在几周内骨骼和肌肉的质量下降非常明显骨骼的流失是非常危险的返回地表后,人体不仅要重新承担自己的体重,还要承受总重大约20千克的舱内服,这导致。

航天员如果剧烈运动便极易骨折。所以自己出舱简直是玩命,即便抬他们出来的人也得特别小心,毕竟曾经的铁人回来之后暂时都是“玻璃人”。

03体液重置在地球表面时,体液在重力作用下会更多集中于身体下部。但到了太空一切都不一样了:这些体液更倾向于均匀分布在全身,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上肢的体液变多,从脸部就可以看出。

航天员景海鹏出征前照片航天员景海鹏在太空所拍照片

这种体液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会非常大,尤其是对心脑血管脑颅内的压力会增加很多,血压也会升高眼球的压力会增大,视力会受到影响,味觉和嗅觉系统也会受到很大干扰体液循环和血液循环都会被身体强行调整,以适应这个变化。

如果短期内回到地表,这些循环系统是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航天员都要躺着回来,一方面为了适应超重和振动冲击,另外一方面就是为了适应体液、血液循环的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要尽一切可能减少身体的运动,避免加剧身体各种循环系统的负担,使身体快速适应。

04重返地球的时间非常短一般航天器在降落到80千米左右时,在航天器高速和大气密度的作用下,航天器开始剧烈升温、出现剧烈晃动、重力作用也开始显现(事实上出现的是超重)这个过程非常恐怖,航天器变成一个火团,剧烈晃动。

而且由于空气高温下的电离作用,航天器与通讯系统失去联系,进入黑障区,这个过程会持续10~15分钟,再经过10~15分钟才能降回地球所以,航天员最多只有30分钟时间去迅速适应重力,更何况前15分钟还是处于黑障区超重

,这对已经脆弱不堪的航天员身体影响非常巨大。因此,现在世界各国的航天员返回,尤其是长期驻留太空之后返回地面时,都是被抬出来的。

延伸阅读同为去年12月,在利用“猎鹰9”火箭发射“龙”货运飞船的同时,大量实验物品也一并被送往国际空间站,其中就包括数万条秀丽隐杆线虫,该实验的目的在于探索肌肉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变化。

线虫在“龙”飞船携带的约2500千克设备和补给中,有3.6万条秀丽隐杆线虫这是一种无毒无害、可以独立生存的动物其个体极小,成体也不过1.5毫米长,雌雄同体而自1965年起,线虫就已经作为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模式生物。

此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肌肉在微重力环境下的退化情况上万条线虫将在空间站环境中生存并繁衍,时间为6天,按科学家的估计,如繁衍顺利,最终返回地面的线虫将达到200万至300万条研究团队成员、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蒂莫西·埃瑟里奇表示,尽管这些线虫身长只有1毫米左右,但它们的肌肉结构和功能都与人类相似,因此是非常理想的了解肌肉变化的模式动物。

来源/中国航天科普网  环球网  科技日报编辑/杨若凡更多精彩内容请戳王亚平:不忘初心,争取早日重返太空!人物 | 我国首批航天员陈全:就做一件事“嫦娥四号”团队送新春祝福

喜欢就点赞、留言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太空梦想 ∣《航天员》

普及载人航天知识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传播载人航天文化《航天员》杂志创刊于2005年10月,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管主办、中国航天基金会支持、北京太空梦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办,是面向航天界及广大航天爱好者的权威科普期刊。

微信名称:太空梦想微 信 号:TKMX-HTY投稿邮箱:astronautbjb@126.com合作邮箱:bjtkmx@126.com好看你就点点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探索宇航员探索地球:宇航员返回地球视频

2025-03-12Aix XinLe83

宇航员探索地球:宇航员返回地球视频曾经的铁人回来之后暂时都是“玻璃人”!…

探索探索骑行服套装男:自行车骑行服套装男

2025-03-12Aix XinLe122

探索骑行服套装男:自行车骑行服套装男骑行服在具备普通衣物的遮蔽、保暖等作用外,还具有满足骑行这项运动特殊的需求,如降低风阻、吸湿速干、透气排汗、减震等。…

探索实验生理科学探索性实验:实验生理科学探索性实验报告

2025-03-12Aix XinLe81

实验生理科学探索性实验:实验生理科学探索性实验报告《2021全球脑科学发展报告》指出,广义上的脑科学研究的是脑结构和脑功能,主要包括脑形态及结构、脑部分区及功能、脑细胞及工作原理、脑神经与网络系统、脑的进化与发育、脑生理机能等领域。如此看来,脑科学的探索,或可破解大脑健康谜团。…

探索探索动物世界:探索动物世界心得感悟

2025-03-12Aix XinLe103

探索动物世界:探索动物世界心得感悟9月17日,“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在贵州省图书馆(北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了“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主题分享活动,400余名读者参加。沈石溪40多年累计出版作品超500万字,出版图书销售超5000万册。…

探索探索与争鸣是核心吗:探索和争鸣

2025-03-12Aix XinLe115

探索与争鸣是核心吗:探索和争鸣2019年3月29日,第三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征文颁奖大会暨“中国知识体系构建与青年使命”青年论坛在上海社联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