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的四次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史思维导图
专题04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史(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1
我要进群 商务合作微信我要资料我要微课 18205613175我要投稿热点推荐九上历史资料汇总八上历史资料汇总七上历史资料汇总2021年中考历史知识提纲合辑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部编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5课)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10课)7-9年级上册历史、数学、生物课本习题答案、微课干货:中考历史易错点背诵模板(1-5)专题04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史
(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1、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2、鸦片战争中,关天培、陈化成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3、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等英勇杀敌或壮烈殉国。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聂士成壮烈殉国5、抗日战争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左权等壮烈殉国(二)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1、太平天国运动(1)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永安建制: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3) 定都天京:1852年,太平军从永安北上,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
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4)《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5) 天京陷落: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轰塌城墙,冲入城内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6)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义和团运动(1)兴起: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活动于山东、直隶一带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土活动的猖獗,逐渐由反清转变为反帝斗争组织(2)发展: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3)口号:义和团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既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同时反映了义和团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三)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1.洋务运动的兴起(1)目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2)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3)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2.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2)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3.建立新式海陆军(1)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2)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3)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来(四)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1.戊戌变法(1)公车上书: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2)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3)变法诏令: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4)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5)影响:在思想文化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2、辛亥革命(1)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2)成果: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宜布独立,支持革命。
(3)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3、新文化运动(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3)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4)主要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②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③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5)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知识点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问题近代化(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中国的近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一)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近代化主要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即政治的民主化)开始于维新运动,因此有人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开始于维新运动1、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及对近代化的作用(1)思想主张运动名称
思想主张洋务运动“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维新运动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2)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道路维新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中国近代化起步的特点特点: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3、近代化精神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是: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
(二)中国经济近代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1、产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影响: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 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4、日益萎缩: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国内官僚资本的压迫5、获得新生:新中国成立初期原因:建国初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6、进行改造:1953-1956年意义: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核心素养】1、农民阶级由于其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为无产阶级最忠实的同盟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2、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最终导致戊戌变法只维持了103天,辛亥革命的果实也被袁世凯窃取,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变不了中国的命运3、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4、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5、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步伐;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科学决策;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专题训练04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2019·湖北荆门)进入近代中国虽落后于世界,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没有停止重塑自信的脚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材料二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材料三 中共十五大报告在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是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指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为实现“和平统一”这一目标,孙中山在国民革命时期提出了什么重要的理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探索上和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上的贡献答案:(1)物质层面:洋务运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层面:维新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皆可)、辛亥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构建(答一个运动即可);精神层面: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推动民主思想的发展。
(答一个运动即可)(2)前提: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理论:新三民主义(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也可)(3)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争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邓小平:邓小平理论2.(2019·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
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答案:(1)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原因: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2)变化:西方模式到苏俄模式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等。
(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3)救亡图存(思想启蒙或民族复兴等)3.(2019·江苏南京)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答案:(1)①辛丑条约;②二十一条;③军阀割据(军阀混战)(2)④短暂的春天;⑤纺织业(3)⑥三民主义;⑦先生;⑧敬告青年(4)⑨中国工人;⑩上海(5)新旧并呈;走向光明4.(2019·山东聊城)【学科素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简表阶段名称内容时间第一阶段器物阶段器物设想1840年—1850年器物实践1850年—1895年第二阶段_______君主立宪设想19世纪70年代—1898年君主立宪实践
1898年民主共和设想1894年—1911年民主共和实践1912年—1927年第三阶段思想阶段欧美资本主义思想1915年—1926年苏俄社会主义思想1918年—1926年——摘编自邓俊民、孙立舟《历史时间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意义》
【历史解释】(1)表格中的“器物”代指什么?写出“第二阶段”的名称【史料实证】(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1920年前后推动“苏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因素【唯物史观】(3)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答案:(1)“器物”: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名称:制度阶段(2)因素: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五四运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近代知识分子的进步追求(答出其中1点即可)。
(3)特点: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设想到实践,由被动到主动;探索群体具有广泛性;探索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探索的过程也是民族觉醒和爱国热情不断激发的过程。
(答出其中1点即可)往期资料分享初中各科微课合辑2020年中考历史小论文猜押2020年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65题2020年中考历史主观题(二)部编版:八上历史《课本习题参考答案》部编版:七上历史复习提纲+简答
2020中考历史必备的20张思维导图2020年中考历史选择题精选60题2020年中考历史主观题11道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香港国安法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中缅建交70周年2020年中考历史预测:美国危机与种族歧视
2020年中考历史:周年热点大事和人物2020中考历史小短文: 合作共赢 携手抗疫中考历史核心考点默写清单(世界近现代史)2020中考历史小论文:英雄之城——武汉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新题(2)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新题(1)
如何科学评价历史人物?中考历史选择题常考知识点总结点击下面阅读原文,立即获取中考历史资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