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发展的忖量:基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探索:西部发展规划
《西部民族地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作者:王秀艳 著出版日期:2020年9月开本:16开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小编推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为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之间的发展差距,还表现为各板块内部省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西部民族地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

作者:王秀艳 著出版日期:2020年9月开本:16开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小编推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为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之间的发展差距,还表现为各板块内部省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西部板块内部,关中一天水、成渝等重点经济区与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拉大。
2013年以来,中国南北方之间的经济增速差距开始拉开近两年,贵州、云南、西藏等民族地区在西南板块跨越式发展中表现突出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南方经济核心枢纽相差甚远民族地区经济成为“东西差距”与“南北差异”中的显著“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着力提升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确保贫困人口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构成了中国扶贫政策路径演进的重要特征新时代“精准扶贫”与“自我发展能力建设”是扶贫攻坚实践的两个抓手,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西部民族地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研究》对已有相关成果及观点做出客观、切实的分析评价,发现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领域仍有许多可进一步探讨、发展或突破的空间《西部民族地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研究》构建了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理论分析框架,遵循五大发展理念等思想和理论,突出区域特色和主体地位,以提升发展能力为核心要义,构建了区域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定量评价全国31个省份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水平。
最后,依据自我发展能力结构特征与差异,提出西部民族地区全面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对策与建议作者简介王秀艳(1977-),女,蒙古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蒙语组),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专题教学案例候选自治区课程思政育人教学典型案例,2020年荣获内蒙古师范大学“我喜爱的教师”称号;曾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参与)、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参与);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其中教学研究1项);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篇(其中教学研究4篇);编著《经济博弈论》《金融学》等蒙古文教材3部。
今日书里的“阅读路线图”下面请看——第一章 导论一、问题的提出(一)政策背景(二)研究意义二、相关概念界定(一)中国西部(二)民族地区(三)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三、研究思路与方法(一)研究思路(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一、相关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二)区域发展理论(三)内生增长理论(四)资源、环境、生态理论(五)新发展观思想(六)五大发展理念(七)能力理论二、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二)国内研究
(三)文献评述第三章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理论分析框架一、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内涵(一)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概念(二)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本质(三)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特征(四)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二、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生成机制
(一)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生成主体(二)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生成动力(三)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生成条件(四)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生成影响因素第四章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评价一、区域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方法构建(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路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二、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一)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依据与框架(二)指标含义与数据来源(三)样本处理三、评价方法(一)因子分析法(二)聚类分析法四、中国区域自我发展能力评价(一)中国区域自我发展能力评价
(二)西部民族地区概况(三)中国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评价第五章 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结构特征分析一、民族地区分析(一)内蒙古(二)广西(三)贵州(四)云南(五)宁夏(六)新疆(七)青海(八)西藏
二、能力构成分析(一)居民素质技能(二)企业创新能力(三)产业竞争能力(四)政府调控能力第六章 全面提升西部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一、总体思路(一)内化外援,培育能力(二)评估劣势,重构价值
(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四)共享发展,惠及民生二、对策建议(一)第一类地区(二)第二类地区(三)第三类地区(四)第四类地区附录附录1 2016年中国31个省份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指标原始数据附录2 2016年中国31个省份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指标旋转前因子载荷
附录3 2016年中国31个省份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得分聚类分析附录4 聚类分析统计量、绘制、结果检验(居民素质技能)附录5 聚类分析统计量、绘制、结果检验(企业创新能力)附录6 聚类分析统计量、绘制、结果检验(产业竞争能力)
附录7 聚类分析统计量、绘制、结果检验(政府调控能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