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抗战历史:川军抗战历史意义
川军在蒋介石的嫌弃下,成为了当时最穷的一支军队,但是面对战斗的时候,时任四川省主席的刘湘,自掏腰包让川军走路,也得奔赴前线。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无川不成军无川不成军!抗战时的川军,拿着最烂的装备吃着最少的饭,打的没有一场不是硬仗川军在蒋介石的嫌弃下,成为了当时最穷的一支军队,但是面对战斗的时候,时任四川省主席的刘湘,自掏腰包让川军走路,也得奔赴前线。
到底是怎样的勇气,让川军次次硬仗都奔赴在前的呢?
在军阀割据的民国时代,四川经历了多次内战,最终刘湘从一群领军人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四川最后的赢家四川的部队被统一之后,最关键的就是川军的整编了在整编的过程中,因为川军的体量庞大,蒋介石怕刘湘拥兵自重,于是再三强调重编的重要性。
刘湘能够坐上一军领导的地位,自然也明白蒋介石的忌惮,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他也留了一手,整编的时候扩大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压缩了非嫡系的因为两人的矛盾,当时国民政府的中央部队与川军一直都在对抗而这一对抗的后果就是,中央没有给川军军费,使川军成为了全国最穷的部队。
当时有外国记者观察川军,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们成群结队、穿着随心所欲每个人都带着许多生活用品,而扛着枪的人,都用布把私人物品包裹起来,吊在枪上,毫无军人的形象可言然而就是这样一支贫穷,并且吊儿郎当毫无形象的川军
却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前后6个集团军管辖的10个整编军,差不多得有四十万人步行出四川,奔赴到了前线1938年春天的时候,台儿庄大战揭开了帷幕,当时出川抗战的第22集团军,已经在晋东战场抗击日军足足40天的时间。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第22集团军伤亡过半,总兵力甚至不到2万人。为了守住滕县,集团军的总司令指挥着41军、45军前往滕县。
到了三月份,整个滕县虽然进入了全面防备,但是部队兵力也就两千多人就算是算上县里的保安和警察,也只有三千人这些人使用的装备,全都是土造的七九步枪和大刀,只有少数的机枪跟迫击炮条件艰苦到通讯、补给什么都没有,甚至一个集团军凑不出一辆汽车。
而当时的日军实力,光是步兵就有三万多人,更别说日军还有重炮、坦克和飞机的加持了。如此强大的兵力差距之下,驻守的川军顽强抵抗,在第一次交锋的时候,投出去了几百枚手榴弹,击退了攻城的日军。
面对敌军的第二次、第三次进攻时,武器匮乏的川军,只能组成敢死队,拿着着大刀与手榴弹跟日军肉搏在日军6次冲锋之下,守城的部队死亡到只剩20人,最终城门失守日军进城之后,双方展开了惨烈的巷战,最终以总指挥王铭章殉国,尸体就地掩埋,零散三四百官兵全部牺牲,结束了这一场战斗。
然而,这并不是川军某一场战争的牺牲率2、抗战永远奔赴前线的川军扛着土造枪杆子,穿草鞋戴草帽,毫无军人形象的川军,打的每一场都是硬仗事实上,并不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出力,在一开始集团军抗战时就是拿命去搏明天,后续被打散编队后,更是成为了主力部队。
作为全国各地前线主力的川军,八年抗战究竟牺牲了多少人?
在滕县保卫战中,川军在王铭章的带领下,抱着必死的心态死战到底一共击毙了日军一千五百多人,打上了五千多最终因为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没有援军,死战在了滕县然而在这之前,他们才刚刚打了一场淞沪会战1937年的10月,淞沪前线。
对战的国民军队,面临了日军的6次增援和5次总攻,当时的日军锐气正盛而守卫的第19集团军却是苦苦支撑,等待着增援的到达12日天刚刚亮的时候,日军趁着中国部队换防的时候,突然发起了进攻对此奔驰到了前线的川军,坚定了反击的想法,举着土造的强制背着大刀,就与敌人进行了火拼。
从早上打到了下午,最终日军率先撤退
在这之后,日军再一次调派了增援,前往上海等到14日下午的时候,上海形式就非常严峻了顿悟寺的西侧防御被摧毁,守军全部牺牲,晚间的时候阵地再一次失守不过等到晚上,第20军就奔赴了该地,收回了失守的阵地第二天一早第20军的军长杨森奔赴前线,指挥134师和133师进行作战,打到下午六点,再一次击退了进攻的日军。
等到19日汇报伤亡情况的时候,连续多日的作战,伤亡的士兵就高达七千人,武器损坏近半。这一边的第20军伤亡惨重,另一边原本驻守在贵州的第43军26师,师长刘雨卿也在积极请缨,想要驰援上海。
10月16日的时候,43军进入了大场阵地,交接的当晚就就与敌军进行了激战,击退了日军随后的六天时间里,每天都在跟日军对抗,然而因为阵地和掩体被摧毁,整个26师损伤严重,最终退至青浦修整川军出川战斗时,还在整编的过程中,因此整个川军当时还比较松散。
但是在于敌人的对抗中,没有一个人退缩,义不容辞的进入了战场后来多名川军指挥牺牲,蒋介石将整个川军打散,编入了其他部队之中就算进入了各地的部队,川军仍旧是打仗时,冲在最前线的那一批队伍在长达八年的抗日作战期间,四川一共有。
6个集团将近40万的军队,参与了大大小小的20多次重大战役。奔赴的前线占了全国战场的五分之一,伤亡失踪人数高达64万多人。
不少四川的老人都说,这一场抗日战争把四川打空了而毫无形象的川军,就是在这样的对战中,洗刷了自己的形象,成为了无川不成军的英雄传说3、川军抗战历史的意义扛着最烂的装备,却冲在全国前线,拿着大刀拼白刃也要杀敌的川军,为中国流干了血汗。
事实上,地处于中国腹地的四川,从未被日军的部队到达过。但是当时全国四处沦陷时,川内群众却以出川抗战自豪,多少年长者恨自己拿不起刀枪,鼓励子嗣上前线。川军参与抗战,对于那段历史而言有什么意义呢?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四川的群众就给出了回应,各地成立了反日大会,宣扬要誓死跟日军奋斗到底要知道在全面抗战时期,贵州、四川等地形复杂,并且处于西北的地区,是日军不能轻易到达的地方就算是日军打到了这些地区,也能够凭借着地形优势死守家园。
然而他们并没有只顾眼前, 首先就是刘湘就算与蒋介石有间隙,但是淞沪前线打起来的时候面对蒋介石的除菌催促,仍旧在没有军费的情况下,自掏腰包带着川军走出了四川在刘湘病逝之后,后续的6个集团军都在杨森等人的率领下,喊出了不灭日寇绝不生还的口号。
当时抗战爆发后,数十万川军奔赴前线,家属竟没有一人反对
其中21军一个师长妻子,就在他的枕套上,秀了一首激情昂扬的诗句,要他每天警醒自己,誓死将日军打出中国抗日期间最震撼人心的,就是“死”字旗了37年深冬的时候,一个叫王建堂的青年,带着一面死字旗去了兵站报名。
他说这面旗帜是其父亲为他写的,让他为国家、为民族尽忠。而这样的场景,在川军集结出川的时候,处处都在上演,父亲送儿子上战场,妻子送丈夫打东洋。
正是这样稳定的家族支持,所以每一个奔赴在前线的川军,都坚定着内心,要将日本人赶出中国一场场对战中,川军从双枪兵、烂部队转变成了正义之师川军对于整个抗战的历史而言,是具有极大意义的中国当时在抗争时,使用的武器与日军相比差的多。
战场上死亡随时都有,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兵源,就会面临无人可抗敌的场景四川的青少年,毅然决然的补上了前线的空缺曾经在统计四川在抗战期间征兵的人数时,最终得到了八年抗战,征兵258万的数量但是这个数量,还没有算上特种部队以及军事院校征用的。
算上所有人数,大概在300万人。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川军带着破破烂烂的武器挺身而出,为的是民族大义。
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奔赴在第一线的川军,为民族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对于后世最佳的启迪意义,在于国难当前时,时刻将民族的利益视为最高,哪怕为此牺牲性命事实上,如今的中国因为实力强横,国家阻挡了来自外界的纷纷扰扰。
也因此不足百年的抗战历史,对青少年而言成为了遥远的存在
然而外国软文化的侵袭无处不在,一旦不能坚定对民族的维护,或将成为别国手中的刀,伤及本国的利益川军的奋战经历,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的人们,爱国是人生的必修课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