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历史:旅顺历史事件
大连的旅顺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与胶东半岛隔海相望,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近代史上的甲午战争、日俄
大连的旅顺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与胶东半岛隔海相望,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近代史上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关于旅顺争夺的史实,已不需赘言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明亡清兴之际,双方就围绕旅顺展开过争夺旅顺的位置重要,但在明朝的级别并不高。
根据记载,明朝在当地设有旅顺口南北二城,金州卫中左千户所在此备御,平时驻军约在千余人左右由于辽西靠近京师,因此明朝在战略部署上一直重西轻东,在加上旅顺仅是个莞尔小城,因此与辽西方向的宁远大战、松锦会战相比,辽东战场上旅顺争夺的过程谈不上太激烈,明清史料对此的记载都相对简略。
如《明史》在崇祯本纪仅记载为:“(崇祯六年)秋七月甲辰,大清兵取旅顺,总兵官黄龙死之”而《清史稿》在皇太极的本纪中对此的记载为:“己卯,贝勒岳讬、德格类率右翼楞额礼、叶臣,左翼伊尔登、昂阿喇及石廷柱、孔有德、耿仲明将兵取明旅顺口。
”
(蓬莱水城城墙,孔有德、耿仲明就是从蓬莱渡海到辽东投降清朝)崇祯六年(天聪七年)为1633年,实际上这已经是清军第二次占领旅顺,早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清军就曾占领过此地,但并没停留,只是“击明戍兵,隳其城”,破坏之后就撤退。
但1633年却是实际占领,从此设兵驻守
旅顺争夺战的规模不大,但其带来的影响却不亚于松锦会战洪承畴被俘占领旅顺之后,清军基本解决了辽东辽西两面作战的问题,集中全力进军宁锦防线,剩下的皮岛明军虽然直到数年后才瓦解,但没有陆地基地的呼应,皮岛的牵制作用大大降低。
不仅如此,占领旅顺之后,清军逐步建立扩大水师规模,对隔海相望的登莱(胶东)地区虎视端端,今日威海荣成的市志中,就有清军渡海占领成山的记载
旅顺失陷有一系列的原因,明末清初的历史学家顾祖禹,在其鸿篇巨著《读史方舆纪要》中,对明朝“辽左”(辽东)事坏颇感痛心疾首,他分析原因,认为明朝丢失辽东(旅顺等)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加强辽东和胶东之间的联系。
在登州和金州卫两条文下,他反复的说到:“辽东隶于山东,亦以登、莱海道也正德中,禁遏海道,而辽东形援益孤”“夫创法之初,以辽隶山东者,正以旅顺海口,片帆可达登、莱耳乃修举无术,坐视辽左之匮乏,而莫之恤欤”。
通俗的说,就是辽东的丢失,在于支援不力;支援不力,在于登莱(胶东)跟辽东的联系减少实际上,在明朝时期,辽东一度归属山东管辖,所谓金复海盖地区,至今跟胶东的渊源仍很深,而东北味相对较少但明朝在中期以后,为抵御倭寇等,实行海禁,辽东得不到胶东地区的人口和资源补充,孤悬海外,失陷难以避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