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历史:黄鹤楼历史文化介绍
古往今来,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崔颢的一首《黄鹤楼》使武汉的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古往今来,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崔颢的一首《黄鹤楼》使武汉的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也作为武汉最亮丽的名片名扬四海关于黄鹤楼的得名,有“因仙”“因山”两种说法。
“因仙”一说曾有仙人驾鹤经此,遂以得名据传说吕洞宾曾在此地辛氏酒店的墙上画了一只会跳舞的黄鹤,店家生意因此大为兴隆十年后吕洞宾重来,用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飞去,辛氏遂出资建楼瑰奇多彩的传说为黄鹤楼蒙上了浪漫主义的面纱,后来在此修建的纯阳楼和吕祖阁也映照了“因仙”之说。
但历代的考证都认为,黄鹤楼是因为它建在黄鹄矶上而得名古代的“鹄”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因山得名的说法为黄鹤楼得名奠定了地理学基石,因仙得名的说法却令赏楼者插上了纵横八极的想象翅膀,满足了人们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的需要。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孙权在武昌江边修筑黄鹤楼,当初主要发挥军事上的瞭望和警戒作用后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逐渐演变成了一处江景名胜之地登黄鹤楼观赏壮丽长江,气势雄伟,令人诗意勃发。
在崔颢之后,李白、王维、贾岛、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在黄鹤楼留下千古名篇相传李白因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的登峰造极而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事实上,李白咏黄鹤楼的佳句,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等同样流传不朽。
明代江汉揽胜图(现藏武汉市博物馆)或许是因为黄鹤楼始建时出于战争之故,它的一生饱经战火,命运多舛唐、宋、明、清等朝黄鹤楼均有毁坏、重建的记载清代最后一次重建黄鹤楼在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汉阳门外董家坡民房失火,殃及黄鹤楼,黄鹤楼焚毁只剩一片废墟,一代名楼自此消失,令人唏嘘不已。
同治年间的黄鹤楼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湖北巡抚端方在黄鹤楼故址建警钟楼,又名纯阳楼。
民国时期的纯阳楼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的门生故吏为纪念他在湖北的政绩,在黄鹤楼故址附近,聚资为他建造风度楼张之洞知道后,曾出言劝阻,但感于部下的好心,没有再拒绝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风度楼建成,张之洞亲书匾额“奥略楼”,“奥略”语出《晋书·刘弘传》中“恢宏奥略,镇绥南海”,风度楼遂改名为奥略楼。
此后长江边只有奥略楼,再无黄鹤楼,世人多将奥略楼误认为黄鹤楼达47年之久
民国时期的奥略楼重建黄鹤楼一直是湖北人的愿望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的万耀煌,邀请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作为重建黄鹤楼的总设计师,开展黄鹤楼重建工作后因内战爆发,相关重建工作被迫取消。
同年11月,武昌市政府也对奥略楼进行了维修修复工作历时34天,耗资2400余万元1955年,为修建长江大桥,对原黄鹤楼遗址上的纯阳楼和奥略楼及其它建筑进行了整体拆除1957年,毛主席视察长江大桥,听闻计划重修黄鹤楼时说:“应当修,这是历史古物”。
不久后铁道部拨款80万元,作为重建黄鹤楼的专项经费1976年,武汉市委批复成立“武汉市重建黄鹤楼筹建办公室”,并决定仿照清朝同治年间样式进行重建设计1978年,湖北省委领导到蛇山(原高炮阵地)实地查看,肯定了选址方案。
同年7月,武汉市召开第一次重建方案讨论会,对8个设计单位提交的20个设计方案进行评选,确定了10个设计方案入围,中选单位继续对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9月,武汉市召开第二次方案讨论会,选定4个设计方案为备选方案。
10月,武汉市举办展览,将选出的4个备选方案面向社会专业人士征集意见,确定2个中选方案11月,中选单位带设计方案分别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征求专家意见1979年3月,中南建筑设计院按照韩宁夫省长提出的修改意见,增加了四望如一,层层飞檐方案。
10月,省委常委会审定了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中南建筑设计院的2个方案为最终方案并报送国家建委审查12月,国家建委邀请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要求中南建筑设计院继续修改方案,等候审查1980年2月,湖北省政府邀请专家对设计方案再次进行审查,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
黄鹤楼主楼按“四望如一,层层飞檐”方案进行设计总体设计上把蛇山建成为黄鹤楼公园,依山就势、层次错落,绿树掩映,以达到园林建筑的效果3月,武汉市政府向湖北省政府报送重建黄鹤楼工程计划任务书5月,武汉市计委向湖北省计委报送重建黄鹤楼重建计划书。
6月,湖北省计委批复同意重建计划书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动工,1985年6月,黄鹤楼正式建成。
重修后的黄鹤楼重修后的黄鹤楼主楼高49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表现出了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回廊,陈列有关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五层为瞭望厅,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
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整座楼在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远远望去整座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像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欢迎关注「安庆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城记」微信公众号
本文资料来源:读档 ,作者:牛渭涛、吕焰华。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尽快处理。联络、投稿、投诉请联系邮箱:32078450@qq.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