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8月7日:8月7日是不是历史故事
1927年7月12日,以张国焘、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和张太雷五人为成员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在汉口成立,代行中央政治局的职权。
历史背景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前途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开始酝酿着改变先前的政策,以应对困难局势1927年7月12日,以张国焘、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和张太雷五人为成员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在汉口成立,代行中央政治局的职权。
这次中央领导机构的改组,虽没有明确纠正党内的右倾错误,但已经预示着中共开始改变右倾机会主义统治中央的状况,改变一味妥协退让的政策汪精卫公开背叛革命后,在武汉地区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致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损失。
为了挽救革命,新成立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连续召开几次会议,主要作出了三项决策:举行南昌暴动;准备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在湘、鄂、赣、粤四省举行秋收起义此外,五人常委还进行了其他一些工作,以妥善安排党在大革命失败后面临的各项任务。
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瞿秋白主持中央常委会议,决定召开中央紧急会议,以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
八七会议会址由于当时形势非常紧张,交通异常困难,原定于7月28日举行,并由瞿秋白、张太雷、李维汉和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一起筹备的中央紧急会议不得不延期召开8月3日,中央常委召开扩大会议,就时局和对策、召开紧急会议、中央领导机关改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决定发动农民土地革命和武装暴动,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
直到这时,紧急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才基本就绪,议程也得以确定到了8月7日,通知到会的人员仍未到齐,中央委员尚不过半数,各地到会的只有湖南代表及尚未赴上海的新任书记邓中夏通知的与会代表无法到会,鉴于情况紧急,就只能召集在武汉的中央委员、监察委员、共青团中央委员及湖北、湖南、上海的负责人参加会议。
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张国焘、李立三、周恩来三人尚在前线,留在武汉的瞿秋白、李维汉、张太雷参加了会议因此,这次会议既不能叫“中共中央全会”,也不能叫“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只能称作“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
参会人员八七会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现为鄱阳街139号)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候补中央委员李震瀛、陆沉、毛泽东,中央监察委员杨匏安、王荷波,青年团代表李子芬、杨善南、陆定一,湖南代表彭公达,湖北代表郑超麟,中央军委代表王一飞,中央秘书邓小平,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以及纽曼、洛蜀莫娃。
虽然与会的人数不多,只有二十几个,但因环境险恶,中央内部交通却花了三天工夫,将他们一个一个带进会场具体组织安排会务工作的是中共中央秘书处负责人邓小平,他在会前三天就来到了会场,直到会议结束,所有代表安全散去后才离开。
八七会议旧址会议议程此次会议有三项议程:一是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作报告,指出党在此前的错误及今后的工作路线;二是瞿秋白代表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关于党在今后工作方针的报告;三是改组中央政治局在讨论发言时,毛泽东从国共合作时不坚持政治上独立性、党中央不倾听下级和群众意见、抑制农民革命、放弃军事领导权等四个方面批评右倾错误。
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论断会议讨论通过了《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决议会议撤销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等组成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
历史意义八七会议在党的历史上,不仅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而且是一次非常特殊的会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央召开的1200多次会议中,八七会议是唯一一次在历史转折的危机关头、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用短短一天的时间,解决了挽救党、挽救革命、挽救重大问题的重要会议。
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八七会议的及时召开,并制定出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正确方针,使全党没有为极其严重的白色恐怖而惊慌失措,重新鼓起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勇气,从而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进门处的浮雕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