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历史简介:西安城墙历史简介 西安城墙的历史介绍
来由唐朝末年,朱温迫使唐昭宗迁都,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防守的目的,放弃了外郭城与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
来由唐朝末年,朱温迫使唐昭宗迁都,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防守的目的,放弃了外郭城与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了现在西安城墙的规模后来,明朝初定,朱元璋依据“”。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想法,将西安城墙在唐城墙的基础上,建造了现在的城墙现四城门门楣上的门名是民国元年(1912年)7月陕西督军张凤翙题写的目前,西安城墙18门城门一、明清时期开四门,分别是:东门:长乐门
南门:永宁门西门:安定门北门:安远门。四门取名之意,反映了明初统治者对政治军事重镇西安寄托了镇守西北、安定边域、屏固帝国的厚望。
二、民国时期新增开的四座城门,分别是:1、中山门(又称小东门)1926年开辟,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为中山门南北各辟一城门洞,共宽13米南侧门洞叫“东征”,北侧门洞叫“凯旋” 2、勿幕门,又称小南门在今城西南城隅四府街南端。
1939年开辟,单洞,宽6.5米为纪念辛亥革命中牺牲的陕西革命先烈井勿幕而命名 3、玉祥门,又称小西门在今莲湖路西端1928年开辟,豁口宽140米为纪念冯玉祥将军于1926年率军击败围困西安达8个月之久的北洋军镇嵩军刘振华解。
西安之围,时陕西省主席宋哲元特命名为玉祥门现玉祥门豁口已连通城墙,下开5门洞4、解放门,原名中正门1934年因陇海铁路通车西安而修,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广场而拆除城墙,豁口通道宽516米2005年5月,火车站城墙实现连接,下开3个状似拱桥的城门,跨度合计200米。
民国时期,西安城墙形成了8门格局,一个方向两个门三、新中国新中国后又新增开的十座城门,共计十八门1、朝阳门1994年开,位于东城墙北段,在东五路东端,原辟城墙豁口宽140米,通长乐西路此门因位于西安城东,城门朝着太阳,是每天第一个见到阳光的城门,故取名朝阳门。
现豁口墙体连接,下开5门洞2、建国门1986年开,3门洞,共宽28米,因门连建国路,故名3、和平门1953年开辟,4门洞,共宽40米,因门连和平路,故名4、文昌门1986年开,4门洞,共宽38米,直通文艺路。
因此门内明清时建有奉祀文昌星与文昌帝君的文昌庙,故名文昌门5、朱雀门位于南城墙南门之西,在原隋唐长安皇城朱雀门处,故名1986年开,共4个砖砌拱门洞,共宽38米6、含光门1986年修城墙时,在此发现唐皇城含光门遗址而开,原留单门洞,宽13米。
现为保护唐含光门遗址而于原门洞两侧各另开2门洞7、尚武门位于北城墙西段,西北三路北端,2门洞因此门西临城西北隅原清陕西巡抚循例校阅所辖绿营兵之习武园而得名8、尚德门位于北城墙北门之东,在尚德路北端1986年修,3门洞,共宽28米。
因门内通尚德路而得名9、尚俭门位于北城墙东段,解放门之东,3门洞因门内通尚俭路而得名10、尚勤门位于北城墙东段尚俭门之东,3门洞因门内通尚勤路而得名四门城楼明清西安城的四座城门上,均建有一座二层三重檐歇山式高大宏伟的城门楼,因其建在主题城墙城门之上,故为四门城楼。
城楼为城市标志性高大建筑,也是城门防御体系的主要工程,战时为主将坐镇一方的指挥所。西安北门城楼在1911年辛亥革命中焚毁,现存的三座城门城楼,均为明代建筑风格,其形制基本相同,尺寸略有差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