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好看吗:历史的尘埃写的怎么样
原创 骆玉明 进入南朝,也就是宋齐梁陈,文学出现一个向唯美主义发展的倾向,整个南朝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一个状态:伤感的情绪,唯美化的修辞。 这种文学
原创骆玉明进入南朝,也就是宋齐梁陈,文学出现一个向唯美主义发展的倾向,整个南朝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一个状态:伤感的情绪,唯美化的修辞这种文学上的倾向与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关如果人对于自己在世上的存在非常有信心,对于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及需要完成的功业非常热情,那么人不会是伤感的;而在很难确认生命的意义或者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不是很坚定的时候,人会是伤感的。
唯美主义的文学大多数是伤感的,换句话说,唯美的东西有可能成为一种生命意义的替代品。当然,我不知道在文学理论上有多大的依据,这只是我自己读这些文学作品时的一种感觉。
正因为南朝文学的唯美性和伤感性,后代对南朝文学的评价有时候是很低的,因为它没有正统儒家文学所要求的那种强烈的社会关怀和道德意识,似乎没有什么社会功用什么叫“社会功用”呢?简单地讲,一篇文章能够传授知识,是一个社会功用,能够传达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也是一种社会功用。
而唯美主义的文学是没有这样的功用的,只是给人一种美感和一种由于伤感造成的感动如果一种文学既不提供知识,也没有政治和道德功能,只是一种语言的美丽,那么它有价值吗?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也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人类是通过语言来确立自己的存在的。
语言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东西,它具有神秘性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时,特别是我们粗糙地滥用语言时,语言就失去了它的神秘性,变成了一个很低级的东西高度修辞的语言,实际上就是在寻求某一种语言最高的表达形式、最丰富的表达可能性以及它所蕴含的神秘性。
比如余秀华,一个很特别的诗人,她使用的语言是我们很少去那样使用的,我们能从她的诗歌里看到语言的神秘性,看到语言所包含的我们不可想象的可能余秀华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因为她能够以个人生命的特殊感受来寻求一种特殊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语言的神秘性。
再比如鲁迅、海子等非常具有创造性的人,当我们读鲁迅和海子部分作品的时候,会感觉到语言在他们的笔下恢复了它的神秘性骈文就是如此,它看起来是对于文学的一种纯粹的形式美的追求,其实是在试图寻求汉语的一种最精致的特殊表达。
[明]文徵明《寒林晴雪图》上海博物馆藏六朝的唯美主义骈文往往不具体记载真实的人物事件,而是先虚构一个情节,然后在虚构情节中展开描写,以此来表达特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对自然和对生命的感受谢惠连的《雪赋》就是这样。
开篇就设定了一个虚构的场景——“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
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接下来,“梁王不悦”中的“梁王”,指的是汉代的梁孝王梁孝王手下曾经汇聚了一批当时最著名的文人,包括枚乘、司马相如、邹阳等,后来这些人都被汉武帝召去了京城。
而“兔园”是梁王的一个园林“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邹生是邹阳,枚叟是枚乘,相如是司马相如“俄而微霰零,密雪下”到这句为止都是一个前序的形式,等于是一个引子,不是正文,所以没有用对偶句。
“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然后就把笔给司马相如,对他说:请发挥你的才思,驰骋你美丽的辞采,为寡人写一篇关于雪的赋接下来就进入了正文“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曰”字后面是一连串的典故。
典故,是六朝骈文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使用典故的好处是可以增加语言的含量,用有限的文字来扩充无限多的内容典故中还包含着作者对典故的理解和对它的特殊使用作者在使用一个典故的时候,不一定就是想表达这个典故的本意,他可能会在自己的语境中对这个典故的意义进行改造。
这也是通过用典故来增加作品内涵的一种方法典故还有一个意义,就是设立了一个阅读界限这样的作品必须是有一定知识储备的人才能读,也就是说,它设立了一个知识的门槛,从而增加了这个作品的高雅性当然,典故也必然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阅读的困难。
我们现在的人去读这样的辞赋时,没有办法顺着原文读下去,需要看注释,看典故所在的地方,如果推究得严格一点,还会考虑这个典故解释得对不对,出处对不对,等等除了对偶和典故这两个要素外,骈文还有一个要素是声韵这一点先不展开讲,我们先来看看《雪赋》中满是典故的这一段: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岐昌”是谁?就是周文王姬昌。
姬满是谁?就是周昭王之子穆王“来思”是《小雅·采薇》中的,《黄竹》是《穆天子传》里面的一个黄竹之歌,《曹风》是《诗经》中的一篇,“楚谣”是指古代的一个乐曲……整一段全都是典故,就连我也不能一下子就读懂对古人来说,这种文章是对一个人知识的考验,拥有这些知识的人会觉得这篇文章典故用得挺好的。
而我们现代人不太能够欣赏的地方,往往就是典故用得太密的地方我们相对比较能欣赏的,是写景的部分,比如接下来这一段: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瀌瀌弈弈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
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帷席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这一段开始写下雪的样子:“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蔼蔼浮浮,瀌瀌弈弈,联翩飞洒,徘徊委积”从中我们能很明显地注意到双音节词的使用双音节词,包括双声词和叠韵词,此外还有重叠词古代人读这些文章的时候都是吟诵的,这些词就会形成一种声音上的节奏和起伏读这一段,我们还可以看到对句的变化和它们不同的组合方式。
这与汉语的特点有关,汉语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组合变化非常自由汉语不是一种语法非常严格的语言,因此可以有非常复杂的组合方式,不同的文学家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做自己特殊的表达这也是骈文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
这种组合虽然会带来一些毛病,比如表达的意义不精确,但是特别适用于诗性表达,因为诗性表达本来就不追求精确,它所追求的是一种隐喻和暗示,而在隐喻和暗示中又包含着很多歧义性当你试图用汉语来表达一种象征和隐喻、一种感染性的东西的时候,汉语的灵性就出现了。
每一个词语都有它的历史,你可以不断地尝试用声音、色彩、历史及它们之间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呈现一个你认为美的东西唯美的文学,实际上是对汉语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可能性的一种展示我跟学生谈写作的时候经常讲到一个话题——。
获得语言什么叫“获得语言”呢?我们学习用语言的时候,刚开始没有自己的特点,只是按照别人教给我们的规则来使用语言;但是当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不需要再按照别人的规则,而是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则来使用语言的时候,我们才真正获得语言,真正进入语言,才真正知道语言是一个多么神奇的东西。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