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的技艺:历史学家的技艺读书报告
”这是马克·布洛赫的小儿子向他身为历史研究者的父亲提出的,正是因为这个不经意的问题“切中了要害,童言无忌。
我相信对很多人来说历史是个陌生的学科,我也相信“历史究竟有什么用?”是个困惑多数人已久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历史学总在冷门学科的范畴之内,那么,历史究竟有什么用呢?带着“历史有什么用”这一问题,我阅读了马克·布洛赫的《历史学家的技艺》。
读完,我大致了解到这本书是作者为历史学的呐喊与辩护马克·布洛赫的《历史学家的技艺》是由一个问题开始的:“告诉我,爸爸,历史有什么用?”这是马克·布洛赫的小儿子向他身为历史研究者的父亲提出的,正是因为这个不经意的问题“切中了要害,童言无忌,他的发问恰恰是针对史学存在的理由而言的。
”马克·布洛赫深入思考并结合自身实际,写了《历史学家的技艺》,并“但愿本书能够作为我的答案”《历史学家的技艺》是一部愤世之作,也是作者一生史学思想的总结,全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历史、人、时间”,第二章“历史的考察”,第三章“历史的考证”,第四章“历史的分析”,第五章“历史的因果”。
第一章是总论,剩下的四章构成了历史研究的完整过程,第一步发现史料;第二步对发现的史料进行考证,分析其真伪;第三步对史料进行分析,书中作者认为史料无论真伪,对历史研究都是有益的,连伪造的史料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最后发现历史的秘密,得出因果关系。
第一章“历史、人、时间”主要讲了“历史学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在书中,作者认为历史学是时间中的人类的科学 在“由古知今”小节中,马克·布洛赫认为认识前一阶段对于认识后一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单一的事件无法阐明事实的真相”表明了马克·布洛赫作为年鉴派开山祖师的整体史观,“由今知古”这一小节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第二章“历史的考察”批判了一个观点:对过去的了解必然是间接的在“历史考察的一般特征”小节中,马克·布洛赫认为不存在完全“间接”的历史观察,而“间接”观察却对了解历史真相必不可少,“直接”观察却总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证据”小节中,马克·布洛赫提出了“有意”、“无意”两种史料的划分,他还认为历史学家应该关注多样史料,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进行研究在“证据的流传”小节中,作者通过批判编纂目录类工具书对史学研究毫无意义,从而为目录学证名,并认为对新史料的保密是制约后世史学研究的一大障碍,这一观点与严耕望先生相同。
第三章“历史的考证”主要介绍了辨别史料真伪的方法和意义马克·布洛赫认为辨别史料一可依据常识,二可依靠理性马克·布洛赫指出轻视考据和过分重视考据都是不可取的,辨别史料真伪只是第一步,就像严耕望先生在《治史三书》中,在史料丰富的情况下,不要跟着自己的想法去寻找史料,这极容易把偶然的重复当作正确的史料,不利于史学的研究。
第四章“历史的分析”讨论了对历史事件应该保持的态度以及如何理性对待历史分期马克·布洛赫反对随意批判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当今社会很多人片面了解历史,再加上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刻意引导,很多人并不能理性的对待马克·布洛赫认为用我们所在的时代标准去衡量历史人物并评判其功过得失是不理性的,不符合历史研究原则的,作为一名历史研究者,应用以理解和包容的态度。
另外,作者还讨论了“术语”,马克·布洛赫在书中指出,历史学作为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测量标准,术语的含义也会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写历史文章的时候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机械的搬运外一起,这需要视情况而定。
第五章“历史的因果”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因果关系,并将它作为认识历史的工具历史的推理与社会实践并无差别,就像军事史家在分析战争胜利的因素时会忽视那些最常见、最普遍的前提条件书中,马克·布洛赫把原因分成各种等级只是为了方便思考,不能将其分类绝对化。
现实具有无限的多样性,生活本身具有无限的多元性《历史学家的技艺》展示了布洛赫的史学观点,虽然有年鉴派史学家对其总体观提出质疑,“总体史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它是一种愿望,标志着一个方向,只是一种不明智的雄心”,但是不能因为有质疑就否定布洛赫对历史学的贡献。
就像布洛赫在结尾写到“历史的原因不是想当然的”,布洛赫写就《历史学家的技艺》也是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