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八年级上册历史:八年级历史课本电子书

2024-06-06Aix XinLe

离校多年,初中教材本身如同绝大多数人一样,早已不在视野中。年来网上看到初中中国历史教材各版本“抗日战争篇”的内容,和一些学习纲要、教师教案,有一

八年级上册历史:八年级历史课本电子书

 

观点导读:历史科是直接教书育人的学科,八年级中国历史科教材自90年代末改版、迁就观点争议,回避正确的历史结论读完此文,您如同意的话,欢迎转发、分享、收藏,也可以转写、改写、简化后发布离校多年,初中教材本身如同绝大多数人一样,早已不在视野中。

年来网上看到初中中国历史教材各版本“抗日战争篇”的内容,和一些学习纲要、教师教案,有一些看法抗战篇对全面抗战,按国方正面战场、中共敌后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三部分述,各编写和出版机构出的教材大同小异,各仅数千字,对于历史观与材料叙事取舍极为考验。

我的印象是:历史观力求政治正确,但回避历史结论,历史叙事取材偏颇极大,形成史观与叙事“两张皮”一,国府正面战场,史观为国府于七七事变之际,政治上在中共和社会各界压力下转为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日战争,是抗战战略防御阶段主战场。

(点评:一路“会战”,一路失败,一路逃跑,丧师失地,偏安一隅,镇压人民,社会凋弊,积极反共摩擦、挑动内战,称作“抗日的主要战场”?)叙事上,则以几乎全部篇幅分量详述历史上甚无可称道的军事,列举详述几场“会战”,还编入“仁安羌解救七千英军之战”,这一场实质是掩护英军撤退,由当时一位上尉联络参谋的回忆录夸饰为“解救”,而后网络流传神化的战例。

有的版本或教师教案则盛称“22场大会战”,还有远征军、“青年师”、“一寸山河一寸血”,笔墨相当隆重宏大,情绪色彩浓重实际上,就是用部分军人的“血性抗战”占用篇幅,回避正面战场整体上的逃跑投降和腐败的史实,也不谈“会战“结局就是丧师失地。

完全不提伪军大多数由投降、溃散的国民党军队警察和保安部队,以及北洋政府军人组成,不提投降的将领和中央委员不提正面战场和国府的主流就是偏安一隅,消极应战,丧师失地,畏战投降,积极反共摩擦、摧残人民,社会和官场腐败偷生。

教材对这些历史事实和结论,叙述极为苍白,仅仅在军事叙事的结尾以一句话带过(不是修辞,教材实际上就是百余字数而已)2003年的版本连“皖南事变”也不提,后来才纠正这样一来,完全看不出国府是怎样一路“会战”一路逃跑,丢失300万平方公里国土,“迁都”偏安重庆的,当然也看不出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从哪里来、如何收复失土的。

二,中共敌后战场,史观为领导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挽救民族危亡狂澜,收复敌后失地,军事上以敌后游击战争,是抗战的战略相持阶段的主战场删去了“中流砥柱”的历史结论叙事则很微妙大量的篇幅用在引述领袖关于敌后游击战争、不参加正面阵地战的策略论述和政治语言,叙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建设,军事史实列举仅提及平型关之战和百团大战,及游击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概念,根据地面积,军队发展人数、作战次数、抗击和歼敌人数,。

把主力军团的歼灭战与游击部队的作战放在一起一平均,还真是“麻雀战”2003年的版本史实更苍白,现版的彭德怀、左权等内容都没有总之,中共敌后战场,详于政治正确,简述军事政治叙事宏大、语言严肃而正确,军事上一面“游击”一面扩编。

这样看,是不是呼应了中共是因为一系列偶然事件(如西安事变)和应对策略明智,趁着国军在正面抵抗日军而在敌后发展壮大,这样一种“战败者史观”?中共敌后抗日战场,真是除了政治正确、大写特写“游击”、“扩军”和敌伪顽封锁之外,没什么可写吗?历史显然不是这样的。

——中共敌后战场,只就八路军而言,进行毙伤俘日伪军一千人以上的战斗战役,据不完全统计就有约200次,其中歼敌3000至10000人以上的次数,赶上了正面战场会战的次数,战果超过正面战场“会战”对比敌后战场一刀一枪拼死力战的“麻雀战”和上述大型战斗战役,正面战场的“会战”可以说仅具有延缓日军攻势、偏安一方的意义,而其每战必失地,每战必丧师,每战必折将,且多半是由于军队将领作战不力、畏敌退缩,领导者和“友军”的失误甚至故意而所致,真是令人唏嘘。

——除上述以歼敌人数统计对比战斗战役之外,我军还有许多具有标志性经典性的战役战斗,如“第一次胜仗”平型关之战,第一次击破机场及毁敌机最多的阳明堡之战,反用军事地形的神头岭之战,同地连续伏击的雁门关之战和七亘村之战,“平原第一伏击战”香城固之战,毙敌中将的黄土岭之战,攻占敌水网区坚固设防城镇的车桥战役,历时900天的沁源围困战役,120师模范歼灭战、毙敌少将的陈庄之战,歼灭日军最多(2200人)、毙敌少将的长乐村之战,攻坚苦战关家恼之战,毙敌少将以下军官百余人的韩略村之战,新四军云岭保卫战、淮南战役、高邮战役,1944-45年局部反攻战役等等。

——中共敌后战场的局部正面战线,陕甘宁边区黄河防线保卫战全面抗战八年,在20万国民党军包围封锁威胁之下,陕甘宁边区是中共首脑机关驻地,与侵入华北日军隔黄河对峙,也是全国大后方的北面屏障,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局部正面战线。

日军極欲略取陕甘宁边区,发动了23次挟飞机大炮毒气弹冲锋舟的进攻战役,规模自2、3千余人至3万人不等(其中5次达万余人,又2次出动2万、3万人),除1939年有一次部分敌军自最北面的河曲府谷(国共防区结合部)偷渡黄河、旋即被我军赶走外,一直不能越过黄河防线。

我军河防兵团累计战斗70多次,歼敌达万人 陕北黄河渡口少,正面狭小,日军始终打不过河,兵力就不能展开,两军隔河而战,歼敌战果也属于“积小胜为大胜”的性质但我首脑机关和军民坚守黄河防线,历时全面抗战全程八年,始终未后退一步,未失地一城,未言撤退“迁都”一句。

面对敌现代化武器和数次战役的优势兵力,打的是阵地防御战(辅以越河袭击夹击,以及河东敌后我军配合作战),对比日军打不过河,红军当年东征则一战而渡,对比国军22次会战次次丧师失地,还能说农业国打不过工业国,正面战场必然消耗巨大、伤亡惨重、国军“英勇无比”吗?真正的英勇无比是用胜利而不是士兵的生命证明的。

战争胜利是决心和条件相结合的艺术,有什么决心和条件就打什么仗,国军唯政府和纯军事,仇视人民,腐败畏敌,仰息外援,绝对打不出陕甘宁边区河防保卫战这样的阵地防御战,所谓“会战”,纯属兵力堆砌、牺牲军队而已——教材上对“会战”的详细渲染,对敌后战场则偏重“游击战争”的政治解读,材料剪裁,体现了对“会战”的概念崇拜。

“会战”原本是国军的术语,我军对应的术语是“战役”,一方或双方发起的“有计划的主力决战”这一概念内涵是一致的,区别在于我军“战役”概念以规模论可指大可指小,“会战”似乎专指大兵团决战,语言上也似乎高大上一些。

对于敌后战场,教材则仅提及百团大战、平型关战斗,极大篇辐用于从政治上和概念上解释游击战,叙述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治建设中共人民军队除开百团大战,就没有大兵团战役或不值一提吗?历史显然不是这样我军军史(包括当年的战报)把历次反扫荡作战称为“战役”,比如毙敌中将的黄土岭之战,就见于晋察冀军区1940年《冬季反扫荡战役总结》(1940年冬季指1939-40年之交),此战役还包含雁宿崖之战等系列战斗。

这些“战役”,有许多相当于国军“会战”意指的大兵团决战,日军意图就是全歼我战略军区,而小战役其战果比之国军的“会战”也更强大更英勇,没有任何逊色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在1941--1942年,日军“扫荡”使用兵力千人至万人的132次,万人以上至7万人的27次,总计用兵力89万人。

1943-1944年,分别为177次66万人和22次29.7万人其他战略区和年度就不列举了这样的战役次数和强度,正面战场八年22次会战与之相比,差距太远了或说,正面战场一次战役日军用兵多的,达10-30余万,如何比? 我军装备、后勤保障和运输条件弱,战略主力集结层级最高是旅,大多数为团,除开武器火力上的绝对差距,日军出动兵力万人,已对我军旅构成2-3倍兵力优势。

日军运输机动能力远超我军,扫荡目标往往是在狭小地域包围压缩我军,从历史遗留下来的日军战法称谓,如八路围攻、九路围攻、十一路围攻、铁壁合围、拉网式、梳篦式,就可知道兵力火力强度之大例如冀中军区反“五一大扫荡”,纵横不到百公里地域,日军集中了5万兵力,核心地域每公里配一个中队日军。

而日军对正面战场作战,都是在广大地域行动,集中性远不如对付我军国军则数倍甚至十倍于日军,军、师以下层级都不敢行动例如日军1944年“一号作战”(即“豫湘桂战役”,又分为豫西、长衡、桂柳三个战役),号称50万兵力,战线长达2000多公里,分布在5个省。

如桂柳战役,因国军“转进”快速,日军兵力之疏空,竟来不及达成原定的合围目的,改为追击再如在战役结束之际,日军前方将领狂傲,拒不收兵,派一个大队搞百余公里的“武装示威”,攻占贵州独山县,实际仅百余人抵达目的地,而国军在此方向有作战单位一个军(就是长跑将军孙元良),竟不战而逃,“大后方”门户洞开,重庆政府急谋“迁都”......。

——我军“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是一个政治表述,游击战是军事战略战术,但决不是敌后抗日战场的全部,更不是正面战场的辅助和牵制敌人兵力,而是“主要战场、中流砥柱”,这一历史的结论是正确、符合历史实际的改革开放后,。

史学界一部分在“给予国民党正面战场历史地位”的统战策略下,渐接受对方自诩,同意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而将敌后战场弱化为“辅助、牵制”说,但又不能无视我军抗击了58-64%的侵华日军、90%伪军,敌后抗日根据地收复失地的史实,往往在极力描述“游击战”、“平均”战果之后,牵出以上数据,再直接过渡到作出“结论”的。

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国府一路“会战”一路“转进”逃跑,丢弃300万平方公里经济国土,偏安一隅,反共投降,这个正面战场称“主要战场”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收复100万平方公里国土,抗击绝大部分敌军,在劣势的装备和经济条件下英勇奋战顽强生存,战斗力和战果远超国军“大会战”,怎么得出“辅助和牵制”的结论,抛弃“主要和中流砥柱”结论?。

但是,错误历史观终究是经不起推敲的,所以教材要迁就一方观点,采用了政治正确策略,划分前期中后期“主要战场”说,回避“中流砥柱”的历史结论,却呈现出史观与史实剪裁、两张皮的现象叙事上,对正面战场详述会战,回避国军长于逃跑、丧师失地,国府政治腐败,社会凋弊。

对中共敌后战场,详于政治和概念,略于军事这种剪裁方式,实际上就是接受对方的史观,褒贬己方为“战胜者写史”学生要寻求真正的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这样被剪裁的教材是不可能的途经,必须到课外材料和更高年级的中国革命史和党史里面去。

而初级教育历史教材上裁剪史实,反用情绪色彩,误导的不仅仅是青年一代一些文艺工作者接受这种史观,喜欢“国军”流热血,灌鸡汤,简单煽情功能远远超过用心寻求历史真实的性价比,流行热卖“国军像共军”“共军土气匪气”作品的风气,进一步在社会上传播虚假历史和畸形历史观。

难怪在头条上一搜索“独山失守”,整版都是“蒋介石决心与重庆共存亡”!网络传播中,流行“国军迷”“黄埔迷”“川军迷”“桂军迷”,流行“国军死的人多、死的官大,就是英勇,抗日值得尊重,不分党派”,这种混淆个体与上层,个别部队与党派本质,分不清炮灰与英雄的糊涂、鸡汤言论,畸形史观。

中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要方面和中流砥柱,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主要作用,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历史结论,应当明确回到初级教育历史教材,史实叙述也应当予以符合历史实际的充分表达。

历史科是直接教书育人的学科,迁就观点争议,回避正确的历史结论,滥用“多元化”“启发式教学”,哪来四个自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八年级历史课本电子书

2024-06-06Aix XinLe35

八年级上册历史:八年级历史课本电子书离校多年,初中教材本身如同绝大多数人一样,早已不在视野中。年来网上看到初中中国历史教材各版本“抗日战争篇”的内容,和一些学习纲要、教师教案,有一…

历史历史文化:历史文化名城

2024-06-06Aix XinLe54

历史文化:历史文化名城6月6日,《2023年度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大事记》由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共同发布。…

历史旧雨楼云中岳_旧雨楼哪去了

2024-06-06Aix XinLe156

旧雨楼云中岳_旧雨楼哪去了很多老武侠迷不能接受现在“武侠小说凉了”的现实,当然也有不少老武侠迷早就看开了,根本不在乎武侠小说凉不凉的问题。…

历史口述历史:口述历史属于几手史料

2024-06-06Aix XinLe117

口述历史:口述历史属于几手史料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人们根据史料表现形式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

历史华人城另类小说_华人城怎么了

2024-06-06Aix XinLe51

华人城另类小说_华人城怎么了“华人运通”或许大家都有所耳闻,但真的要说起来这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却没有几个人能够真的说清楚。与之相关最多的新闻,除了人事新闻之外还是人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