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神仙会所_神仙会所是庙宇吗

2024-05-19Aix XinLe

为了纪念祖宗功德,王家场的先贤们在资金、材料万般困难下,能建造多处雄伟、秀美、壮观的宫殿庙宇,那是全川乡镇少有的。

神仙会所_神仙会所是庙宇吗

 

为了纪念祖宗功德,王家场的先贤们在资金、材料万般困难下,能建造多处雄伟、秀美、壮观的宫殿庙宇,那是全川乡镇少有的这些庙宇中的大雄宝殿供奉的有三尊大佛,各厢房有观音、韦陀神等神仙的雕像观音端庄慈善;雷神、武将倒立武昌,鼓眼竖眉,青脸露牙,凶神恶煞地展现出权势威风。

庙宇有僧人管理,朝夕焚香念经,节日外来朝拜的香客甚多,游人也络绎不绝人们焚香许愿,求神保佑,乞求平安凡有会馆、庙宇的地方,也相应地建筑了戏台台前院坝宽阔,供游人观光休闲、喝茶;或每逢场赶集,供各行业摆摊设点方便。

院坝广场的大榕树、桢楠树枝繁叶茂,给炎炎的夏日带来凉爽,白天黑夜疲劳的人们多数在这里乘凉这些树又是鸟的天堂,文昌宫的仙鹤、喜鹊、乌鸦等竞相前来筑巢做窝,生儿育女黎明前只听鸟语欢歌,好不畅快业主们也闻声而起,扫地、摆摊忙备营业;旅客们闻声而起,整理好行李,出店远行。

真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百鸟来朝,特别是川主庙的棉纺布、鸡、蛋、土烟、小吃等交易声,轰鸣方圆几里给王家场增添了不少的热闹气氛

(一)洪 庙

从永寿镇政府所在的文昌路进入洪庙街,约600公尺靠右就到了洪庙有两个四合院,占地800平方米庙门上正中有一金字横匾,上书“觉华寺”;两边刻有各种鸟兽人物的战场图案进庙是三道门,每逢节日全开,而平时只开中门。

进门两侧站着三个头戴黑帽、身穿黑长衣、杵着木棒的阴差,左边走廊站立着“鸡脚神”夫妇,夫人牵着旁边一个小孩接着可看到手拿“正在拿你”签牌的胖官及“牛头人”右边走廊站着鹅二爷夫妇,旁边也有个小孩,拿着“你也来了”签牌的阴差及“马面人”。

中堂供奉东月菩萨,左边有一口大钟,右边有一只大鼓天井里栽有两棵桂花树,每到八月香飘满屋中堂前面还有两根滚龙抱柱,两条龙一条张口,另一条闭口东月菩萨的两边有两道门进入第二个四合院,靠前是韦陀,下阶檐是天灯,左边是甘家祠堂,右边是三婆娘娘,两边走廊是十八罗汉。

走廊上面的楼台供奉着十二公神,每边六个再往后进二道门,观音菩萨的背面是绘塑的南海图,观音的两侧则是十二元觉上楼还供奉有玉皇大帝及王母娘娘庙门外是操场,约1200米逢节日,特别是正月初一,到洪庙的朝拜者总要在广场坝上观看、休息。

这里小食摊点很多,卖艺杂耍的、扯提簧的、拉响簧的、吹竹号的等,真是热闹非凡农业合作化后,洪庙改作成了村办公室六十年代后,对其拆除,修建成居民住房(二)文昌宫

由永寿集镇横街直走到文昌路,可见由两个四合大院组成的房子,那就是“文昌宫”,占地2660平方米八字龙门外的两边院墙上分别写着每字达两平方米大小的四个字“礼、义、廉、耻”,龙门外是大坝,大坝前有一长壁,高4米,宽12米;长壁四周有约一市尺宽的雕塑花边;长壁中央有个1米大的圆形“福”字。

上三层石阶进入龙门,龙门高4米、宽10米,两侧是两道侧门进侧门后可见两棵大榕树分立长方形大坝的两边,长约45米、宽20米;中间是三条石板铺成的路走过大坝上三层石阶,到第一个四合大院的两侧是楼房到大殿前,是长神台上面供奉着五层杜氏家族八房100多个祖宗牌位。

天井地坝正中有三条长青石铺成的路,神台周边雕塑的两条龙正在抢宝,红色的龙宝光芒四射大殿两侧供奉着菩萨神像,居士们的住房也紧挨而立大殿两侧有两道大门,上三步石梯就进入了第二个四合院正殿神台上供奉着文昌夫子和各大小菩萨,两侧是文库室、保管室、办公室等。

天井地坝种有两棵桂花树,正中靠墙的方花台上栽种着各类花草;四合院后是楠木树林整个文昌宫的四周墙内,是种植瓜果蔬菜的园地文昌宫北面墙外是桑园;南面是坟坝,栽有楠木树四十年代,文昌宫是眉山女子中学校址;临解放前夕,眉山女子中学迁眉山。

这里也曾驻扎过军队;五十年代后,文昌宫成为了永寿区公所;拆区后,这里又成为永寿镇的党政办公所在地(三)川主宫

在民族路口,有一座坐南朝北的建筑,这就是“川主宫”前面是蟆颐堰大沟,沟与川主宫之间是一大坝,长1000多米,宽600米左右大坝是柴、草、牲畜市场;右南方有一株大榕树,侧面是屠宰场从大坝沿8米宽约16步的石梯子上去,有个长200米、宽210米的圆形月台,这里是草席、叶烟、捆烟及家禽鸡、鸭、鹅蛋市。

月台后是石牌坊,上书“川主宫”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牌坊后的川主宫分三道门,正中是正方形门,两侧是圆宫形门进门是大坝,建有14平方米的戏台子大坝上有两棵大榕树,像一把大伞把大坝完全盖住大坝左侧是住房,右侧则是庙宇,供奉着土地、普贤、济公。

大坝里设有杂粮、烟摊、水果、棉花、棉纱、家用竹木器、小宗农产品、瓷器、土陶等摊点;赌博生意在大坝也占有一席之地;还有江湖卖艺的、杂耍的等,大坝的两侧成了他们重要的活动场所过大坝,上两步石梯是高大宫殿式建筑——川主宫大殿。

大殿长约24米,宽12米,左面是棉花布匹市,右面是孟青云旺子饭馆大殿后是长方形的天井,左边供奉着观音和很多不知名的菩萨;右边则供奉着财神爷,并安排有住宿房天井上一步石梯就进入正殿,正殿长24米、宽16米,正中供奉着川主神像,右边是雷公、电母的神像,左边是李老君骑青角板牛;前侧是关圣帝君及周昌,右面是张飞,还有一些小战将。

正殿外的两侧有两条巷道,左边巷道口有楼台,是更夫们的睡觉处;口外就是正街正殿房顶塑有二龙抢宝,宝的顶端有“”字(避雷针);房顶还塑有麒麟及各类禽兽与人物解放后,川主宫及其它庙宇供奉的神像被逐一损毁,让人痛心疾首。

八十年代后,川主宫被拆除,然后卖给了永寿税务所(四)南华宫

从永寿镇政府经横街转入民族路,经川主宫过街不远就到了“南华宫”,占地2400平方米门前是两层飞檐木架及式样不同的八柱牌坊八柱牌坊前正中是石雕的“南华宫”三个斗大的字(红底金字)牌坊两侧是两道门,右边有一糖果烟酒小卖部,左边是理发店;牌坊背面是戏台。

从牌坊大门穿过戏台,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坝大坝两侧是厢房;大坝内的两边摆了八个石圆桌、石凳,大坝上面全是葡萄架,把大坝完全盖住大坝后面是房廊式的屏风粉墙,中间有圆形门,门两侧是一间是门卫室、一间是通讯室从圆形门进入又是一个大坝,两侧是高墙,大坝后面正中是大殿,长约200米、宽130米;大殿正中供奉着南华老祖。

民国时期,大殿两侧被修建成了粮食仓库,有3~5人负责管理,由仓库主任总管;解放后成为永寿地粮仓库,拆庙后建仓库六幢人民公社化后,正式建成“永寿区粮油管理站”,对外经营,共有职工40人,干部8人“南华宫”前面的牌坊和戏台于1952年被拆毁,后建成为高平台式的门面。

1984年拆高平台,修建成楼房一幢1958年后,南华宫的旧貌全毁,被建成了仓房和职工、干部的住宿房,楼房现在是永寿粮油供销公司和办公场所(五)火神庙

在民权路的新街口,有一座四合大院,占地1360平方米,外小八字龙门,两侧有石狮子,由三道门进入,中间正门宽大进入后是封闭式的地坝,经过正门,后面是戏台,两侧供奉着火神爷及其他菩萨正殿后是围墙外是蟆颐堰大沟;正殿外右侧是水巷子,直通河边;水巷子有六、七间门面,当地居民经营小食摊点。

“火神庙”后是红底金字书写的万寿宫牌位民国时期,“火神庙”被设立成了镇公所正殿两侧是厢房,除住宿外还有拘留所,里面有10个服务人员1947年拆庙建新街,解放后的1950年,,区人民政府设在新街口“福华字号”内。

在四大运动、土改建政后,区所迁到了文昌宫新街前的铺面划拨给了供销社(六)药王庙

民生路中段有一座四合院,长36米、宽24米,这就是“药王庙”两侧厢房长26米、宽5米,正门面上方的木刻花窗长2.8米、高1米,门面正中是一道大门门外是大坝,直到街边;过街后,正面是戏台大坝两侧是两棵大榕树,逢年过节,本地或江湖戏班常来演出。

看戏的人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看不见的年青人,纷纷爬到榕树上观看进庙门后是正殿,中央供奉着药王孙思邈;前后有两座神像,分别是行身和座身;右边供奉着五祖菩萨;左侧塑有几员大将正殿两边还配备有大钟大鼓,节日期间敲钟打鼓奏乐,喜庆朝拜。

从腊月所谓“倒芽”开始,永寿当地的百姓到药王庙,在药王神像前点燃两支能燃放长达数月之久的大烛,祈福正殿后的两侧大门进入,就是木地板镶成的厢房左侧是办公室、住宿;右侧是厨房、保管室;中间是天井;两旁用铁丝掉起两窝兰草。

上石梯是大殿,不知供奉的神像是谁解放前,这里被改成乡公所,开会议事在大殿内,正中贴有孙中山的遗像大殿左侧是库房、档案室;右侧是拘留所、电话室;大殿后面是围墙,墙外是学校的操场解放后,这里又被改成乡农协会所在地。

四大任务后,又是乡人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人民公社时期,又曾是永寿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所在地2000年拆区建镇后,“药王庙”的地盘卖给了私人修商品房,用来经商(七)禹王宫

“禹王宫”与“药王庙”相隔100米左右,位于药王庙戏台的左侧,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一幢沿街的门面长约20米、宽12米,从门面间的两扇大门进入就是大坝大坝长60米、宽46米,两侧是厢房,用作和尚住宿和客户宿舍。

大坝上三步石梯进入长40米、宽42米的大殿,大殿正中供奉着夏禹王,左右是各神像解放前,大殿内是市场,主要从事花生、胡豆、小麦、油菜籽等农产品的交易解放后的四大任务时期,设立成了区、乡开大会的场所合作化和公社化后,用作了企业厂、场。

八十年代末,拆除并修建成了永寿影剧院2000年后,又被卖给了私人(八)韩公祠

在药王庙右侧约30米处的文武路街边,有一座占地800平方米的四合院,这就是“韩公祠”门面小牌坊式建筑,两侧的墙体经过粉刷,由一道大门进出进入韩公祠,两侧是厢房、办公室、档案室、堆放屋和住宿房;正殿中央供奉着韩公和大小不同的菩萨。

这个庙宇主要是纪念韩冰整治蟆颐堰的功绩清朝时,这里就是水利管理机关在光绪28年,州官尹昌衡委托州绅龙文修复蟆颐堰,在王家场的“韩公祠”设立蟆颐堰水利局,征收水费民国时期,这里也是眉山县蟆颐堰局所在地解放后,改名为“蟆颐堰管理委员会”;六十年代又更名为“人民渠管理委员会”,后迁到河边杜泽甫油房处。

七十年代,“韩公祠”用作永利村的村小所在地;八十年代,人民渠迁到眉山城区,这里又作为了永寿公社开大会的会场;后改建为教师宿舍(九)肖公庙

在蟆颐堰大沟的出口处——玻璃江边,有一座占地700平方米的四合院,这就是“肖公庙”庙门前是大坝,两侧栽有大榕树蔽阴着大坝;是永寿与眉山来往的水运交通口岸;又是上至成都、下至乐山、宜宾商船的港口庙的左侧有一座南无阿弥陀佛方石人头像,逢年过节都有人朝拜。

清末民初时期这里一到晚上,灯火辉煌,沿玻璃江边有40多户居民经营饮食摊点码头上经常都停靠有上百条船只,船工们上岸小吃、赌博、玩耍进三道庙门又是一个大坝,两侧供奉着各式各样的菩萨,而正殿则供奉着镇君肖公肖公庙于民国初年因火灾烧毁,后逐步在“肖公庙”地盘上建起不很规则的居民住房。

肖公庙的坝子,曾作为竹木和农用具的市场(十)福音堂

在文武路侧,有一座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的建筑,这就是“福音堂”一道小牌坊式的大门进入,是约10米长的巷道穿过巷道,就来到一大坝前上一步石梯就进入长约20米、宽约15米的正殿,里面供奉着天主教圣主大坝的两侧是教师住房、厨房、文库室及办公议事的地方;正殿两侧有门进入后坝,围墙后是农田及农家生活区。

在民国初期,“福音堂”办起了学校,设幼儿园到初小四年级。解放后,这里用作了供销社的商品仓库。人民公社化后,用来办企业;1978年曾办过酿造厂。(十一)天后宫

在福音堂左侧,是占地约700平方米的“天后宫”。沿街门面约16米宽、深10米,由一道牌坊式的门进出。进门的正中供奉着天后妈祖像,两侧则是各神像菩萨。大殿后是大坝,与福音堂相接。(十二)文武宫

在文武路旁,矗立着一座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的建筑,门前正中高,两侧低牌坊式的门面约5米,左右是一道粉墙大门进去,中间是一道屏风由两侧门进去是大坝,长35米、宽约30米,四周栽种着楠木树;上三步石梯是阶檐,右侧有一口水井,水质特别好,永寿场镇的居民和临近的农民都在此挑水吃;左侧挂一个吊钟。

正中是大门进入四合院,前厅房是办公室、左会议室和厨房;右边是文化用品室、保管室和财务室房屋中间的大天井有六角长圆式的花台,高约1.5米,周围雕有运动着的禽兽两侧有教室四间,正殿有神台,神像被毁坏后常挂的是孙中山先生的肖像,像两边有国民党党旗、国旗。

孙中山像的两旁书写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像下面是孙中山的《总理遗嘱》神台下面是礼堂四合院后的两侧是文娱室和图书室、厕所,围墙后是农民耕种的土地抗日战争时期,门面两侧的粉墙上,左边画上了中国地图,右边则成为了宣传栏。

民国时期,文武宫前面过沟是花瓶式的小学校,前校门是两根大砖柱,高4米,上挂圆形横匾;中间是2米宽的走道就进入第一幢楼,这楼属于砖木结构,楼上、楼下各四扇窗台,门面正中是走道,楼上也有门这幢楼是文体室所在地,楼四周空地成为学生的种植园地;楼后两侧还修有八字形的两间教室,下侧是相对的两间教室。

过校室就进入操场,操场两侧又修了相对的校室操场后正中位置是礼堂办公室,两侧各有两间教室 用于高三高四册学生的学习场所学校左侧是沟,水流入玻璃江,沟坎上种有楠木树40株;学校右侧大坝是运动场,运动场的后方是升降旗台。

这个大坝长1800米、宽1400米,每逢节日都会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及童子军训练等(十三)慈善堂

从永寿集镇的新街过桥,有一座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并有五个牌立柱的大房子,位于宾江路旁(原蔬菜4组),这就是“慈善堂”门口上方有一金字牌匾,上书“明明慈善堂”;门两侧分刻着红色金字对联进门有一神台,长约5米、宽2米、高2米左右,供奉着神像。

神台下有5个朝拜的蒲团,供节日里香客们跪拜平时,街道的居民和一些老农都会在此休闲1958年左右赔退时,分给原蔬菜4组用作农民住房。(十四)道主庙

在永寿集镇民族路口的横街处,临街有三间雕花式的楼房,这儿就是“道主庙”门前树立天灯一盏,由正门进入,可见里面正中供奉着道主神位,两侧有若干菩萨神像;从庙的后门出去,是围场马路,左边可到崇礼、眉山,右边可到文昌宫,以及复兴、金花等场镇。

(十五)三州官堂

位于水巷子口的街边上,是一幢长2米、宽2米、高3米的瓦房建筑。里面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每逢节日都有人前来朝拜。(十六)报恩寺

位于永寿镇辖区内往南14里路的高丰村,由两个四合大院组成“报恩寺”始建于唐朝,被烧毁后又于元朝泰定四年(1327年)重建,一直保存至今寺庙坐北向南,占地635平方米,属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抬梁式的梁架,把阔大的屋顶变得“如鸟斯革,如翠斯飞”。

前后檐都是斗拱结构,各抱地势,好似勾心斗角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殿前长廊如带,宽3米有碑记载:“报恩寺系唐朝一王姓信士,为报母养育恩而捐资建造清朝乾隆26年(1762年)加以维修,对观赏、研究元代寺庙建筑结构及建筑美学颇有价值。

”每月的初一、十五,这里都香火缭绕,香客云集,十分热闹“报恩寺”的大门两侧,赫然写着一副对联:“古刹名声今又响,今寺鼓鸣翌更亮”进入大门,左边石碑上“续善堂”的字迹依稀可见,并有清嘉庆5年6月25日×××撰的记载。

继续前行是三块石碑,分别记载:1983年9月24日,“报恩寺”被列为眉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5月21日,“报恩寺”被列为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4月16日,“报恩寺”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米开外的石碑记载:2006年5月25日,“报恩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的背后是大殿,门匾上写着“报恩寺”三个金色的大字,门两边则是一对联,上联是:千载情弥深,寸草心、三春晖,反哺为恩下联是:百事孝为先,慈义线、游子夜,跪乳怎报。

“报恩寺”上起高桥,下至石桥,直线距离170米,占地100余亩由于“报恩寺”在建筑工艺上考究,因此当地的民间有传言:“是神仙看重了高丰这块风水宝地,决定修座庙宇神秘的传说是龙王的女儿为报答龙王的养育之恩,趁一黑夜,运用法术把当地各户的耕牛用来为建庙踩稀泥、运木料等,待公鸡打鸣时修建工程结束,匆忙收工。

村民们醒来都感到奇怪,牛棚完好无损,为何各家各户的牛脚都粘满了稀泥?而且在昔日空旷的大地上,巍然屹立起了一座气势磅礴的庙宇——神女架木大殿另一种传说是唐朝中期一位姓代的大善人代金欧出银主持修建自此后,高丰村的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事事顺心。

”为报答神仙的恩情,村民们给寺庙起名为“报恩寺”佛教推崇的理念是“孝”和“知恩图报”,这在佛经中皆有体现《观无量寿经》中有“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之说;《梵冈经》有“孝顺父母,师僧一宝”及“知恩者,虽在生死,不坏善根;不知恩,善根断作诸恶业。

”之说有关劝人行善、劝人感恩的教化故事也源远流长,其中著名的有《宝莲灯》中的沉香救母等传说与故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人们,成为人们心中推崇和学习的榜样;也成为中华民族浩瀚五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精神传存。

(十七)大旺寺(圣泉寺)

永寿集镇往东约10公里处,有一座逶迤的大山——“大旺山”,峰峦屹立,深处有一寺庙,就是圣泉寺,现又名“大旺寺”寺后有一塔,数十里外都清晰可见;还有山泉,清香甘冽,不盈不竭据传说,天旱祈雨,颇灵验大旺寺塔,始建于唐朝,毁于明朝末年。

清朝咸丰初年,在旧地重新修建,仅筑成了三级;十二年后经百姓募捐,续筑成了十三级该塔塔基呈方形,宽1.8丈(原5.5尺),塔内架设旋梯可踏阶而上,举目远眺四方据民间传说,塔下的山坡上有一座桥,每天早晚有一个美女在桥旁树下梳头,然后昂首向南远望,故有“大旺望金牛,美女抛绣球”之说。

1958年大跃进时期,在“超英赶美”的口号下大炼钢铁,全民上山大伐森林烧杠炭,致使山上的林木被毁于一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破四旧”,使寺庙内的菩萨像被捣毁无余如今,大旺寺正不断加紧修缮,让幼松成林,也让一条水泥大道直通到了南面寺门。

现这里茶馆、、饭馆、旅馆一应俱全,善男信女们纷纷朝山拜佛、观光旅游,来往的人络绎不绝,使得“大旺寺”香火格外地鼎盛(十八)蟆颐观

永寿往北约10里的蟆颐山,与大旺山同属龙泉山系,林密奇秀,依江而立,状如偃伏待食的蛤蟆,故称“蟆颐山”山下江水滔滔,莹澈如镜,这就是玻璃江蟆颐山方圆5里,高约2里,有重瞳古观,俗称“蟆颐观”观内的山腹处有个石洞,深二丈许,洞底有一泓清泉,泉水从石缝中涌出,清冽澄净,潜通玻璃江,名曰“老人泉”。

相传,此石洞是轩辕黄帝炼丹室东汉末年,陶渊明挚友陆静修在此修炼,得道成仙陆静修的眼睛跟楚霸王项羽一样,有四个眸子,所以人称“四目仙翁”;供奉他的地方叫重瞳观四目仙翁慈悲为怀,渡人济世,受人敬仰,焚香朝拜者众多。

蟆颐观始建于唐朝,里面古木森森,殿宇雄伟山门建在半山坡,悬挂“重瞳古观”匾额前厅俯临坡上,可览江流;山麓石桥横跨堰沟,过桥上岗可上望江楼楼踞崖畔,旁有“二忠祠”,祭祀遇害于玻璃江的唐代忠良孟昭图和宋代勤政爱民的眉州太守魏了翁。

前行三百五十余步,只觉曲径蜿蜒,石墙夹道,竹树荫郁直抵前厅入厅右行是道院,院内有客舍三楹,花木绕阶右出北上,石磴层叠,过“真武殿”就到达“张仙楼”据传闻,张仙是四目仙翁的弟子,眉州人,名叫张远霄,俗名“张三丰”。

张仙楼左边正对纯阳殿,拾级登上山顶,就到了三清殿举目四望,只见竹海涌波,林涛卷浪,简直就是风光秀丽,景色如画前人有诗曰:“蟆颐入望色葱茏,东渡玻璃第一峰;蓬勃桑麻经雨润,崔巍楼阁清烟封”1965年省属8.75电影复制厂迁入蟆颐观内,后倒闭。

现“蟆颐观”古迹尚存,景色依旧,实为眉山一重要的风景旅游点(十九)刘忠祠

位于永寿镇蔬菜村一组,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是一座坐西向东的三合院,外墙长10米、高5米,八字龙门“刘宗祠”的正堂供奉着刘氏祖宗的牌位,左面一通供土地菩萨夫妇,右面一通是居士们的住宿房解放后,在反封建迷信的运动下,牌位、菩萨被毁。

1950年到1961年,一直作为农家村的办公室,后改为永利村的办公室1962年刘忠祠赔退给因大战钢铁被拆掉房屋的袁光廷、张德明、刘代安、李文宣四户社员(二十)周庵子位于现永华村,面积250平方米,坐南向北。

解放前,这座四合大院主要用于办私塾,屋外有80平方米的操场,由一住房看管解放后,设为村办公室1962年赔退给社员刘方廷等人(二十一)申氏宗祠位于永洪村三组,面积约60平方米解放后,一直被作为生产队的办公室、保管室。

八十年代后,安排五保户在内居住(二十二)袁家堂是袁氏宗祠,位于四桥村,面积约150平方米,是一座坐北向南的三合院解放前用来办私塾,后用作四桥村办公室九十年代,村上把它卖给了社员冷志华办商店、开油房(二十三)龙祠堂

位于现永祥一组,面积200平方米,四合大院解放前用来办私塾,解放后作为村办公室七十年代末被拆掉,修建成学校,即“永祥示范村小”(二十四)丁祠堂位于现永华村,面积150平方米,是一座从东向西的三合院解放前用来办私塾,解放后作为村办公室。

八十年代成立永华村,将其拆除,修建成了永华村办公室(二十五)杜祠堂位于永胜村柏木林,是杜氏宗祠;面积200平方米解放前是该保办的“国民学校”,1943年周亚雄曾组织人在这里制造过枪支(手枪)解放后用作了村办公室,1958年左右被拆迁到鱼嘴沱,旧址用来新修打米厂。

(二十六)豆祠堂位于现永新村,是一座面积约200平方米的三合院解放后用作村办公室,解放前是该保办的“国民学校”五十年代至今,也是村办示范小学(二十七)南岳庙坐南向北,面积约80平方米的一通房子,供奉有观音菩萨。

解放后,分给一贫困百姓居住(二十八)孙祠堂位于现永德村,坐南向北,面积约100平方米的三合院解放前用于办私塾,解放后用作村办公室五十年代曾办过初小,1990年停办后被拆迁,用来修建村的加工厂房(二十九)三桥寺

位于现永德村三组,坐东向西,是一座面积约200平方米的三合院,里面供奉着三肖圣母,逢年过节都有人朝拜解放后,是该村三组的办公室、保管室八十年代末,赔退给社员居住(三十)五显庙位于永顺村(现永德村),坐西向东,是一座面积约100平方米的三合院,里面供奉着五显婆婆;逢年过节,都有人前来朝拜。

解放前,这里办过私塾;解放后用作村办公室,1960年以作为了生产队的保管室并开设商店1960年拆除,在白鹤林修小学,后作为加工厂的办公室(三十一)何祠堂位于三合村(现永新村8组),坐北向南,是一座面积100平方米的三合院,前面有小地坝。

解放前,有一何姓老师在此办私塾解放后用作村办公室,1958年人民公社时也曾作过公共食堂1960年后用来办村幼儿园,1970年拆除后修建成加工厂(三十二)赵祠堂位于永乐村,坐西向东,是一座面积约160平方米的三合大院,外面八字龙门,正堂供奉着赵氏祖宗的牌位,左侧是儒教堂,右侧是私塾教室。

解放后用作村办公室,六十年代用作村小所在地(三十三)周祠堂位于永江村一组,坐西朝东,是一座面积约100平方米的三合院解放前是周家的宗祠,也用来办过私塾解放后用作村办公室,六十年代用来办村小九十年代,因教育体制改革,生源减少,学校停办,此后一直由村安排一家周姓的五保户居住。

(三十四)徐祠堂位于永江村四组,解放前的民国38年(1949年),因涨洪水被冲走,土地也被冲垮(三十五)陈祠堂位于现永和村三组,坐西向东,是一座面积约120平方米的三合院解放前曾有私人在此办私塾,解放后用作村办公室,1958年办起村小。

(三十六)周庙子位于永和村,面积约150平方米,三合院,外面有一坝子;里面供奉着一个圣母娘娘,由一个和尚经管,逢年过节也有人朝拜常有婚后未育的女子前来,去抱一下石菩萨许愿解放前有庙产、土地四亩用来出租,曾办过学校;解放后用作村办公室。

1960年赔退给因大跃进房子被拆的社员(三十七)冷祠堂位于冷家村(现冷中坝村),是一座面积3960平方米的两个四合院四周有楠木树、香樟树,林外有一个大坝,四周有围墙门前正中是牌坊,上面雕塑有龙凤进入四合院,是办的“利民小学”,分设初小和高小不同年级。

后四合院是冷氏家族供奉的祖宗牌位解放后,被用作为村办公室和村小(三十八)观音堂位于冷中坝村,解放前由于冷家有一个男孩抱到陈家,因此“观音堂”由冷、陈两姓共有,陈家也有产业在冷中坝同为冷、陈两家的主业,所修一个祠堂取名为“冷陈宗祠”。

因供奉观音菩萨,又名“观音堂”,逢年过节都有人前来朝拜解放后被拆除,用来修建成石佛乡政府(三十九)石佛庵位于石佛集市场上,坐北向南,是一座面积约260平方米的四合院;门面属西洋房式,房顶塑有一个站立的童子军像。

进门有个石佛塑像,后面有五座菩萨像四合院外是坝子,坝子中央有戏台解放前,水上警察常住这里;解放后办学校至今(四十)庆林寺位于庆光村,面积约100平方米,供奉有一尊佛像,逢年过节都有人来朝拜解放后用作了生产队的保管室,1962年赔退给了受损失的社员。

(四十一)王爷庙位于永久村,坐西向东,是一座面积约110平方米的三合院,里面供奉着龙王菩萨,龙王四周有虾兵蟹将;屋外有一根大榕树解放后是村办公室,六十年代用来办村小,八十年代拆迁修成办公室3、会馆清朝年间,湖广等省移民在王家场(永寿镇)修建会馆,用于作为同籍人的聚会点,以维护自身利益,防范异乡人的欺凌。

会馆供奉家乡神祗,陕西籍人建陕西馆,供奉刘备、关羽、张飞;湖北籍人建禹王宫,供奉大禹;江西籍人建万寿宫,供奉许真君;福建籍人建天后宫,供奉林姑妈祖;广东籍人建南华宫,供奉南华老祖;也有四川籍人建川主宫,供奉李冰父子;文昌宫供文昌夫子。

会馆办理同籍人有关事务和每年的还神赛会活动民国时期,会馆大都作为驻军、学校、粮库之用解放后收归国有,作为机关、村社办公场所以及市场、居民住宅等4、九联灯春节期间从正月初八到十五,永寿的人们为了乞望王家场人寿年丰、生意兴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并且来年四季无灾无难,纷纷向老天爷祈祷、点灯。

但什么时候点灯最合适呢?经贤德之士共同商议,订在每年的正月初八点“九联灯”因为“九”是阳数,两个九就决定九九八十一盏灯灯的形式为椎形,上、下为四,中间为一,腰形中间一道台篾再放上木制灯轴,用陶瓷做的灯碗放上灯草后渗油,每灯约一两。

红纸、白纸的灯笼横排点九个灯,共九排计81盏灯头排之上有天、地、水“三官灯”;另外还有“新辰灯”,就是当年的属相竖三横三共九盏,挂于戏台柱子上;而居民铺面则点檐灯,照耀着来往行人九联灯要点八个夜晚,由红灯笼组字,如: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等。

至于灯油,则由当年的许愿者出上油、上香、上烛纸,望保佑家人平安每年都有许愿者,争先恐后地点九联灯,谁先由负责人安排上九联灯之前,先箫声鼓乐吹打二个钟头迎接点灯,乡下男女携儿带女成群结队上街并唱起各民歌小调来观灯。

九联灯从正月初八点到十五,这个期间会耍龙灯、狮灯、牛儿灯,唱平台戏,从乡下到街上看灯观戏的人是络绎不绝、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有的被挤掉了帽子,有的被挤掉了鞋子,有的被踩得直叫,人们千奇百态的样子及永寿集镇传统的风俗文化,让人终身难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历史神仙会所_神仙会所是庙宇吗

2024-05-19Aix XinLe55

神仙会所_神仙会所是庙宇吗为了纪念祖宗功德,王家场的先贤们在资金、材料万般困难下,能建造多处雄伟、秀美、壮观的宫殿庙宇,那是全川乡镇少有的。…

知识小沈阳金店_小沈阳金店叫什么

2024-05-19Aix XinLe146

小沈阳金店_小沈阳金店叫什么随着小品《不差钱》在春晚播出后,小沈阳可以说是一夜爆红,片约不断。外面看着小沈阳爱说爱笑,但是在家里却非常听媳妇沈春阳的话,是一个标准的“妻管严…

历史叶答应_叶答应第几集死的

2024-05-19Aix XinLe9

叶答应_叶答应第几集死的皇后用言语提示齐妃,若以后叶答应生下皇子,可能会威胁到三阿哥继承大统之位,要是她不能生就好了,皇后接着说,齐妃用夹竹桃花粉去害莞嫔腹中子,本宫一…

知识2013流行发型_2013流行发型梨花烫

2024-05-19Aix XinLe52

2013流行发型_2013流行发型梨花烫妹子都有厌倦了长发的时候,可是想剪个短发又不知什么样的比较适合自己。而短发一方面可以塑造百变的形象,一方面又能摆脱长发百年不变的烦恼。今天,小编…

历史丁延平_丁延平为什么自尽

2024-05-19Aix XinLe53

丁延平_丁延平为什么自尽罗成是隋唐时期关注度非常高的一位人物了,也是很多后人心中的偶像。不过这位隋唐时期的英雄也是饱受争议,虽然他拥有绝世的武艺,然而他做出了一些不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