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扶之_王扶之 开国 将军
因为父亲是抗日战争末期参加革命的老军人,因此我得以近距离接触过一批开国将校,1955年授衔大校,1965年晋衔少将的原39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总参
因为父亲是抗日战争末期参加革命的老军人,因此我得以近距离接触过一批开国将校,1955年授衔大校,1965年晋衔少将的原39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总参作战部副部长、部长、山西省军区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大军区副职)的王扶之将军就是其中之一。
王将军任职39军副军长时,家父亦在沈阳军区某部任职当时39军驻防辽宁省大石桥,某年某日因为工作关系,父亲曾赴39军与王将军会晤,时逢学校放假,所以父亲带我一同前往王扶之将军身材非常高大而且善谈,中午吃饭时,他与父亲边喝边谈,说到激情处,二人频频干杯……。
王扶之将军生于1923年,他是陕西省子洲县人,其祖上世代务农他五岁丧母,是父亲和祖父把抚养成人虽然其家颇穷,但他那颇具慧眼的父亲还是宁可自己缺衣少食,还是让他上了三个月的私塾1935年,陕北闹红时,时年十二岁的王扶之冒称自己十六岁而加入了红军。
虽然他只念过三个月的私塾,但他这点文化亦算得上穷人队伍中的文化人,因此他很快就从战士成为红军队伍中的测绘员抗日战争期间,王扶之曾先后在八路军115师和新四军3师任职,先后担任测绘股长、作战参谋、副连长等职,曾参加过115师平型关之战和新四军3师创建晋西北根据地等战役。
解放战争时,王扶之在任二纵5师主攻营长时因为战功卓著,很快就升任二纵5师14团的副团长该团在我军攻占锦州时立有殊功,王扶之在身受数伤,团长、政委、参谋长等团长悉数受伤的情况下,裹伤领导全团官兵率先攻入锦州城,从而立有大功一次。
在这之后的平津战役中,身任39军115师343团团长的王扶之,在野司的正确指挥下,为拿下天津城再立一功就这样,王扶之一路随东北野战军从冰雪遍地的北国一直打到万里之外的镇南关,而他领导的343团始终都是39军的主力团之一。
抗美援朝战争时,王扶之先后任343团团长、115师副师长、代师长,是时任志愿军39军军长吴信泉的得力战将1952年8月2日这一天上午9时许,这一天是王扶之永远忘却不了的日子当日,王扶之师长在临津江东侧某阵地山洞指挥所研究敌情时,突然遭美军B——52重型轰炸机空袭。
雨点般的炸弹投掷下来,瞬间王扶之的师指挥所就被炸塌,除了数名参谋牺牲以外,王扶之与另外二人被埋在地下
消息传到39军军部,军长吴信泉立即派出工兵连在115师政委沈铁兵的指挥下,前往出事地点寻找王扶之等人工兵连冒着美军的轰炸整整工作了38个小时以后,除了挖掘出几位参谋的遗体外,并不见王扶之等人的身影正当沈铁兵政委感到无望准备放弃时,同行的工兵营参谋宋汝洲突然发现了从石缝里飞出的两只苍蝇,颇具经验的他立即指挥工兵沿着苍蝇飞出之处开挖。
8月3日晚11时,工兵连官兵终于在山洞深处找到了已经奄奄一息的王扶之等三人,此时距他们被埋已经过了三十八小时战后,王扶之经常戏称是两只苍蝇救了他们的命,因此与年以来以讹传讹的说他从来不打苍蝇1955年,时年32岁的王扶之被授以大校军衔,并于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从朝鲜归国以后,王扶之先后任39军参谋长、39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总参作战部副部长、部长、山西省军区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大军区副职),他还是党的十一大、十二大中央候补委员王扶之将军今年已经98岁高龄了,笔者借助今日头条这个大平台遥祝他老人家健康长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