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云_徐妙云历史原型
最近在追《山河月明》,其中徐妙云的原型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仁孝文皇后,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结发妻子徐氏。
最近在追《山河月明》,其中徐妙云的原型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仁孝文皇后,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结发妻子徐氏历史上的徐氏是魏国公徐达的嫡长女,徐家也是历史上“一门两国公”的顶级勋贵更巧的是徐达也有四个女儿,一个皇后,两个王妃,还有一位出家为尼。
是不是感觉这一切与《红楼梦》中贾府的重合度很高?可能是《红楼梦》作者有意仿照设计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同样都是国公府嫡女,为什么徐达的女儿可以做王妃,当皇后!但贾府的嫡女贾元春进宫却只能做女史,也就是伺候皇后的高级宫女?。
背后的深层原因,也正是贾府抄家的根源!徐皇后才是真正的贤孝才德,贾元春的人设处处都是“虚拟高仿”仁孝文皇后徐氏是魏国公(中山王是追封)徐达的长女,她天资聪慧,端庄贞静,饱读儒家经史,自幼就有“女诸生”的美誉。
朱元璋的马皇后喜爱她,早就召她进宫,侍奉左右,眷顾教诲,“夙备宫庭之选”、“日侍左右”“列诸妇之后”、“独被宠眷”朱元璋也听说她很贤淑,亲自召见徐达,要以四子朱棣和徐氏联姻:“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
”她成为燕王妃之后,恪守妇道,孝顺公婆,马皇后也多次夸奖她:“燕王妃所行足以仪范宫闱”、“此吾孝妇也”徐皇后不仅才德兼修,而且她作为功臣武勋贵女,文武双全,在靖难之役中亲自披甲守城督战,为丈夫守住了大后方,立下了大功。
《明史列传》:靖难兵起,王袭大宁,李景隆乘间进围北平时仁宗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备御,多禀命于后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后激劝将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这么出色的徐皇后,得到了朱棣的深情挚爱成婚后两人心灵相通,朱棣把她视为。
良师善友朱棣的九个孩子,前七个都是徐皇后亲生的徐皇后去世时年仅四十六岁,朱棣痛失爱妻,性情大变更绝的朱棣在徐皇后生前从没册封一个妃嫔,直到徐皇后过世后多年,才对后宫进行册封,但再没立后徐皇后崇尚节俭,贤惠仁爱,她不仅能辅佐郡王,还著有。
《内训》二十篇,又采用《女宪》、《女诫》教导后宫,类编古人嘉言善行,作《劝善书》,颁行天下她经常召见官宦命妇,教导她们侍奉不仅要在生活上照料,还应该还有道德品行上的帮助最可贵的是徐皇后不仅教养子女儿孙有道,对娘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
强烈反对朱棣给弟弟徐增寿封爵,临终前还在劝朱棣不要骄纵她的娘家族人贾元春的人设貌似都是在模仿徐皇后,她也是荣国公嫡孙女,书中介绍写道:“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这就是天大的差距!元春不是被特召入宫,而是参加选秀入宫的,很显然她参加的是宫女选秀。
什么是女史?这是古代一种后宫的女官名根据《周礼》记载女官分为:九嫔、世妇、女御、女祝、女史、内司服、缝人;世妇、内宗、外宗、女巫其中有的是给天子服务的,可以侍寝,但有的是专门给皇后服务的,不能侍寝女史就是皇后身边的重要女官,相当于皇后的秘书之一。
《周礼·天官》中记载:“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以诏后治内政”《后汉书》中的:“颁官分务,各有典司女史彤管,记功书过”说白了,贾元春进宫多年,其实都是一位有官职的高级宫女而已在汉朝、三国、魏晋等时代,女史和女女侍中、女尚书等内宫女官职也都不是嫔妃,甚至有很多由皇室宗亲和王公大臣的妻子母亲担任,只有宫中有盛典活动才会进宫。
唐代和明朝的女史直接就成为流外女官,也不是嫔妃,太子内宫也有女史贾元春作为国公府的嫡孙女,进宫去给皇后做女史官,这个设定和徐氏当年进宫侍奉马皇后简直如出一辙但是人家徐氏可不是进宫当宫女的,她没有官职名称,而是“。
列诸妇之后”,这就是本质的区别徐氏被选中成为燕王的正妃,才是真正的“元妃”后来燕王登基,徐氏直接被册立为中宫皇后对比之下贾元春进宫多年后,年龄不小了才忽然被封为贤德妃,还兼任“凤藻宫尚书”这一职位虽然省亲时被作者写作“元妃”,其实名不副实。
“凤藻”一词出自杨夔《送张相公出征》:“挥毫飞凤藻,发厘吼龙泉”,意思是华美的文辞,可是“凤”是何人?很明显只能指皇后,元春就算当了贵妃,在外面被恭维“凤仪万千”,她在宫里也是不能被称之为“凤”可见“凤藻宫尚书”应该是指元春就算做了贵妃,依然要给皇后做女官,就像贾府的赵姨娘一样,半奴半主,就算生儿育女做了姨娘,还是要侍奉王夫人,做那些打帘子,拿靠枕的活儿。
贾元春省亲是全书最奢靡的一项大工程,元春在省亲时也抱怨皇宫是“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她虽然全程都在感叹奢靡浪费,却没有正面教导家人应该节俭谦逊、切勿骄纵跋扈等省亲活动也是看戏吃席,和姐妹们作诗取乐。
对比一下徐皇后,很明显,元春并不是真的贤孝才德,而是作者写得“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
那么同样都是国公府嫡女、开国功臣勋贵之后,为什么贾元春和徐皇后的人生差距会这么大呢?根本原因就是:《红楼梦》中的贾府对比徐达家族就像个虚构的“赝品”徐达家的“一门二国公”是真的显赫权贵,贾府是个虚构的“赝品”。
徐达才是真正有势力的显赫权贵,明朝开国元勋,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死后封为中山王,位列开国“六王”之首,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长子徐辉祖承魏国公,虽然靖难之役被削爵禁锢在家中,但死后仍有哀荣,追赠。
太师,谥号“忠贞”,他的儿子继承了魏国公的爵位次子虽然没有爵位,但有世袭官职指挥使,明朝的指挥使是正三品官三子早夭,否则肯定也是个不小的官职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役中,暗助朱棣,被为建文帝所杀,朱棣不顾徐皇后反对,。
追封他为定国公,子孙世袭,谥号“忠愍徐家达成“一门二国公”的荣耀,魏国公一脉在南京,定国公一系后随明朝首都迁至北京徐家的两个国公爵位,一直世代相传,是仅有的五个与大明相始相终的公爵徐达的四个女儿,除了长女从燕王妃做到了皇后之外,还有两位也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当王妃,一个是安王妃,一个是代王妃。
剩下一位三姑娘,据野史记载叫徐妙锦,长得非常美貌,品行高洁,在徐皇后过世后,她不愿意嫁给朱棣做继后,出家为尼也就是说徐家就继“一门二国公”之后,差一点儿又出了两个皇后,这才是顶级的显赫权贵对比贾府的“一门二国公”实在是太水了。
祖宗宁荣二公看上去还是很厉害,但爵位降级世袭立马不值钱,宁国公的儿子贾代化就是一等将军了,官职也只是京营节度使
荣国公虽然袭了两代,但是二代荣国公贾代善已经跑到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很显然是个离朝廷权力中心很远的职务可见贾代善、贾代化哥俩的综合实力居然连徐达的次子都比不上贾府的女儿们也没那么多王妃,看贾府的世交关系,前几代的女儿,除了贾敏之外,大部分嫁到了四王八公家以及江南甄家这种门当户对的勋贵世家。
贾敏作为金尊玉贵的嫡女,虽然嫁给了俊雅无双的探花郎林如海,但林家到林如海爵位已经尽了,林家也算是没落贵族了元春以国公嫡孙女的身份却只能选秀进宫做宫女,说明贾府参照了曹雪芹家包衣出身的设定,虽然曹家也的确出了一位王妃,并且全家被皇帝抬旗,但是曹家的女儿进宫进宫只能先参加内务府上三旗包衣选秀,不能参加八旗嫔妃选秀。
这就是清朝包衣世家官员的命运,不管官职多大,家里多富贵,只要想进皇宫,都要先走这一条路此女迎春嫁给暴发户武官孙绍祖,探春成了和亲的替身,惜春万念俱灰,出家为尼贾府的姑娘们的婚事明显和徐达家女儿的婚事也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造成这一系列悬殊对比的根源就是:贾府从一开始就实力不行!宁荣二公的双商离徐达差了十万八千里贾府最终败亡的根源:看不清朝堂形势,子孙后代骄奢淫逸徐达是个武将,但他有勇有谋,战功赫赫在朱元璋面前小心谨慎,在军士面前能做到和士兵甘苦与共。
他对子女儿孙更是教育有方,不但儿女们的头脑和觉悟都非同一般,而且后代袭爵位的儿孙中出现了很多高官和贤达的人才在靖难之役中,因为徐皇后,老徐家可以说本来是稳赢不输的但是长子徐辉祖硬是宁死不屈,坚持站朱允炆,给徐家博得了好名声。
四子徐增寿更聪明,看准了姐夫燕王朱棣有逆袭的可能,豁出命去支持,接过又给老徐家挣了一个国公回来第五代魏国公徐承宗,守备南京,兼领中军府,是一位公廉恤士的贤德之人,第六代魏国公徐俌掌中军都督府事,守备南京,加太子太傅。
为官数十年,刚正廉明,死后赠太傅,获得“庄靖”的谥号反观贾府,从宁荣二公开始就开创了骄矜跋扈的家风,贾府的骄奢淫逸就是从祖宗开始的书中经常看到王夫人、王熙凤、探春这些管理者表示:这都是祖宗传下来的旧例,是不能轻易更改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史家都懂得裁减开支,开源节流可贾府的儿孙们一个个从小锦衣玉食,不思进取,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吃老本,对朝廷没有新的贡献,成了皇帝眼中的蛀虫太上皇已经退居二线了,贾府还一门心思只听太上皇的话,不把新登基的皇帝放在眼里。
宁国府办孙媳妇秦可卿的丧事敢聚集四王八公送葬,用亲王规格的樯木棺材;太上皇一声令下让妃嫔省亲,立刻就大兴土木,斥巨资盖大观园;贾赦勾结平安州外官以权谋私,仗势欺人;贾珍不顾国孝家孝酒色荒淫,贾琏孝中偷娶尤二姐;王夫人敢窝藏被抄家的甄家送来的财物;王熙凤弄权害命,甚至敢说:“就是告我们家谋反也没事”;连贾母都没数到要拆了太医院大堂……
可见贾府上下都看不清朝堂局势,更看不清自己的位置。
贾府的外四路亲戚薛蟠,在金陵当街打死乡绅之子,都可以不当回事,大摇大摆跑路,躲进贾府七八年保命;贾府的奴才下人甚至比主子们更狂妄,不但在府里欺负主子,在外面更是无所不为,猖狂至极所以,这样的贾府注定是要走向败落的。
能支撑四代已经是个奇迹了才被抄,也算几代皇帝都对贾府仁至义尽了,起码比贾府对待焦大要好得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