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_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句被张角广泛传播的谶语,并非表面解析的那样简单,其背后的故事,更是耐人寻味。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句被张角广泛传播的谶语,并非表面解析的那样简单,其背后的故事,更是耐人寻味这句话,究竟是黄巾军总首领张角为造反胡编乱造出来的“噱头”,还是“悟道”出来的“天机”,就不得而知了。
这句话,传统的解析是“汉朝即将灭亡,黄巾军将取而代之”为什么要将汉朝比作“苍天”呢?农耕文化时期,古人用心辨识到天命,大地回春,顺从于天命耕种,而有了丰收;于是认天为父,听天命,天行健自强不息;认地为母,厚德载物,而有丰收。
自夏商周,都有天子亲自耕种以示天下的事例。他们知本,敬天事地,父天母地来尊重华夏传统的农耕文化。
▲张角周朝分封制,天子被称“王”者,父天母地,下有公、侯、伯、子、男等级的爵称,也是天爵与人爵合一的爵称到了战国时代,由于礼乐崩坏,天子权威沦丧,诸侯纷纷称王号,而王号又象征“天子”的最高尊号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史书称他“始皇帝”,“皇帝”便是天子的最高尊号。
到了汉朝时期,依旧沿用皇帝尊号作为天子的最高尊号,而且下设“王、公、侯、伯、子、男”等级的爵称也就是说,从秦始皇开始,皇帝就是“天子”的最高尊号同时,由于汉代官员和军队的衣服,以苍(藏)青色为主,因此汉朝皇帝有“苍天”之称。
那么,“黄天”又是因何而来呢?张角创建的“太平道”,信奉的神是黄老,也尊奉“中黄太乙(又作‘太一’)”,崇尚黄色《史记·封禅书》载:“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两汉时期,“太一”被视为比北斗神黄帝更高明的神仙。
同时,太平道也传承了邹衍开创的阴阳学派的“五德”之说,也就是“五行”,即:金、木、水、火、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同时,木是东方,属青色;火是南方,属赤色;土是中央,属黄色;金是西方,属白色;水是北方,属黑色。
又因汉光武帝得赤符称帝,以火德自居。
▲黄巾军还因太平道在“太一”前冠以“中黄”二字与“五德终始说”有关,加之崇尚黄色,而黄色又为土德,并位居中央所以,张角便认为“太平道”隐含主运土德,将取代火德的东汉王朝,这才有了之后的“黄天”之称和头裹黄巾的“黄巾军”,以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谶语。
这,可能也是黄色成为后来皇帝专用色的主要原因吧“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虽未在张角身上应验,却应在了魏晋的身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句谶语,很可能是张角在为184年(甲子年)发动黄巾起义,编造的一个谶语。
虽然,张角未能让这句谶语变成现实,却阴差阳错,或巧合地应验在了魏晋的身上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年号“黄初”,汉朝灭亡,三国时代正式拉开序幕据《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记载:初,汉熹平五年(176年),黄龙见谯,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此何祥也?”飏曰:“其国后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复见。
天事恒象,此其应也”内黄殷登默而记之至四十五年,登尚在三月,黄龙见谯,登闻之曰:“单飏之言,其验兹乎!”又据《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记载:辛亥,太史丞许芝条魏代汉见谶纬于魏王曰:“易传曰:‘圣人受命而王,黄龙以戊己日见。
’七月四日戊寅,黄龙见,此帝王受命之符瑞最著明者也因此,有人说,“黄龙”对应“黄天”若以五德之说,正应“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谶语同时,从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三国”,距220年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禅汉建魏,正好是六十年一甲子,岂不正应“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谶语。
那么,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相关的“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的称呼又是怎么来的?《太平经》:“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据此,张角以“大贤良师”自居,把自己看成是太平道的先知先贤,指在行大顺之道,以救万民,实现天下太平。
▲曹丕《太平经》:“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气极,然后歧行万物治也”这应该就是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分别自称“天公将军”、“地公将军”、“人公将军”的理论依据那么,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相关的“三十六方”是怎么回事,为何不是其它数呢?。
黄巾起义时,“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帅。”对此,不免让人产生疑惑,张角为何要置三十六方,而不是三十五方、三十八方等数呢?
▲司马炎道教根据道生万物的宇宙创世理论,得出了“道有六界,六界有三十六天”的说法,并将此构想为神仙所处的空间,也是学道成仙的教义依据第一界:有六重天,依次是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七曜摩夷天。
第二界:有十八重天,依次是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赤明和阳天、玄明恭华天、耀明宗飘天、竺落皇笳天、虚明堂曜天、观明端靖天、玄明恭庆天、太焕极瑶天、元载孔升天、太安皇崖天、显定极风天、始黄孝芒天、太黄翁重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乐天、无极昙誓天。
第三界:有四重天,依次是皓庭霄度天、渊通元洞天、翰宠妙成天、秀乐禁上天第四界:有四梵天,依次是无上常融天、玉隆腾胜天、龙变梵度天、平育贾奕天此四天超出三界,日月之光所不及,其天人皆以身光相照,故不生不灭。
年寿之数,无沦坏之期虽大劫之交,灾所不至而下诸天诸地,随劫沦灭,劫运再开,混沌复判因此,道家也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说第五界:有三清天,依次是清天、上清天、太清天第六界:大罗天(最高境界)同时,道家也常讲“一方天地”,三十六天,不就是三十六方吗。
其实,谶纬一事在秦汉时期就已盛行,尤其是汉魏、魏晋易代的祥瑞、异象、预言等甚多。至于有没有道理,那就见仁见智了;至于信与不信,现代人可能信的并不多。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