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歌是哪里的民歌_采茶歌是哪里的民歌选择题
都市快报作者:记者江胜忠云南有《彩云之南》、江苏有《茉莉花》,而说到最能代表浙江的歌曲,则非《采茶舞曲》莫属。
都市快报作者:记者 江胜忠云南有《彩云之南》、江苏有《茉莉花》,而说到最能代表浙江的歌曲,则非《采茶舞曲》莫属“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这首脍炙人口、老少皆宜的《采茶舞曲》已经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经久不衰,在全世界发行了100余种版本的唱片专辑,1983年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教材”。
2016年,还在杭州为律动G20增姿增色
很多人不知道,这首由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周大风先生创作的《采茶舞曲》诞生地并非在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园,而是在距离杭州500公里远的温州泰顺小山村如何与《采茶舞曲》结缘?5月11日,这个普普通通的日子,泰顺县东溪乡的茶园里,来了不少浙江音乐界的大咖,他们中包括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翁持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教授、原常务副校长卢竹音,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郭克俭,温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赵玉卿,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教授施王伟、骆介礼,浙江大风音乐艺术专修学校校长陈建国等人。
一起来的还有周大风先生的儿子周小风等家属代表。他们和温州、泰顺以及茶学界、当地教育界、旅游界的人士一起,在这里参加一场《采茶舞曲》暨泰顺茶文化主题宣传活动,一起为“《采茶舞曲》诞生地”揭牌。
60年前的1958年5月11日,时任浙江越剧二团艺术室主任的周大风连夜在东溪乡的一座土楼里创作出描述泰顺茶叶采摘繁忙、自然风光秀丽的《采茶舞曲》翌日,在村里小学教师蔡子英的带领下,周大风将《采茶舞曲》拿到东溪小学排演,给小学生现场授课。
这首朗朗上口的曲子,很快在整个泰顺县传唱周小风说:“我父亲常说,《采茶舞曲》和泰顺有着天就的缘份,歌曲里的清清溪水和采茶姑娘的劳动和生活场景,说的就是当时的泰顺东溪,我父亲是因感而发,由情而作,创作了这首歌曲。
”
就在这个小小的东溪乡,不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顺土楼,还建成具有泰顺特色的茶馆、《釆茶舞曲》木偶戏表演队等去年4月6日,周大风《采茶舞曲》纪念馆也在这里落成,成了不少游客与中小学生驻足瞻仰的地方。
东溪中心小学还成了浙江大风音乐艺术专修学校的分校
91岁的蔡子英老人永远忘不了自己与周大风在东溪结识、来往的时光1958年3月,周大风从杭州带着一队文艺工作者来泰顺东溪体验生活,乡里安排周大风一行住在东溪土楼,土楼对面便是蔡子英家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周大风亲眼见证了当地农民、社员采茶、炒茶、田里插秧,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他还经常与蔡子英一起上山采茶,一起喝茶聊天,最终来了创作《采茶舞曲》的灵感
曾任泰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温州市政协提案委副主任、调研员何平说,2004年,当年已八旬的周大风再次回到泰顺时,东溪乡的村民还保存着当年的练唱本,和他一起哼唱《采茶舞曲》,这让老人非常感动音乐的力量很多时候也是深入骨髓的。
在这之后,周老还曾再回泰顺泰顺县同时以人大决议形式把《采茶舞曲》定为自己的县歌,在当地,很多人的手机彩铃是《采茶舞曲》;广播和电视的开场曲是《采茶舞曲》;很多中小学校的课间铃声也是《采茶舞曲》
当天的主题宣传活动,还隆重表彰了泰顺县首批“十大制茶工匠”;举办了“采好茶,做好茶”采茶技能比赛;一场挖掘《采茶舞曲》文化内涵的座谈会举行,汇聚各方有识之士,为推动泰顺县文旅结合献计献策;一场以《采茶舞曲》为主题的村晚热闹举行,来自浙江音乐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大风音乐艺术专修学校的师生们用民乐、舞蹈、独唱等形式再次演绎经典传承的《采茶舞曲》,引发观众共鸣。
浙江大风音乐艺术专修学校校长陈建国还将10万元捐献给东溪中心小学用于音乐教学设备投入
泰顺要从《采茶舞曲》诞生地走出一条文旅结合特色之路《采茶舞曲》传唱了半个多世纪,如今的泰顺,茶产业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中走出一条人才济出、文旅结合、助农增收的特色之路高山云雾弥漫、低山空气湿润;漫山遍野的茶树,释放着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泰顺县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是浙江茶叶的主产区,蜿蜒在浙江南边陲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7%,茶树生长于此,受云雾滋润,所制茶叶具高山云雾茶风韵,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茶叶总面积达到8万亩,年产量3400吨,茶青产值3.5亿元,综合带动农户1万户,茶产业链从业人员5万人,人均增收7000元左右,茶叶给了山区百姓奔小康的路子。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优质的泰顺茶叶,也锤炼出独具特色的制茶工艺泰顺县首批“十大制茶工匠”经过层层选拔,最新出炉其中,包括5名制作条形绿茶的工匠、3名制作扁形绿茶的工匠和两名制作红茶的工匠多年来,泰顺县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着力培养一支与茶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要求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助推茶产业新一轮振兴发展。
“同一棵茶树摘下的茶青,要根据气温、湿度,做出最适合它的特质的茶”制茶,在张碎秋看来不能千篇一律, 5月11日接过“十大制茶工匠”荣誉证书,掩不住内心的欢喜他从十二三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制茶,从小就掌握了“三杯香”的传统制茶工艺,做茶25年,从未想过放弃,用精益求精的态度,诠释了泰顺制茶师的时代气质。
“第一泡茶叶吸收水分,口感清爽;第二泡慢慢释放高山茶浓醇味道”,泰顺茶叶“三杯香”反复冲泡有余香而成为大家喜爱的茶产品。
泰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雷全勉说,泰在要立足“中国茶叶之乡”、“生态之县”、“廊桥之乡”、“养生之地”、“印石之都”、“珍禽之家”、“红色之区”的独特优势,借助《采茶舞曲》品牌,大力实施“旅游主业化,全域景区化”发展战略,让更多的人知晓泰顺,走进泰顺。
(都市快报记者 江胜忠 文/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