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殿君_耿殿君女儿张桂芳访谈
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她自幼经历难以忘怀的童年,成年后,有人跟她说,她父亲并非亲生父亲。有人说,亲生父亲是杀人不眨眼的土匪,也有人说,父亲是抗
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她自幼经历难以忘怀的童年,成年后,有人跟她说,她父亲并非亲生父亲她迷茫,懵懂,甚至有点开始怀疑人生有人说,亲生父亲是杀人不眨眼的土匪,也有人说,父亲是抗日烈士土匪、烈士,差距之大,究竟该信谁?最终,她选择了,。
自己去寻找答案她,就是张桂芳,历尽艰辛,就为一个目的:为父亲正名,证明父亲不是某些人口中所说的“土匪”这条路,看不到尽头,因为就连张桂芳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这个心愿前路漫漫无尽头,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就连张桂芳自己也不知道过了多久。
幼年的张桂芳,只记得父亲与母亲之间很少说话,隔三差五就会吵架一吵架,母亲吵了几句,就一人去厨房了好几次小桂芳看到母亲一个人在厨房抹眼泪小桂芳也不敢问母亲,只能偷偷地看着,以至于到后来父亲对母亲愈发的“拳脚相加”
,母亲仍旧是选择了忍耐。小桂芳几次放学回家,看到父亲一个人在喝酒。酒后,遭殃的只有可怜的母亲了。
随着小桂芳一天天长大,父亲与母亲之间的关系非但没有缓和,父亲反而变本加厉每一次,基本上都是喝酒后,对母亲拳打脚踢还不是叨叨,“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最后不还是该嫁人嫁人,该生孩子生孩子吗?”这些是小桂芳,偷听到的,还有更尖酸刻薄的。
小桂芳不知道,母亲为什么会百般忍耐……
最后,邻居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时候,小桂芳已经长大了,也懂事了便悄悄地跟小桂芳说,“那个人不是你父亲,他是你继父”也难怪,因为父亲“嗜酒如命”,且酒风又不好,喝不了几杯,便开始胡言乱语了所以,知道的,一般是很少跟他一起喝酒。
人家从心底就瞧不起他,但作为女儿,小桂芳不知道如何是好?父亲是谁?又在哪里?为什么抛弃我们?让我们受这种罪!
每一次放学,每一次回家,小桂芳曾无数次地跟母亲问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邻居说的是不是真的?他们是不是在骗自己?话到嘴边,小桂芳又说不出口,说心里话,她心里十分的复杂,既怕邻居说的话是真的,又希望他们是在胡说。
小桂芳不知道如何是好,心里很是纠结,上课也心不在焉,精力也不集中,老师问小桂芳为什么?小桂芳又低个头不说无奈,老师只得将小桂芳母亲请到学校谈话母亲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一切都是小桂芳故意的,她就是想亲口问问母亲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邻居说的是不是真的?自己的亲生父亲又是谁?。
听完老师的叙述,母亲一脸茫然,她不知道女儿为什么要这样做?她想干什么?回家的路上,母女二人一路无语,就这么静静地走着知女莫过母,自己的女儿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快到家的时候,小桂芳实在是忍不住了,终于鼓起勇气,问道,。
“我想知道,邻居说的是不是真的?”母亲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不紧不慢的说道,“是真的,本来,我想等你再大点跟你说,因为你这个年龄,不该为这些事去分散精力,不值得!放心,等你毕业后,我会把事情的全部告诉你,倒是,你必须答应我,从此以后,要认真听讲!”
母亲都这样说了,自己还能说什么啊!小桂芳相信母亲,母亲是不会欺骗自己的。
终究,计划还是赶不上变化的小桂芳一天天长大,从邻居那里听点,在四下问问有好心的也说了,只是说了一半,留了一半小桂芳很聪明,因为从他们口中,小桂芳曾不经意间听到,他们说父亲是土匪,所以母亲才离开的真是想不到,小桂芳心想,母亲的命苦啊!真是想不到,刚离了虎窝,这又进了狼窝。
每一天也不嫌累得慌,父亲总是那么大的脾气,那么响亮的声音,每一天,饭桌上永远都是雷打不动的酒瓶子。
小桂芳常常一个人叹气,你说说,人家古人喝酒吧,是煮酒论英雄,您呢,我亲爱的父亲(此时还没证实,仍以父亲称之),你这是在干什么?每天酗酒诉忧愁吗?有您这种“诉忧愁”的方法吗?打老婆,骂老婆,就差动刀子了……
小桂芳看着母亲,这个女人太苦了。自己长大以后,一定不能找父亲那样的男人。气不死,也让他折磨死了。每天洗衣服做饭,还伺候他,到头来呢?换来的是无尽的谩骂与拳打脚踢。
母亲看看女儿,笑笑,“没事,习惯了妈就这命,这不是还有个你吗?等你长大了,妈就跟你走”小桂芳还是没听懂母亲的话,难道这就是命那?那我的命又在哪里?该来的,总归还是要来的,母亲一直没跟小桂芳说自己的亲生父亲的事,只想等她将来长大了,再慢慢告诉她。
该来的还是来了,这一次,小桂芳闯祸了
她把邻居家的孩子打了母亲没想到女儿会做出这样的事,本来,因为丈夫酗酒,所以酒风不好邻居家对丈夫意见很大,基本上很少往来这一次该怎么办?真是不让人省心、原来,邻居家这孩子在学校里跟同学们私下说,小桂芳是个野孩子。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小桂芳刚开始也不知道,后来,从闺蜜口中得知是邻居家孩子说的,当时就气的,上课的心情全没了,哪还能听进入老师讲的课好不容易熬到下课,小桂芳气的肺都快炸了非得好好教训教训这小子,让他在“乱嚼舌根”。
小桂芳看看左右,因为邻居家小子个头不小,自己真要教训他,就要做到一击倒地,要不然,自己就要遭殃了选来选去,小桂芳最终选择板砖趁其不注意,直接上去就是一板砖小桂芳为自己的胜利而庆幸,身旁的人却都吓坏了挣扎了几下,邻居家小子终究还是没站起来。
因为是女生,便有男生开始主持正义了,“张桂芳,你想干嘛?为什么拿板砖拍他,我们都是同学啊!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吗?”
小桂芳一点也不怯场,上前一步,吓得那说话的同学急忙后退,生怕再拍自己一下,小桂芳呵呵一笑,“放心吧,不会拍你的你问问他,他跟同学们说什么了?”众人回头看向邻居家的小子,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个时候,老师来了,看着小桂芳,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你呀,就是个惹祸精。一天不惹事,心里就不舒服。告诉你,先去检查一下,要是脑子让你拍坏了,你就准备给他做媳妇吧!”小桂芳也急了,哭着喊到,“就不,就不!我就不!”母亲赶到的时候,邻居已经到了。
不等母亲进办公室,上来就是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因为有大人在,小桂芳不敢说话最后,邻居一句话说得倒是有些意思,“我说你这么厉害,将来长大了,谁敢娶你啊?一言不合,就要动板砖”“要是没人要,你家要了不就得了!还省点钱呢!”。
老师把握的时机很到位这回,邻居不干了,“哦幺,我们可不敢要这种媳妇娶回家,别把我家房子拆了就不错了,不要不要!”母亲站在一旁,一声不吭真是谢天谢地,没什么大事,主席这两天就没事了老师又说了一些安抚之类的话。
母亲看着小桂芳,不知道该怎么说其实,小桂芳已经不小了,只不过叫来叫去,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母亲胆小,真怕小桂芳还会干出什么事来,反正,这事,迟早是要跟她说的她现在已经不小了,又受过教育,读了这么多的书,应该可以理解的。
母亲说,自己的亲生父亲叫做耿殿君,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的一个团长张桂芳本出生在黑龙江省肇源县,只是在两岁那年,耿殿君被日军残忍杀害,母亲为了躲避日军的追杀,无奈带着女儿改嫁到了肇东为了保险起见,避免身份被暴露,张桂芳并没有随生父姓耿,而是跟着继父姓张,考虑到女儿年纪太小,母亲也一直没有对她说出真相。
这也导致张桂芳对生父耿殿君,并没有什么印象,而如今听说了生父是东北抗联的团长,心中多了不少自豪感!这下,再也不怕他们胡说八道了!
耿殿君事情并非张桂芳想的那么简单,这个时候,关于父亲,又有人再议论了,这日恰好让张桂芳听到,便将自己知道的都一股脑全说了出来原本想,总归抗联英雄,大家也就不胡说八道了,不曾想大家都笑了,“张桂芳,你也不到下边民间去听听,耿殿君是什么人?是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好不好?”。
没想到,没想到,张桂芳犹如让人泼了一盆冷水,从头到脚,湿漉漉的。心里更是哇凉哇凉的。也是那个时候,父亲成了心中的痛。
但,张桂芳一直没放弃,从图书馆到父亲当年战斗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参加过抗联的战士,退休的老干部,张桂芳都一一登门拜访哪怕是小点的线索,她都不放过因为她相信,自己的母亲不会骗自己的当年那些抗联的战士,生病的生病,去世的去世,真的是有点说不出的感觉。
遇上生活困难的,张桂芳也会进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给他们留一些钱虽说不多,但自己尽力了
198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桂芳看到了一篇回忆录,文中还提到了抗联第六军12团团长耿殿君这不正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吗?这篇回忆录的作者,名叫王均,是黑龙江省军区的副司令员,张桂芳随即托人打听作者的联系方式。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张桂芳见到了王均,并得知一条重要的线索。原来,耿殿君任12团团长时,王均就是团政治部主任,一次,部队在黑龙江遇上日军后展开了一场恶战,那场战斗打得异常惨烈。
分别时,王均还向张桂芳透露了一个信息,那就是耿殿君曾长期在三肇地区活动,有一个还健在的老人,对耿殿君的情况十分了解,此人就是当年的地下党工委副书记高吉良张桂芳喜出望外,随即拜别王均,前往黑龙江省佳木斯找到了高吉良。
此时已是1985年的冬天了,张桂芳还提前办了退休手续,一门心思扑在了为父亲正名的事上从高吉良口中得知父亲耿殿君所领导的抗联队伍,却让日寇如芒刺在背,为了确保东北这一侵华后方基地的安全,日本侵略者动用了大批兵力对东北抗联进行了讨伐。
为便于隐藏,出于安全考虑,组织上决定派耿殿军便用“胡子”(土匪)的身份示人,同时,抓住时机,发展壮大抗日武装这也导致了,为什么后来外人都以为耿殿君是土匪
高吉良、张桂芳历时35年,为给父亲正名,张桂芳先后拜访91人,花费四十余万,目的就是还父亲一个清白张桂芳上报的材料立即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特事特办2000年11月,一张革命烈士证书送到了张桂芳手中,拿到这张证书的那一刻,张桂芳嚎啕大哭,因为,她终于为“土匪”父亲正名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