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物古迹有哪些(南宁历史文物古迹有哪些)墙裂推荐
别嫌南宁太年轻,这些千岁万年的古迹你知道几个?作者:华府六少是的,南宁没有皇城北京的厚重,缺少六朝古都南京的王气;没有西安的汉唐风范,缺少东都洛
别嫌南宁太年轻,这些千岁万年的古迹你知道几个?作者:华府六少是的,南宁没有皇城北京的厚重,缺少六朝古都南京的王气;没有西安的汉唐风范,缺少东都洛阳的盛极一时但它也不至于年轻到没谱,南宁古称邕州,自唐代开始筑城,城墙高三丈一尺,厚二丈五尺,内外砌青砖,中填黄土。
城区方圆4.5公里南宁从晋代大兴元年建晋光郡算起,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了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已经开始嫌南宁太年轻了,甚至本地人都不好意思聊南宁历史我只想说:嘿,别嫌南宁太年轻,把目光移出市区走向周边,这些千年万岁的古迹你知道几个呢?。
顶狮山遗址位于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新新村九碗坡地遗址面积5000平方米,是广西境内保存面积最大、出土遗物、遗迹最丰富、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之一遗址分居住区和墓葬区在墓葬区清理墓葬331座出土人骨骸400多具,葬式不仅包括仰身、侧身、俯身屈肢葬及屈肢蹲葬等多种形式的屈肢葬,出土的细小石器及数量较多的陶器均为广西同类贝丘遗址中首次发现。
此外,还发现成排、有规律的柱洞,为长方形干栏式建筑,在广西史前考古中首次得以确定,对探讨广西史前人类的居住形式及干栏建筑的起源及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文化遗存可分为四期,其中二、三期被学术界命名为“顶蛳山文化”,年代约距今8000—7000年,属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第四期已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年代约距今6000—5000年
马槽贝丘遗址位于南宁市近郊,在一条叫塘底冲的水沟注入邕江的汇合处下游,土名叫马槽,遗址长75米,宽约20米,文化层分多层,总厚度达3米科研人员在表层就发现了夹砂粗陶片、兽骨、鱼骨等,还在草丛中发现了人的股骨、头盖骨。
此地高出江面十几米,满地都是各种白色的螺蚌壳遗址上覆盖着菜地、公路,还有建筑材料,100米外建有居民房屋据周边农民反映,他们早就知道此地遍布螺蚌壳,可无人知晓它们是距今近万年的亚化石贝丘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人类的生活垃圾堆,即所谓的“庖厨垃圾”。
当时人们在水中捕捞、后山打猎,吃剩的螺蚌壳等物丢在垃圾堆,堆积得像小山丘一样,其中不乏兽骨和用坏的陶器、石器等,有些还有人的墓葬“小山丘”经过近万年的压实、夷平,成为一级阶地的一部分马槽贝丘遗址时代大致与邕宁顶蛳山文化相当,距今约近万年。
娅怀洞遗址位于南宁市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博浪屯的一座孤山上(南宁至百色二级公路旁),离山脚有十几米,离右江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此处上山可以狩猎,下河可以捕鱼可见大约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学会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安家。
娅怀洞遗址于2014年发现,洞穴分成洞厅和内洞两个部分洞厅在最外侧,深约10米,总面积100多平方米;内洞长约9米,宽3米它是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时代跨越新、旧石器时代经过考古,发现了用火遗迹,出土了石器、人骨、兽骨等各类遗物约2万件,对研究广西史前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所出土的大量动植物遗存,为研究这一地区史前人类生业经济,复原古代环境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大龙潭遗址位于南宁市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大龙潭旁,遗址在1978年修建大龙潭酒厂宿舍时发现1979年,广西文物工作队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时发掘出231件石铲,其中的楔形双肩大石铲是广西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根据目前的考古结论,我国大石铲最密集的地方便是隆安。
据考证这是距今3000—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这些石铲形态各异,有楔形、束腰形、双肩带袖形,几乎包含了此前发现的所有石铲形式石铲出土状态也各不相同,有几把叠在一起斜放于坑内的,也有竖立紧贴坑壁摆放的。
有的石铲出土时或刃部朝上或侧竖放置,显然属于人为有意识地放置考古工作人员认为其可能与祭祀有关据统计,大石铲主要分布在广西,全区共有130多个遗址,而隆安县就有40个点,主要分布在乔建、那桐、丁当、南圩等乡镇。
小姑岭汉墓位于南宁市江西镇三江村西侧小姑岭顶部1988年12月该村农民修建晒谷场时,在距地表约2米深处掘出部分青铜器、玉器、陶器经调查,器物出土时依次排列,坑中的填土为黄褐色,与周围的土色有明显区别,器物分布在长约2.5米、宽约1.5米范围内。
器物已残破,可辨认的有:铜剑1件,长约65厘米,圆首呈喇叭形;扁茎一串;铜鼎一件,盘口、扁圆腹、口沿外附索形环耳一对,外壁残留烟垢;残铜片1块;残玉片3块,两面饰云纹和乳钉纹;夹砂陶片4块,为灰褐色绳纹陶。
根据器物出土排列情况和特征,这些器物为墓葬中的随葬品(因墓坑遭严重破坏,型制无法查考),其年代属西汉时期
智城城址位于南宁市上林县,遗址包括覃排乡爱长村石俭屯西北450米处的智城垌古城址和澄泰乡洋渡村石牛山六合坚固大宅颂碑智城古城建于公元634年至682年之间,城址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总面积6.19公顷,周长1.7公里。
城址遗迹现有城墙四道,城池三张,水井一口地面遗物有石臼、石马槽、石磙、石碾,以及少量陶瓷器、砖、瓦残片等外城有摩崖石刻《智城碑》,刻于大周万岁通天二年(即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碑高164厘米,宽78厘米,楷体,24行,1108字。
内容是盛赞智城山及其一带风光形胜,颂扬韦敬办文治武功《智城碑》是研究古代壮族政治,军事、经济、哲学、宗教、文化教育等社会状况较为全面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刻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碑高95厘米,宽64厘米,17行,381字,直书左行,楷书,字径1.5—2厘米。
碑文称颂世袭土官所建六大宅之坚固,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少数民族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是较早用汉文字记载壮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碑刻之一,目前岭南所发现记载的碑刻中年代也最早,可谓“岭南第一碑”,对研究壮族历史、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2006年智城城址作为唐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邕州古城墙南宁规模较大的古城墙有两处,一处是唐朝时期修筑的,一处是宋代建置的唐城墙简陋,城基均为泥墙慈竹,故南宁还留有“古城路”的地名宋城墙为砖石结构,城墙高9.6米,宽为7米,明代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又增高1米,所以高度足有十米多。
从20世纪初开始,城墙被逐步拆除,到1956年,古城墙被全部拆除直至2004年,在邕江大桥北岸东侧发现一段仅存的古城墙基112米,并加于保护,渐成南宁一景
灵阳寺位于南宁市马山县古零古零村北面约0.1公里的荔枝岩,是广西最大的岩洞式寺庙,其规模和影响力居广西第三位灵阳寺始建于宋代元丰年间(1078—1085年),多次被损毁又重修寺内现供设有11尊佛像,均用名贵的汉白玉制成,从遥远的佛教之国缅甸运回来,价值之珍贵,规模之宏大,造型之精美为广西之最。
如今,灵阳寺香火旺盛,名声远播周边县市、港澳地区它不仅是马山周边县市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同时也是南宁市环大明山旅游圈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每逢佳节假日,灵阳寺游客穿棱如云,常年烛光摇曳,香烟缭绕据介绍,目前灵阳寺总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洞穴内的主殿约占地600平方米,设有三宝、观音、卧佛、弥勒、韦驮、圆寂等7个殿,供奉有15尊佛像。
这些佛像均为汉白玉精制,从佛教之乡缅甸运来,又经五台山、峨嵋山等名寺大庙得道高僧开光,非常珍贵除了洞内的主殿之外,洞外还依山建有客堂、经楼、斋堂和亭台等其他建筑,这些建筑似骑于山崖峭壁之上,气势非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