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eandq.com
晓安科普

历史学家的意义(历史学家穿越秦朝)居然可以这样

2023-12-04Aix XinLe

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历史学家的意义(历史学家穿越秦朝)居然可以这样

 

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历史学家研究山顶洞人最可靠的材料是(  )A.神话传说

B.口述史料C.化石遗址D.文献记述2.下列属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特点是(  )A.已学会种植农作物B.建造干栏式房屋C.广泛使用打制石器D.使用木结构水井3.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该王朝指的是(  )A.夏朝B.春秋C.战国D.秦朝4.下列我国先秦历史朝代顺序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A.夏→商→东周→西周               B.西周→东周→商→夏C.西周→东周→夏→商               

D.夏→商→西周→东周5.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  )A.殷B.杭州C.洛邑D.毫6.如图是一件出土于河南安阳的文物,刻写在该文物上的文字是(  )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7.将夏王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A.新王朝的开创者B.爱民如子,重用人才C.王朝鼎盛的建立者D.统治残暴,失去民心8.《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9.对春秋时期时代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重建王室权威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诸侯争霸D.出现七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10.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不断,下列战役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长平之战D.官渡之战11.“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南边的诸侯国是(  )A.楚B.齐C.秦D.韩12.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农业生产B.增强秦国实力

C.限制商业活动D.废除旧贵族的实权13.下列关于都江堰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工程B.对防范岷江的泛滥起到关键作用C.至今仍然发挥重要作用D.是由秦朝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14.统一六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是(  )

A.齐桓公B.嬴政C.项羽D.刘邦15.“世纪”和“年代”是表示时间的重要形式439年可以表示为(  )A.公元4世纪30年代                  B.公元4世纪40年代C.公元5世纪30

年代                  D.公元5世纪40年代16.假如穿越到秦朝,当时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应该是(  )

17.以下古代战役,属于以少胜多的有(  )①阪泉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垓下之战        ④淝水之战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8.以下符合“文景之治”时期休养生息政策的是(  )A.减轻农民徭役,适当增加赋税B.注重农业生产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D.增加宫室和园林19.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开始有效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

其依据是(  )A.派蒙恬北击匈奴B.派甘英出使大秦C.派班超出使西域D.设置西域都护20.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渐趋形成该商路的起点是(  )A.洛阳B.长安C.敦煌D.疏勒21.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借机反复把持朝政的分别是(  )。

A.太尉与丞相B.御史大夫与刺史C.外戚与宦官D.诸侯王与太后2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描绘的景象所反映的年代是(  )A.东汉末期B.西晋末期C.十六国时期D.北朝时期23.下列事件与道教直接相关的是(  )。

A.大泽乡起义B.楚汉之争C.黄巾起义D.王莽篡汉24.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  )A.祖冲之B.华佗C.郦道元D.张仲景25.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事件是(  )A

.曹丕称帝B.赤壁之战C.刘备称帝D.八王之乱26.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B.北方农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27.230年,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这里的“夷洲”是指现在的(  )A.海南岛B.中南半岛C.台湾D.南海28.十六国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  )A.前秦和北魏B.前秦和东晋C.北魏和吴国

D.曹魏和东晋29.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数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取得这一成果的数学家是(  )

A.刘徽B.祖冲之C.锺繇D.顾恺之30.纪录片《书圣——王羲之》以当代视角还原历史,讲述了王羲之一生的经历与传奇其代表作是(  )A.《兰亭集序》B.《齐民要术》C.《洛神赋图》D.《女史箴图》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元兴元年(公元 105年;元兴是东汉和帝的年号),奏上之(指蔡侯上奏皇帝)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从此都釆用他造的纸),故天下威称“蔡侯纸”——《后汉书》(1)材料中的“蔡侯”是指谁?。

(2)小史同学认为,蔡侯纸的出现说明我国在东汉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这种说法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1石器的制作方式,写出考古学上对使用这种石器时代的称呼(2)写出图2所示农业工具的名称写出该原始聚落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的名称(3)商周青铜器大量出现,用途广泛写出与图3同一时期的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的名称。

(4)写出图片所示农具的出现,在农业生产方面带来的变化(5)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以上不同时期生产工具演变的特点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王朝大事年表》秦朝汉朝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

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定都长安,建立汉朝公元前221年,把全国分成36郡,以后又陆续增至40多郡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对抗中央公元前215

年,蒙恬率兵三十万打败匈奴,收复黄河以南土地。公元前127至公元前119年,汉军三次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大胜,使北部诸郡得以安宁。材料二如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合示意图》

材料三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1)指出材料一出现“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对抗中央”的原因。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汉王朝在巩固统一方面的共同点(2)写出材料二中A处和B处的政权名称(3)材料三中“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所指的是哪一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他的改革中“汉化”的具体措施(只需写出。

2点即可)(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易》、《书》、《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原始典籍,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许多方面展开广泛的讨论。

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追索和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以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摘编自张岱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1)指出材料中的“《易》、《书》、《礼》、《春秋》”这些典籍在诸子百家中所属的学派。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通过考古发现的化石遗址可以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故历史学家研究山顶洞人最可靠的材料是化石遗址2.【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半坡原始过定居生活,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能够饲养家畜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是农作物是水稻,使用磨制石器,会制造陶器,能够饲养家畜,使用木结构水井,。

A选项符合题意3.【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禹当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就有了剩余产品,私有财产更多地的出现私有制的出现,氏族首领利用职权占有较多的剩余产品,成为剥削阶级,为了镇压被剥削阶级,建立了国家机器,夏朝建立。

4.【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商朝建立于约公元前1600年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东周建立于公元前770年5.【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第十九位国王盘庚时,将商都从奄迁到黄河以北的殷。

此后,十二代商王都以殷为都城,再也没有迁都之举6.【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图片是甲骨文,依据所学可知,清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等活动;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7.【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都是历史是著名的暴君,他们残酷迫害人民,严厉镇压人民反抗,无休止的征发百姓修建宫殿、园林,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8.【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封建亲戚”即将功臣、王族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候,“以藩屏周”即以此为藩国来巩固周朝的统治据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9.【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有十几个,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霸主。

对春秋时期时代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诸侯争霸10.【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各国都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彼此之间的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并且都具有兼并的特点,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等。

围魏救赵出自战国时期的桂陵之战牧野大战发生在商朝末年,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涿鹿之战发生在传说中的炎黄时代;故C符合题意1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处于最南方的诸侯国是楚国。

1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为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可见,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就是增强秦国实力,为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13.

【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四川成都平原常遭水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筑了集防洪、灌溉于一体的工程—-都江堰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是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选项D符合题意14.【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故统一六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是嬴政15.【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439年可以表示为公元5世纪30年代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

16.【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从此圆形方孔钱成为中国最为广泛流通的货币,C选项是圆形方孔钱17.【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据所学知识可知,发生在公元前。

207年的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还有发生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统一了北方;发生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发生在公元

383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的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②④符合题意18.【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故注重农业生产符合“文景之治”时期休养生息政策19.【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一部分20.【答案】。

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2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22.【答案】A【解析】材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的是东汉末年的荒凉、凄惨的社会景象,A选项符合题意2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事件与道教直接相关的是黄巾起义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道教的思想来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奉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东汉末年在民间兴起,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张角创立太平道,发动了黄巾起义C符合题意24.【答案】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祖冲之是数学家;郦道元是地理学家。

25.【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6.【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是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

27.【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与内地的联系夷洲是指今天的台湾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孙权派卫温等,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28.【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十六国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前秦和北魏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

29.【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图片反映的是我国数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圆周率,取得这一成果的数学家是祖冲之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设计制造指南车,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

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30.【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A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31.【答案】(1)蔡伦(2

)不正确;我国在西汉时期,发明了纸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因此材料中的“蔡侯”指的是蔡伦(2)我国在西汉时期,人们就已经懂得了造纸的方法,发明了纸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因此小史同学认为,蔡侯纸的出现说明我国在东汉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32.【答案】D(1)旧石器时代(2)骨耜;水稻(3)司母戊鼎(4)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5)工具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显著的标志,经济发展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变革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解析】(1)图一是北京人使用过的石器,这种石器是通过打制方式制造出来的;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叫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大约距今200多万年到1万多年之间(2)图二的名称是骨耜;它是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说明农业生产有了一定发展。

这一原始居民建造的最早的木构建筑是干栏式建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3)商朝青铜器的著名代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4)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范围得到扩大铁农具具有坚硬、耐磨损等优点,铁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使得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5)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工具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最显著的标志,经济发展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变革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33.【答案】(1)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结束了分裂状态,实现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开疆拓土,疆域扩大;加强对边疆民族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2)A为蜀,B为西晋(3)鲜卑族;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改籍贯、易服装等,使鲜卑族“整体的汉化”。

(4)我国民族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历史时期【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为巩固国家的统治,汉初分封了许多王国到汉武帝时,汉初分封的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

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秦汉王朝结束了分裂状态,实现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开疆拓土,疆域扩大;加强对边疆民族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十六国是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的五胡在中国北方范围内相继建立的国家,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实际上这一时期国家数目远多于16.与十六国对应的南方政权是东晋故A为蜀,B为西晋(3)材料三中“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所指的是鲜卑族;据所学知,孝文帝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措施如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改籍贯、易服装等,使鲜卑族“整体的汉化”。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历史时期34.【答案】(1)儒家(2)观点: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意义重大;论述:百家争鸣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群星璀璨的时代,促成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繁荣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精神文明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甚至东方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解析】(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易》、《书》、《礼》、《春秋》”这些典籍在诸子百家中所属的学派是儒家。

孔子编订的《诗》、《书》、《易》、《礼》和《春秋》等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保存和发展了我国的古代文化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据材料“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易》、《书》、《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原始典籍,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许多方面展开广泛的讨论。

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追索和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以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炼一个观点: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意义重大;论述:百家争鸣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群星璀璨的时代,促成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繁荣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精神文明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甚至东方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历史历史学家的意义(历史学家穿越秦朝)居然可以这样

2023-12-04Aix XinLe88

历史学家的意义(历史学家穿越秦朝)居然可以这样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科普最新哲理故事(有哲理的故事)太疯狂了

2023-12-04Aix XinLe114

最新哲理故事(有哲理的故事)太疯狂了富含人生哲理的6个小故事,哲理故事大全及感悟哲理故事300篇,哲理故事及感悟短篇,励志哲理故事及感悟,哲理故…

百科最新哲理故事(哲理小故事)新鲜出炉

2023-12-04Aix XinLe198

最新哲理故事(哲理小故事)新鲜出炉开篇:雨后彩虹——分享一个史诗般的励志小故事   永远失去父亲的那一年,哈伦德还不足5岁,连自己的名字尚…

历史历史学家的意义(刘阿姨历史学家)学会了吗

2023-12-04Aix XinLe137

历史学家的意义(刘阿姨历史学家)学会了吗为深入贯彻落实《莱西四中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

科普简爱读后感1500字(简爱读后感1500字左右)墙裂推荐

2023-12-04Aix XinLe90

简爱读后感1500字(简爱读后感1500字左右)墙裂推荐那时我好像刚上初二,正值应试教育的鼎盛时期,学校教育唯分为高不提倡看课外书包括世界名著,家长更是不明究理,只知道附和老师。我们身边除了课本就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