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速看
《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一书解开了很多让我困惑已久的问题,让自己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测试评价方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工作室的统一召唤下,利用寒假时间阅读了黄牧航、张庆海两位老师合著的《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一书读完此书,收获颇多,解开了很多让我困惑已久的问题,让自己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测试评价方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在工作室教研时向大家进行了汇报(PPT附后)。
现将主要内容简要叙述如下:一、站在历史哲学的高度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让很多老师突然感觉无所适从,难懂其意,更难落实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更是如此,反复研读了课标,仔细阅读课标解读,可是感觉依旧朦胧。
直到我读到这本书,我发现当站在历史哲学的高度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很多困惑就迎刃而解了诸如:最初对唯物史观的之所以能列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首多从国家意识形态的角度去理解,却忽视了最本质的问题是唯物史观本身的价值及其与中学历史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
“是基于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和育人价值”此观点让人颇有豁然开朗之感还有对于时空观念的理解,原来不仅只是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那么简单,“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问题是与人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就是利用时间来争取更大的空间。
其中,时间体现了人类争取空间的过程,而空间则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背景、目的和结果”还有关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诸多论述,这样醍醐灌顶的观点在书中很多,读罢让人获益匪浅!二、打造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的课堂教学。
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之后,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问题这几年也接触了解尝试了很多的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从大单元大概念到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结构化思维,从主题式教学情境化教学到任务驱动多元评价等等。
走了很多路,转了不少弯,可还是没有明确方向直到我读到这本书:“从教学策略的角度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应该更加突出4个方面:价值观引领、问题情境的设计、活动化的教学和多元化的评价反馈相应地,我们提出4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主题引领、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和评价反馈”“提出“主题引领”,是因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需要与具体的历史知识结合起来,教师要学会从知识中提取价值观,从而形成一个个主题;提出“情境创设”,是因为历史学科天生是一门与情境紧密相连的学科,教师要帮助学生弄明白所有的历史知识是从什么情境中产生的,又应该在怎样的真实情境下运用历史知识;提出。
“任务驱动”,是因为素养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品质,教师要学会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知行合一的技能;提出“评价反馈”,是因为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一直是历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对课堂活动的评价更是许多教师没有掌握的技能,教师要学会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通过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我读到这段话时,我瞬间明白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到底是什么样子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并行不悖,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但这些都没有这本书里回答的清晰:“主题引领—情境创设—任务驱动—评价反馈”。
简单的四个词勾勒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模样,甚至仿佛能看到这样的历史课堂呈现在自己眼前尽管离自己真正实现还有很远的距离,但至少知道了方向在哪三、建构学科核心素养三维分类分层测评模型教学评价一直是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盲点,几乎很少关注和尝试这些,一般就是听听讲座培训和平时的组卷练习,仅参与过一次市级命题工作。
大约是去年开始才认真思考教学评价的问题,尝试做了一点创新命题的工作尽管反响还可以,还得了一个小奖,但仍然非常粗浅,难登大雅之堂,理论层面的思考和探索更是无从谈起直到我读到这本书:本研究以历史情境为抓手,构建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情境活动”三位一体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三位模型,为新高考的命题理论和方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实施路径,“一核”回答了高考的考查目的——。
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回答了高考的考查内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回答了高考的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层”的内容既相互独立又前后连贯,“四翼”之间则完全没有梯度关系,体现的是命题的四种追求。
我在读完这部分内容后,发现有很多交叉的部分,读了两次均未看懂请教郑鹏老师后,我又重新梳理了内容,整理出了以上表格的内容我想作者应该也是想要完成高考评价体系的学科化任务,所以就将其命名为高考评价体系(历史学科)的分类分层测评模型,并未采用其原名称。
需要说明的是:表格内容多为个人为方便学习和把握整体结构,对书中内容理解和思考然由于本人学识能力有限,表格整理尚不完善,也有可能是对作者本意的误读,希望广大同仁提出批评指正若因此造成的误解和不良后果皆由本人承担,同时向两位作者致歉。
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助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没有好的历史教师就没有好的历史教育《孟子》有言:“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在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时,我们很多时候习惯了批评课标、教材、高考的诸多问题,却很少有人反思自身的问题。
“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师内在的需求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充满人文主义色彩的学科,却并没有多少历史教师会把它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如果丰厚的学科内容无法跟自身的生活情趣、精神追求结合在一起,那学科无非是一门谋生的工具而已。
如何从历史学科中汲取丰富的素养来滋润自身的生命,已经成为优秀历史教师的迫切需求”“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其实就是从职业化走向专业化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其实就是从一名职业型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专业型的优秀教师。
历史教师的专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历史学科专业,二是教育专业历史教师既是历史学科方面的专家,又是历史学科教育的专家在历史学术研究中,学科是终极目标,而在历史教育中,人才是终极目标”“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是历史教育智慧,一是能够领悟、提炼和认同人类社会中的核心价值观念,二是能够辨析、判断和澄清人类历史中的各种是非正误,三是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第二是历史思辨能力第三是学科拓展能力历史学本来是一个没有边界的学科,。
加强各学科的融合是历史学的天然优势历史教师应该具备把问题转化成为课程的能力第四是人格影响力是指个人的品德、操守、才能、学识等素质凝聚起来的一种能影响、改变人们心理与行为的能力第五是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追求和达成目标的驱动力。
唤醒教师对学科的兴趣、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的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且打通了历史教师胜任特征与学科核心素养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建构起相应的逻辑框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历史教师胜任特征关系图
以上第四部分内容多为从书中直接摘录而来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已经开始将历史教师培训的课程化,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水平检测结果选择适合的课程,真正做到按需施训、精准施训我非常期待为高中历史教师设计的培训课程!。
“知识可以随时更新,能力可以速成提高,只有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品格品性是在中学阶段就基本成形,而且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对于普通的中学生而言,在中学阶段形成稳定的、正确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品格品性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
”“我们应该借助这一改革的契机,深化对中学历史教育的理解(核心素养的落实,要求教师超越学科领域去理解基础教育学科是工具,是素材,是平台,但不是目标学科能够为提升学生的素养服务,但学科本身并非目的)真正把中学历史教育从历史学科本位中解放出来,发挥历史学的育人功能。
”最后再次说明,本文内容是本人选取书中启发性较大的四方面内容,结合自身理解和实践而成,尤其是文中第三部分,可能对书中内容理解不到位不准确的地方,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若因此造成的误解和不良后果皆由本人承担,同时向两位作者致歉。
2022年3月13日星期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