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大学排名及最低分数线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会员
《铁围山丛谈》是宋代蔡绦放逐白州时所作条记
《铁围山丛谈》是宋代蔡绦放逐白州时所作条记。白州境内有山名铁围山,位于今广西玉林西,古称铁城。绦尝游息于此。余嘉锡师长教师《四库概要辨证》对《铁围山丛谈》做了较为细致地考据,言之凿,足资参考。书中还援引近人文廷式《纯常子枝谈》卷十三对铁围山的形貌:“铁围山,佛家多言之,然皆与《丛谈》之义不相干涉。
《周书》,中国历代野史之一,纪录了周书四卷为天像地之成立的周代(557—581)的纪传体史乘。 《周书》由唐代令狐德棻主编,参与编写的另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共50卷,本纪8卷、传记42卷。
《豪杰记》,作者是王粲,是我国汗青上第一部特地纪录“豪杰”的列传.该书全书已佚,存在书名讹误、质料真伪与详细写作工夫等成绩.据史料阐发,其主体部门当写成于建安十三年(208年)玄月,作者归曹前,反应了曹操同一北方从前汉末群雄盘据时期最广泛的“豪杰”观点。
《宋书》,“二十四史”之一中学汗青讲授场地会员。是一部记叙南朝刘宋一代汗青的纪传体史乘。南朝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传记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体传记有残破,少数传记是先人用唐高大《小史》、《南史》所补。八志原排在传记以后,先人移于本纪、传记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门朋分开。《宋书》收录其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类文献较多,保留了原始史料,有益于后世的研讨。《宋书》篇幅大,一个主要缘故原由是很留意为权门士族立传。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晋朝西晋期间史学家陈寿所著,纪录中国三国期间的纪传体史乘,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零丁传播。为了不曹魏的《魏书》与南北朝期间北魏的《魏书》互相混合,北宋王朝在咸平六年(1003年)将三书合为一书,终极成书。因而《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期间完毕后文明从头整合的产品。此书完好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走向同一的汗青全貌。 《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别的一部,由于其过于简单,没有纪录贵爵、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纪录经济、天文、职官、礼乐中国历史、律历等的“志”,不契合《史记》和《汉书》所建立下来的普通野史的标准。
《北齐书》为二十四史之一,是唐代史学家李百药撰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该作品共50卷,纪8卷,传记42卷。纪录上起北魏前十年阁下,继续北魏、东魏立国、北齐代替东魏,下迄北齐,前后约五十馀年史实,而以记北齐汗青为主。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汉代东汉期间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用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根本修成,后唐代颜师古为之释注。此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固马续补写而成中学汗青讲授场地会员。《汉书》是继《史记》以后中国现代又一部主要史乘,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中学汗青讲授场地会员。 《汉书》全书次要记叙了上起汉代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汉书》包罗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先人分别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隋书》,“二十四史”之一。是唐朝魏征主编的纪传体史乘。全书共八十五卷,此中帝纪五卷,传记五十卷,志三十卷。《隋书》由多人配合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局部修完共用时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倡议。次年中学汗青讲授场地会员,唐代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事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建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此书汗青学大学排名及最低分数线。《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程度。
《元史》,中国“二十四史”之一,纪录元代中国汗青变乱的一部史乘。接纳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1370年。宋濂(1310-1381)、王袆(1321-1373)依照天子朱元璋的诏令,掌管编修。《元史》全书210卷,包罗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传记97卷。
《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朝,全书一百三十五卷,此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传记七十三卷,是反应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委曲的主要史籍。 《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议修于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当前在至元元年、十六年,和仁宗朝、文宗朝都别离谈论过修史的事,都因义例难定未付诸实施,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决议“各与正统”,《辽》中国历史、《金》、《宋》三史别离撰修。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朝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该载的汗青上起于三国期间司马懿晚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主,以宋朝晋。《晋书》同时还以“载记”情势,记叙了十六国政权的情况。原有叙例、目次各一卷,帝纪十卷中国历史,志二十卷,传记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
琐事秘辛 《琐事秘辛》,汉知名氏撰。书叙汉桓帝懿德皇后被选入宫及封爵之事。此中吴姁零丁审阅女莹一段中国历史,对女莹的身材发肤描写细致入微,风景淫艳汗青学大学排名及最低分数线,匪夷所思。明杨慎称得于安定土知州董氏,沈德符以为是杨慎伪作。书中与史实舛谬处,明胡震亨、姚士粦二人在跋中辨之甚详。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野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前后掌管修撰。 《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宏大的一部官修史乘。
《后汉书》,“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纪录汉代东汉期间汗青的纪传体断代史,由中国南朝宋期间的汗青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平分十纪、八十传记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次要记叙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门因循《史记》、《汉书》的现成编制,但在成书过程当中,范晔按照汉代东汉期间一代汗青的详细特性,则又有所立异,有所变更。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家沈括(1031年—1095年)撰,是一部触及天然科学、工艺手艺及社会汗青征象的综合性条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正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普通以为是1086年至1093年间。作者自言其创作是“不系人之短长者”,起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书名《梦溪笔谈》,则是沈括暮年归退后,在润州(今镇江)卜居处“梦溪园”的园名。
《新唐书》是北宋期间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纪录唐代汗青的纪传体史乘,属“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此中包罗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传记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完成。
《师友谈记》,宋李廌著。一卷。此苏轼、范祖禹、黄庭坚、秦观、晁说之、张耒等所谈中国历史,故名书《师友谈记》。书中所载,多名言格论,非小说琐录所比。又书中称哲宗为今上,可知作于元祐中;书末记苏轼为兵部尚书及帅定州事,苏轼到定州不久即贬谪南迁,则此书之成当在元佑人尽贬低以后。书中所记,多数的确牢靠,非小说琐录能比。
《梁书》是二十四史之一,是唐初姚察、姚思廉撰纪传体史乘。包罗本纪六卷、传记五十卷,无表、无志。它次要记叙了南朝萧齐末年的和萧梁皇朝(502年—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此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阐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险些占了《梁书》的对折。 姚思廉撰《梁书》中学汗青讲授场地会员,除担当他父亲的遗稿之外,还参考汗青学大学排名及最低分数线、汲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功效。该书特性之一为援用文之外的部门不以其时盛行的四六文,而以散文誊写。
《史记》全书包罗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朝诸侯、勋贵兴亡)、七十传记(记主要人物的言行古迹,次要叙人臣,此中最初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类典章轨制记礼、乐、乐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年龄》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范围宏大,系统完整,并且对尔后的纪传体史乘影响很深,历朝野史皆接纳这类文体撰写。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初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罗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传记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中学汗青讲授场地会员。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纪录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七十六年的汗青。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纂修得体、质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约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程度较高的史乘。这反应出编者对史料的订正、史料的使用、对史事的贯穿、对言语的操作把持才能都到达较高的程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