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有哪些著名人物(中国近代历史学家有哪些著名人物)真没想到
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曾为鲁国太史。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姓左,名丘明。孔子时鲁国人,一说在其前。双目失明。传为
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曾为鲁国太史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姓左,名丘明孔子时鲁国人,一说在其前双目失明传为《左传》与《国语》的作者,但颇有争议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探访古迹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得览皇家图书秘籍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改革历法,共订《太初历》后因为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遭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终于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为我国最早的通史,创立了记传体史书体裁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初继父修《史记后传》,因被告发私改国史,下狱因弟超辩明其冤,获释后召为兰台令史,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又奉诏续成前书,历20余年,终成包举西汉一代历史的《汉书》创立了用纪传体写断代史的方法又著《白虎通义》,记录章帝建初四年(。
79年)白虎观辩论经学的结果所作《两都赋》等影响颇大永元元年(89年)以中护军从窦宪攻匈奴后因窦宪获罪株连,死于狱中明张溥辑有《班兰台集》班昭(约49—约120)东汉史学家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嫁同郡曹寿其兄班固死时,所撰《汉书》之八表及《天文志》尚未成稿她奉命与马续补作《汉书》出,以难通晓,马融等从其受读常出入宫禁,为和帝后及嫔妃之师,被尊称为“曹大家”著作有《女诫》及《东征赋》等陈寿(233
—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受教于谯周,后为蜀汉观阁令史,因不屈于宦官黄皓,屡遭谴黜入晋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泰始十年(274年)编成《诸葛亮集》晋灭吴后,他搜集三国时官私著述,历时。
10年,著成《三国志》时人誉其有良史之才另著有《益部耆旧传》、《古国志》裴松之(372—451)南朝宋史学家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曾任中书侍郎、永嘉太守等职奉文帝命为陈寿《三国志》作注博采群书200
种,注文多出原书3倍,随处补缺、纠谬、录异、论辨,开创了史注新例另著有《晋记》、《宋元嘉起居注》等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曾任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主要依据《东观汉记》,参考其他记载后汉的史书,著成《后汉书》八十卷惟其中十志未备,因孔熙等谋立彭城王义康案株连,被杀刘知几(661—721)唐代史学家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永隆进士官至左散骑长侍曾任著作佐郎、左史等职,兼修国史。
曾与吴兢删定《则天皇后实录》,撰写《中宗实录》,自撰《睿宗实录》所著《史通》是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杜佑(735—812)唐代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历任岭南、淮南节度使,封岐国公,曾任宰相。
以富国安民为己任,王叔文改革时,曾主持财政所著《通典》一书,为中国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确立了“政书”体裁司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人人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
治平三年(1066)以所撰《通志》八卷进献朝廷,英宗命设局续修主要助手有刘恕、刘攽、范祖禹等后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潜心著述历19年书成,神宗特赐书名为《资治通鉴》,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参见“资治通鉴”)。
他反对王安石变法,曾坚辞枢密副使之职不就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高太后掌权,召其入朝掌政,次年擢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废除新法任相8个月病亡,谥文正,封温国公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郑樵(1103—1162)南宋史学家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远科举,隐居夹漈山苦读30年,出外访书10年注重实地考察,于经、史、礼、乐、天文、地理、草木、虫鱼、文字、音韵等皆有论著,多达80余种。
其代表作为他晚年所著的《通志》,合各代历史,纂为一书,为一部网罗宏富的纪传体通史其中二十略颇多创见袁枢(1131—1205)南宋史学家字机仲,建安(今福建建瓯)人隆兴进士曾任严州教授喜读《资治通鉴》,因分事立目,抄辑成书,名《通鉴纪事本末》,创纪事本末体。
后历任国史院编修、大理少卿、工部侍郎等职马端临(约1254—1323)宋元之际史学家字贵与,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父廷鸾为宋右丞相元初曾任慈湖、柯山二书院山长历20余年,著成《文献通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旨在补杜佑《通典》之不足。
书中颇多宋时士大夫的议论及对宋末政治腐败的揭发赵翼(1727—1814)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字雲崧或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明(今武进)人,一说今常州人乾隆进士历官广西镇安知府、贵西兵备道中年辞官不出,主讲安定书院,潜心著述。
长于史学,精于考据,工于诗文著有《廿二史札记》、《陵馀丛考》、《瓯北诗钞》、《瓯北诗话》等钱大昕(1728—1804)清学者,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居士,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进士历官少詹事、广东学政。
后主讲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精于文字、官制、典章、氏族、舆地、天文、历算、金石之学于音韵,训诂之学尤多创见考史之功,最享时誉著有《廿二史考异》、《潜揅堂文集》、《十驾斋养新录》等著作多种参见“语言文字”中的“钱大昕”。
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思想家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曾任国子监典籍先后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后为湖广总督毕沅幕僚,协修《续资治通鉴》,主编《湖北通志》。
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和编修方志曾著《史籍考》,总目三百二十五卷,惜未完成所著《文史通义》为史学理论名著其“六经皆史”说,主考证史料与发挥义理相结合,摆脱旧的经学传统,把治经引向治史完成的方志著作有和州、亳州、永清三志。
提出修志义理及理论文章注重内容,反对拟古与形式主义,对桐城派有所批判其学术至清末,始为世人重视著作除《校雠通义》及上列诸书外,大多散失1922年刊行有《章氏遗书》王国维(1877—1927)近代学者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早年受康德、尼采等学说影响1903年起,任通州、苏州师范学堂教习,讲授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著有《静安文集》1907年始,任学部图书局编译,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辛亥革命后,携家东渡日本。
专治古史、古器物、古文字、音韵学,尤精于甲骨、金文和汉简的考释所著《殷卜辞中先公先王考》、《殷周制度论》等影响颇大1923年夏任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导师,兼考西北史地与蒙古史料1927
年夏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他重视小说戏曲史的文学地位,开戏曲史研究之风主张以地下史料验正文献资料学识广博,生平著作62种,多汇集于《观堂集林》、《海宁王忠悫公遗书》、《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之中孟森(1868
—1937)近现代史学家字莼孙,号心史,江苏武进人多年任大学教授,兼于报刊品评时事治明清史尤勤,辑有丰富史料著有《明元清季通纪》、《心史丛刊》、《清初三大疑案考实》发表论文近百篇,多收入《明清史论著集刊》及《续编》中。
吕思勉(1884—1957)现代史学家字诚之,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人原任光华大学教授,解放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一生研究中国古代史,1921年出版较为系统的中国通史著作《白话本国史》,有一定影响著有《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及《中国民族史》、《史通评》等书。
梁启超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开创者批判封建史学,提出以民为统,探讨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盛衰之因将中国史划为上世(秦统一前)、中世(秦统一至乾隆)、近世三阶段认为历史“常为螺旋形的向上发展”以资产阶级观点规定史学之对象、任务、目的,对通史、专史、断代史及其它体裁进行总结,阐明新史学的范围和方法,创立了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理论。
对法制史、清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也卓有成就但因政治上的保守性,思想上反对马克思主义,故其史学体系带有历史唯心主义,后受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批判主要史学著作有:《中国史叙论》、《新史学》、《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吴玉章(1878—1965)现代史学家名永珊,字树人,号玉章,四川荣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入同盟会,从事旧民主主义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大革命和“八一”南昌起义1939年任延安大学校长等职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原则、史料、方法等颇具研究著有《中国历史大纲》、《中国最近五十年民族与民主革命运动简史》、《辛亥革命》、《历史文集》等李剑农(1880—1963)现代史学家一名剑龙,号德生,湖南邵阳人。
早年加入同盟会,投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曾留学日本、英国1925年起,长期从事中国史研究和教学先后创办长沙晨光大学,执教于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校1954年任全国政协委员著有《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政治学概论》、《先秦两汉经济史稿》、《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宋元明清经济史稿》等。
陈垣(1880—1971)现代史学家字援庵,广东新会人早年曾参加反清活动后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等校教授和辅仁大学校长、前中央研究院院士195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连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元史、中西交通史、宗教史及历史文献学等方面,都有开创性成就主要著作有《古教四考》、《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宗教三书》、《二十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元西域人化华考》、《通鉴胡注表微》等。
邓之诚(1887—1960)现代史学家字文如,号明斋,原籍江苏江宁,生于四川成都1917年起,历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曾兼北平新晨报总编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度任北京大学教授所著《中华两千年史》,。
200万言,资料丰富,分类明析还著有《护国军记实》、《骨董琐记全编》、《清诗记事初编》、《桑园读书记》、《东京梦华录注》金毓黻(1887—1962)现代史学家别号静庵,辽宁辽阳人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1931年任辽宁省府委员、教育厅长后一度在伪满州国任职1935年到南京,任中央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等职编著有《中国史学史》、《东北通史》、《明清内阁大库史料》、《太平天国史料》、《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及大量的东北地方史料。
陈寅恪(1890—1969)现代史学家江西修水人曾留学日、德、瑞士、法、美等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等校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精于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及西夏、突厥、梵文等文字及考据学、佛学等研究。
著有《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元白诗笺证稿》及《金明馆丛稿》等李亚农(1906—1962)现代史学家又名旦丘,四川江津人中共党员曾留学日本后任中法大学教授1941年,到苏北抗日根据地,任华中建设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华东研究院院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著有《李亚农史论集》、《殷契摭佚》、《金文研究》等李平心(1907—1966)现代史学家江西南昌人曾主编《自修大学》、《现实周报》。
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对历史学、古文字学及政治经济学有一定贡献著有《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初编》、《各国革命史》等翦伯赞(1898—1968
)现代史学家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1919年毕业于武昌商业专门学校曾在北伐军做政治工作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从事理论宣传和统一战线工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作有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
他于1942—1943年写成的《中国史纲》是中国最早的、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的中国通史之一还著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论集》、《历史问题论丛》等,主编有曾为高校文科通用教材的《中国史纲要》吴晗(1909
—1969)现代史学家原名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194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194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及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任民盟中央副主席一生研究中国古代史,尤精于明史主编有《中国历史小丛书》,出版150种著有《朱元璋传》、《史事与人物》、《历史的镜子》、《读史札记》及《投枪集》等尚钺(1902
—1982)现代史学家原名仲吾、宗武,字健庵,河南罗山人山东大学毕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为党秘密工作曾在河南罗山、光山一带发动秋收起义先后执教于云南大学、山东大学、北方大学、华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主任,兼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副会长等。
是魏晋封建说的较早代表者著有《中国历史纲要》、《中国资本主义关系发生及演变初步研究》、《先秦生产形态探讨》、《中国原始社会史探索》等夏曾佑(1863—1924)近现代史学家字穗卿,号碎佛,笔名别士,浙江杭州人。
光绪进士曾任安徽广德知州、北洋政府教育部教育司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所著《中国古代史》(原名《最新中学中国史教科书》)为较早按章节编写的史书,影响甚大何干之(1906—1969)现代史学家原名谭毓均,又名谭秀峰,化名谭华生、杜鲁人、何汉生,广东台山人。
曾留学日本早年投身于进步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赴延安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政治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部副主任、历史系主任著有《中国现代革命史》、《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等。
华岗(1903—1972)现代史学家名少峰,字西园,浙江衢县人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团中央宣传部长、中共中央组织局宣传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山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兼中国史学会理事、《文史哲》杂志社社长等。
他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著有《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史》、《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太平天国革命史》、《中国历史的翻案》等邓拓(1912—1966)现代历史学家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后又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二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著有《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同吴晗、廖沫沙合著《三家村札记》、《燕山夜话》等向达(1900—1966)现代史学家、考古学家字觉明,土家族,湖南溆浦人1924
年南京大学毕业曾赴英、法、德国考察后任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副所长等职著有《中西交通史》、《西学东渐史》、《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敦煌学导论》、《南昭史略论》、《蛮书校注》等。
谢国桢(1901—1982)现代史学家,明史专家字刚主,河南安阳人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学习1937年起任职于长沙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北平图书馆、北京大学、昆明大学等1949年起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
著有《晚明史籍考》、《清开国史料考》、《南明史略》、《明清笔记谈丛》及编有《明清社会经济史料汇编》、《明代农民起义史料选编》等范文澜(1893—1969)现代史学家字仲澐,浙江绍兴人中共党员中共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九届中央委员。
1917年北京大学毕业先后执教于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中国大学、河南大学等校1940年赴延安后任延安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北方大学校长、华北大学副校长兼研究部主任1951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等职。
主编《中国通史简编》,以马列主义观点阐述中国历史发展规律撰有《中国近代史》、《正史考略》、《文心雕龙注》、《群经概论》及《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等顾颉刚(1893—1980)现代史学家,上古史专家江苏苏州人。
1920年北京大学毕业并留校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创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后执教于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等1934年创《禹贡》半月刊,成立“《禹贡》学会”,倡导历史地理及边疆地理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入甘肃、青海宣传抗日救亡先后执教于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任《资治通鉴》总点校及校点《廿十四史》总其成工作著有《古史辨》、《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汉代学术史略》及《史林杂识》等。
齐思和(1907—1980)现代史学家字致中,山东宁津人1931年燕京大学毕业,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后执教于北平师范大学、燕京大学、中国大学,任《燕京学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主编有《世界通史》,撰有《世界中世纪史讲义》、《匈奴西迁及其在欧洲的活动》、《魏源与晚清学风》等论文多篇童书业(1908—1968)现代史学家字丕绳,浙江宁波人靠自学进入学术界被顾颉刚邀往北京,成为其喜爱的学生和助手。
曾任上海博物馆历史部主任,兼光华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春秋史》、《中国古代地理考证论文集》、《春秋左传研究》、《唐宋绘画丛谈》、《中国瓷器史论丛》、《古代东方史纲要》等萧一山
(1902—1978)现代历史学家名桂森,号非宇,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1924年北京大学毕业,1932年赴欧洲考察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北平文史政治学院院长,河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
1948年去台湾,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史学会监事等职所著《清代通史》叙述明晰,学术价值较高,为其成名之作另著有《中国通史大纲》、《太平天国丛书》、《非宇馆文存》、《民族文化概论》、《清史》、《中国近代史》、《曾国藩传》、《洪秀全传》、《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等。
尹达(1906—1983)现代史学家、考古学家原名刘耀,字照林,又名刘虚谷,河南滑县人河南大学毕业1938年赴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职于马列学院、北方大学、华北大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部副部长、北京大学教务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后与第二所合并)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会常务委员,《历史研究》主编等职。
曾当选为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他是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的早期史学家曾负责具体组织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一书的编写工作著有《中国新石器时代》等及论文多篇。
转自“历史学考研和就业”▼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青史考研帮微信:qingshikaoyan我们是最专业的历史学考研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