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了吗滴滴uber合并(滴滴与uber合并有何利弊)
阿里和腾讯,就像“土匪”与“书生”
人有基因和气质,公司有基因和气质吗?本文作者曾先后供职于腾讯和阿里巴巴,这两段特殊的经历,让他收获了全然不同的视角:在他看来,创业,是同类人和同类人的集合而前不久确定要合并的滴滴与Uber中国,其实是一伙人看不上另一伙人的故事。
同时也是两个巨无霸公司间的“基因之战”12013年底,我加入了支付宝钱包团队,这个在当时号称阿里巴巴最核心的团队。
而在此之前,我主要的工作经历,是供职于腾讯邮箱和微信团队,从2011年到2013年经历了微信几乎整个创业期,可以说,我的职场基因打上了深深的腾讯和微信烙印阿里巴巴是出了名的狼性公司——抄录几条阿里人奉为圣经的“阿里土话”给大家看看就知道了:。
“拥抱变化”“生命在于折腾,不在折腾中崩溃,就在折腾中涅槃!”“不要事情找你,而要你找事情”“与其怕失败,不如狠狠地失败一次”“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不难,要你干嘛?”
而腾讯公司的文化就不一样了——由于员工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校园招聘进来的,所以这些大学刚毕业就在公司里工作的人,都带着一股非常强的学生气,再加上公司创始人都是工程师出身,所以整个公司都非常斯文而且,微信团队(曾经的广州研发部)在腾讯公司中又极为特别,也许是因为远离总部,在微信做大之前,这里的升职、调动的机会并不多,人员流动很少,团队里隐藏了非常多低调却才华横溢的同事。
腾讯内部有一个叫“瑞雪精神”的传统——不要逆乘电梯,要文明排队等在阿里,我很快发现,靠“瑞雪”是无法生存的比如▽我在支付宝大楼21楼办公,每天中午如果我不逆乘电梯是下不了楼的——因为大家都逆行了,楼下的同事先坐向上的电梯上来后再下去;。
比如同事几人一起经过一个门,我先推开门的话,我会扶着门让后面的人好过来,但从来没有其他人这样做;“斯文”在阿里并不是一个好词。在阿里我“学会了”骂粗口,我发现不说粗口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
甚至有的上级会说,如果这事搞不定,你就跪下去求他——我不敢想像在腾讯会有这样的事发生最典型的一次,我在公司楼下上楼时遇到一个没打过交道的女同事抱着大箱小箱,我主动帮她拿了几个——是的,很小的一件事后来这个同事说,在公司这么久第一次遇到有人主动帮忙拿东西。
这又让我疑惑许久在阿里我显得像是个怪人曾经有人问我腾讯跟阿里的区别,我说:“书生”跟“土匪”的区别,但我不觉得阿里这样不好腾讯人之所以“书生气”,是因为大部分人是需要写代码,需要设计产品,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模式,不断地思辨,思辨之后再执行,这样当然要求非常多高学历的“好学生”,要有理想,有才华,爱创新爱创造讲规则;。
而阿里是一个典型的销售、运营导向的公司,一支在电子商务最前线作战的部队,每天跟各行各业的小商家打交道,帮其他需求奇特的传统行业客户解决问题,更多地讲执行,要接地气,要讲结果,要吃苦耐劳,需要每个人都能像独立作战。
这样的团队,不“土匪”能行么?所以你能明白为什么腾讯过去没把电商做好,而阿里也没能做成社交了吧九型人格把人的九种性格分为:“思维中心”、“情感中心”、“行动中心”你总不能让行动导向的人去做思维导向的事的。
业务决定企业基因,决定团队气质。为什么百度老说要“狼性”,却不可能变得“狼性”?
你试试让公司里的程序员每天都排队、集合,跟美发店的小哥小妹们一样,站在公司门口大喊“干!干!干!杀!杀!杀!我们是最棒的!保证完成任务!”——一个月后我们来看看离职率2很不巧,滴滴创始人程维同学在创业前,长期供职于阿里巴巴的B2B团队和支付宝团队。
所以滴滴最大的口号也是阿里那句“拥抱变化”。滴滴是一个典型的运营导向的企业,也很喜欢用重地面部队的方式来进行业务开拓;
而UBER,一个信仰技术的团队,一个来自“高大上”的美国的外企,在中国招聘了大量出身外企的精英,并且使用轻模式、小团队就能保证大规模业务的顺利开展这似乎又是两个“阿里”vs“腾讯”式的对手于是,是否可以说“运营导向”打败了“技术导向”呢?。
并没有很多人喜欢简单地把企业的并购讲为谁吃了谁,并由此推导出规律,比如文前提到的若干并购案,大家就在说是狼性企业吃了羊性企业,是北京企业吃了上海/南方企业——那携程并购去哪儿又怎么讲呢?蘑菇街与美丽说的合并又怎么说呢?。
资本操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企业、产品和业务之间的竞争更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只是基因决定,那我们做这个企业有什么意义?如果一切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命运,我们在商海、在人海中不断奋进又为了什么?
生活、工作、创业的乐趣其实正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像“出行服务”这样的O2O业务,公司初期的运营非常需要“运营导向”(个人业务)或者“销售导向”(企业业务)来保证生存,并进行业务模式校正;。
而公司发展到中期、成熟期,却特别依赖技术和产品,需要通过大平台、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建立规则、模式来优化体验,提升效率;同时,O2O业务不像过去的电商一样模式相对确定只需要改进运营策略,它需要不断地创新产品、更新模式,不断地针对线下业务的具体情况调整产品的设计。
也即是说,O2O企业需要“阿里”和“腾讯”两种基因同时存在。
从打车大战数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滴滴的技术、产品团队也很优秀滴滴和UBER的区别,只在于谁的运营基因更强一点罢了3中国历史上,不断有朝代更迭,有非常多的战争,但这些战争之间却大有不同有一种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成败。
秦国曾经是偏居西陲之地的一个弱国,资源匮乏且长期处在戎狄的威胁之下,但最终它却一统了天下转折点在“商鞅变法”这个变法后的“集权强国”打败了“分封诸侯”变法之后,只有秦国打各国的份,各国基本上是不敢招惹秦国的。
鸦片战争,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大清帝国的国门,这是“现代火器”打败了落后的“传统兵器”,更是“现代国家”打败了落后的“传统帝国”。同样的,大清一见英国人的军队,是绝计不敢再去碰他们的,逢战必败。
这样的战争,是“高低战争”,是模式高的打模式低的,是先进打落后的“降维攻击”,是不可逆的,是高者必胜的另外一种战争,像楚汉之争,刘邦是流氓,项羽是贵族,最后流氓打败了贵族这样的战争,只是“平面战争”,大家站在一个平面上,谁成谁败在初期并不能下定论,一切只有到最后才有分晓。
这种战争是组织方式、经营策略的区别他们是同一个模式上的两个团队之间的“肉搏”,最后谁更灵活、更聚人心,甚至“更无耻”,谁胜利滴滴快的们打败传统出租车行业,就是一种典型的“高低战争”但UBER打滴滴,却不是,这只是一场。
“平面战争”在这样的一个战场上,需要血拼,所以UBER跟滴滴打仗注定是一场血腥无比的肉搏战,这场战争如果杀到最后,两败俱伤都不为过还好他们收手了也许如果UBER的人工智能真正的准备好了,针对滴滴的这块战争可能会变成“高低战争”——可惜还远没有。
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屌丝逆袭。但打不死对手,意味着你们没有高低之分,并没有什么资格看不起对手。
这个时代世界科技大变革,“奇点”即将来临,科技变化很快,而中国也经历着社会经济转型、文化转型,我们面临着各种思想冲击,价值观必然混乱,会有无数的对错之争,却不会有多少对错之分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好事,生在这个时代,是我们之幸。
所以,你可以有你的理想,有你的情怀,你也可以表达,但这并不是终点你还可以长大,你还可以包容,更可以向他们学习——学他们之长处最终成为比他们更优秀的人,做比他们更优秀的企业、产品相关阅读:在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大批公司快速崛起,但是谁都不可避免的要谈到BAT,这三家站在中国互联网顶端的公司,业界翘楚。
在业内有一个说法:BAT的成功是腾讯靠产品,百度靠技术,阿里靠运营这都是BAT公司大量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最终铸成了金字塔介于百度最近丑闻不断,危机公关也的确让人叹息在业界传闻,BAT的人才跳槽一般是阿里和腾讯相互跳,不带百度玩。
究竟阿里和腾讯在人才系统上有哪些地方是相似,而哪些又不同的呢?阿里通常是16薪,也就是一年拿16个月的薪水腾讯T3以上也拥有股票,标准是14薪,但通常也能拿到16薪在考核晋升上,两者有何区别?腾讯的人才系统非常残酷,每年的6月份,12月份要实行末尾淘汰制考核,0-10%优秀,必须有5%的人转组甚至开除!。
阿里的人才晋升呢? 每个人都在为KPI拼命,这也是业界一直诟病的据说在阿里公司内部,HR的权力大到没有边际了!IT界的大牛陈皓同志被高薪挖到阿里去主持重大技术项目,仅仅在阿里待了两年,便离职了,为什么?不符合企业文化。
腾讯在职员工,离职员工,对于腾讯的口碑真的是好,满意度,相当之高反观阿里,在“企业文化认同”这面大旗下,力求做到思想高度统一,但出去创业的人最多在人才系统上的风格差异为什么会这么大?我想,两家公司的董事长与CEO从根本上影响到了它。
腾讯:董事长马化腾,CEO刘炽平马化腾的父亲是南下干部,李嘉诚的乡党,也就是说马化腾从小是在一个家境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的视野是在站巨人的肩膀上培养的,他自己也是主修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毕业他对于人才的认识和管理,有无数的先辈为他做引路人,为他解惑。
刘炽平,美国密歇根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曾任职于麦肯锡,高盛等世界级的大企业这份资历,乍一看,这不就是正宗的精英中的精英吗?能力出众,视野广阔,对于人才管理的理解,非常人所能比拟。
这样的组合,所创立的人才系统,是基于各个大公司完善的管理系统基础之上,再根据自身的多方面因素,加以改善其完整性与合理性,在行业内部,都是独树一帜的阿里:董事长马云,CEO陆兆禧马云的故事太多了,综合来说,马云算是“草莽”出身,他的前三十年跟互联网并没有太多的联系,他的个人眼光与用人风格完全是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工作,“悟”出来的。
他在用人方面讲究“义气”二字,也就有了阿里巴巴“十八罗汉”陆兆禧,广州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学业完成后后陆兆禧被分配到广州一家四星级酒店,从酒店服务生一步步爬上了阿里巴巴CEO的高位他是一部最好的“逆袭史”,他的经历让他拥有了一般人无法比拟的拼劲和狠劲,他带领的阿里巴巴团队在业务上大杀四方,在服务细节方面也让人高度赞赏,可是他的大局观与很多最顶尖的管理者相比,却成了短板。
这样的组合,创立的人才系统,更像江湖,透漏着一股浓厚的人情味,大家更像是一个门派,思想统一,共同前进腾讯,阿里这两个人庞然大物,历经了时代的考验与市场的厮杀,脱颖而出,站在了互联网的最高顶点各自的人才系统都是量身定做,在公司不断的成长中,做着各种改变。
如果阿里的人才系统是江湖,那么腾讯的人才系统便是朝廷事无好坏,仅分利弊我们对于人才系统的评价,更多的还是要考虑对自身发展与个人的适应性腾讯和阿里的搏杀还在继续,谁能够笑到最后,一切都留给市场去评定,时间会给我们最公正的答案。
你的公司又具有何种基因呢?是书生类的人文关怀还是土匪类的进取精神呢?
欢迎投稿 ▍金旅客车投稿邮箱:jltougao@qq.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