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网课总结(教师招聘历史学科网课)原创
以德育教育为先导,以公民教育、认知教育及创新思维教育为侧重点,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形成历史学科自己的特色与个性。历史教学,必须形成历史学
历史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学科知识传递,而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以德育教育为先导,以公民教育、认知教育及创新思维教育为侧重点,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形成历史学科自己的特色与个性历史教学,必须形成历史学科的特色与个性。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规律,对其进行正确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具备良好的品行,培养创造性的思维以德育教育为先导,以公民教育、认知教育及创新思维教育为侧重点,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著名的历史学家白寿彝就曾把学习历史的首要任务界定为:帮助人们从青少年起一直到死为止学习如何做人,帮助人们理解做人的道理。
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功能,是历史教育最重要的、本质的功能
德育,简单地说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使学生形成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和平、诚实、谦虚、坚强、有毅力、勇敢等良好的思想品质。
历史课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历史课是除政治课外最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课程这就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进行德育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古今中外著名的政治家、发明家、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为一种新制度的建立、一种新技术的发明、一种新理论的诞生等进行不懈奋斗的事迹,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无不具有启发教育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中的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1],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民族的脊梁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首要内容只有对祖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产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之情,进而产生对创造祖国灿烂而悠久的文明和现代经济政治生活文明的人民的热爱尊敬之情。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群星璀灿,在创造物质财富,对人类文明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还创造了不朽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不仅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而且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不仅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通过讲授大量丰富的史料,教育学生在祖国优秀的文化宝库中不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进而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确立他们对祖国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学习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国际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侧重点世界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只是世界的一个部分,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民族想孤立于世界之外,单独发展都是不可能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用大量的、鲜活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十六世纪日本侵略朝鲜,明朝政府应邀派军援朝既帮助了朝鲜人民捍卫国家、民族独立,也让本国避免了日本的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的共同战斗更是说明在面对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敌人时,世界各民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在帮助了其它国家民族争取胜利的同时,共同敌人的力量被削弱了,本国、本民族的胜利也就有了保障不管是十六世纪明朝政府的援朝;还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西班牙纵队;1950年的中国抗美援朝等等史实,都说明国际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这些历史知识的学习都有助于我们的学生形成国际主义精神可以说历史又点燃了学生对危害世界和平的人、事的愤怒之火同时,也在学生心里埋下了国际主义的种子
革命传统的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国人民,应该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肆无忌惮地撕扯这块肥沃而又贫穷的土地,镇压敢于抗争的人民,中国人民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怀着“振兴中华”的豪情,艰难地探索着一条能够指引中国步入光明的道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虽然经过了英勇的斗争,还是失败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
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和英雄的人民军队这三大法宝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国人民才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当家作主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它是千万志士仁人经历了无数次曲折磨难用鲜血和生命探索得来的真理。
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之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