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奇秋翁遇仙记(秋翁遇仙记的主要内容)学到了
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56年的电影《秋翁遇仙记》,是我小时候看过的非常有意思的电影,挺简单的故事,但很流畅——共和国成立初期还能拍出这种比较
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56年的电影《秋翁遇仙记》,是我小时候看过的非常有意思的电影——共和国成立初期能拍出这种比较单纯的诗情画意,很令人惊喜。
此片通过片名就能够判断是一部神话故事剧。剧本由明朝人定稿。开头注明:改编自明人冯梦龙《今古奇观》中的《灌园叟晚逢仙女》——很简单的世界,清新又淡雅。
开头是一段直白的民歌,词曲都不算很好听,但配合着音乐与景致,观感十分甘甜畅美歌词赞美秋翁的美德,用山水画面衬托秋翁喜爱花木的个性虽然不是彩色,但效果不错——那个时代的黑白电影,总能流露出一种令人感动的美好。
江南秋翁爱花,住的茅屋很简陋,院中的花园却很大,还有池塘,连通外面的河水,池塘里,白鹅和鱼儿游动,荷花映照——讲真,导演吴永刚美术出身,镜头和场景都非常考究,小桥流水、茅舍花园,都十分有味道,一切布景充满了古中国之美。
生活在这等仙境里,我得说:秋翁赛神仙!
秋翁爱护花草,终日忙碌在花园中,二月十二,百花的生日,他在花盆里插上小红旗,保花四季平安一个人,看一棵植物,让人的心里洋溢善意,这种对大自然的亲近太久违了——善良淳朴的人民啊爱护花草,人人有责.……
秋翁爱花,看到富豪张衙内要把三年不开花的从洛阳移植过来的牡丹挖掉,便请求管家把花让给自己这个时候,坏心眼的管家嘴脸出来了——居然开口向秋翁要十吊钱 秋翁没犹豫,把卖货挣来的两吊钱全给了管家张霸,买回一棵已三年不开花,眼看就要枯死的牡丹。
他不知道管家在讹诈吗?知道!但为了救回牡丹,他一笑置之了。
秋翁精心种花这一幕,感动很多人——在烈日和暴雨下,既怕花晒着,又怕花淋着,真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什么叫爱花如命?就像秋翁这样子。难怪枯死的牡丹经他的手也能复活开花。
孩子们从秋翁的篱笆钻进去偷果子,太有意思了这群小孩子演得挺羞怯,有的口音听不大懂不过在顽皮之中,还是演出了几分天真比如:你来干嘛呢?我娘病刚好,想吃口新鲜的你是要摘秋翁的梅子吗?秋翁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啊可是他不在家啊。
秋翁跟小娃儿们的这场戏很好看秋翁先是教育孩子,花开一季,就像人在年轻的时候时光不长,我们不要白白地糟蹋了孩童扑蝶,秋翁也拦下他们,并讲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典故活着不能做夫妻,死了变成蝴蝶,我们还忍心扑它们吗?。
这种故事串联的感觉好棒。
憔悴欲死的牡丹被秋翁救活,此事传开后,上回讹了秋翁两吊钱的管家张霸又打起坏主意,但是这次借机敲诈未果,恨恨地走了。此人将起意陷害秋翁便埋下了伏笔。
秋翁月下独酌,欣赏牡丹,画面唯美,意境上乘。秋翁像对老友一样,频频向牡丹举杯致意,足见他是个多么有情怀的人。
花的主题总是十分可爱的,一间茅草屋,院子里却百花齐放——秋翁爱花、惜花,更加贴合文人的审美与心境,愈发衬得表演真挚朴实、影片朴素动人!黑白片看不出花儿的色彩,画质也略差,给人一种“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壁残垣”的遗憾。
但现在哪里能找到这种地方,没人打扰,像秋翁一样过一辈子呢?几乎成了奢侈的愿望!
牡丹仙子为何隆重出场,自然是见秋翁如此呵护此花,感动肺腑,于是飘然现身。
仙女齐舞的段落很有古典味。这应该算是“瑶池歌舞团”在倾情献演了。既然是改编自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的故事,电影中的仙女奇幻元素自然符合民间的向往,是一种想象性的寄托。
世外桃源也随时会被外力侵占——管家张霸唆使张衙内及一群帮闲去秋翁园里观赏牡丹在秋翁五彩缤纷的园内,张衙内任意饮酒作乐本片不是纯喜剧类电影,但各种恶人的形象设计和人物刻画却充满了喜感消瘦的奸诈,圆胖的横行霸道,贼眉鼠眼的则满是坏心眼儿。
我似乎明白了一点这部电影的人物设定——非黑即白,善恶分明,惩恶扬善的主题显而易见。不消说,这是导演用古装剧来暗喻现代。
这种戏,好人演得永远比不上恶人——张衙内,这个角色留给了声貌俱谐的演员关宏达,可谓坏得流油!其颐指气使的神气,几乎要溢于屏外。导演要表达的永远是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民间恶霸的厌恶。
张衙内高兴之下让秋翁把花园卖给他,秋翁哪肯答应,这一下触犯了张衙内,他指使众恶奴将花儿打得稀烂邻里乡亲相救这一幕,很耐人寻味——秋翁平时照顾邻里,关系都不错如今逢难,乡亲当然要出手相救但这些人也就是普通百姓的样子,眼见秋翁要被打,乡亲们一拥而上劝阻,但目睹秋翁最爱的牡丹花被砸烂,乡亲还是集体保持了沉默。
这场戏很有点“革命群众爆发”的味道,但及时止住了。
深夜,伤心的秋翁整理着被毁的花园。突然,牡丹仙子含笑出现在花丛中,飘然来到秋翁身后——电影不可避免带有浓重的舞台表演的味道。
牡丹仙子化作村姑与秋翁说话这场戏,应该是为了表现亲切的神情吧,一直少有表情的仙女,此处的眼神也变得活泛作为神话剧,看着片中人物的古朴装束,听着那时的话语腔调,头脑中不由慢慢浮现出了《神笔马良》的种种,实在太像了!。
仙女使用仙法,帮秋翁使落花返枝,让秋翁惊诧不已。这就是神力和幻想——特效做得也不错,就像30年后的《西游记》。此片后来被制作成连环画小人书出版,卖得特别好。
牡丹返枝的消息传出去,坏事的管家又知道了,随之告诉了张衙内。因为得不到花园的恼火,张衙内闻讯后,立刻诬告秋翁妖法惑众,并勾结官府,以妖法罪名把秋翁送到衙门,将秋翁下狱。
秋翁究竟有什么罪呢?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不过秋翁的抗辩符合他内在的性格逻辑——不向权贵屈服,是民间故事中正面人物的重要特征,但秋翁并不做“大义凛然”状,只陈述事实,阐明自己的无辜,对恶霸张衙内并无控诉之词。
受贿的贪官本想重判秋翁。不料花仙施法,扰乱公堂,引得众人一股脑打蜂,后来落在府尹的鼻头上,让官老爷陷入窘境,一时公堂混乱得很滑稽。
府尹让手下打秋翁,但是板子都打到官老爷的屁股上——打人不成反而自己被打!仙女对恶人的惩治过程和方法不仅富有想象,更令人忍俊不禁。
乡邻很关心秋翁,但毫无办法。只是想:仙女应该会出手相救吧……这是许多老百姓处理社会关系上力不从心的表现,也是他们的人生幻想:不做坏事,做个好人,刚直的性格,总是会得到上天的帮助吧?
幻想归幻想,在这部剧里,还是那句话,好人演不过恶人——张衙内来到秋翁花园,见牡丹重新凋谢, 居然下令火烧牡丹。真应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坏事真要做尽,不留后路,神仙也救不了他。
牡丹仙子在花中现身的神态很有神仙的威严,居高临下,冰冷肃杀,笑容轻蔑,语气沉稳。
花园突然狂风大作,瞬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张衙内招架不住,众喽啰四散而逃,丑态百出。这些搞笑的桥段让人想起周星驰的电影。
惩罚恶霸的现场渐渐有点像恐怖片。电闪雷鸣间,牡丹仙子赫然呈现出一副革命女将的神情,这次,人们对这个行事决绝,和首次出场很不一样的仙女,印象极为深刻。
仙女真够果断的,直接干掉祸根,撕得酣畅淋漓,作恶多端的张衙内被惩治——因躲避蜜蜂蜇人,张衙内被憋死在池塘内。做坏人,神仙也不会放过他。老电影就是要弘扬正义!
府尹大人因头疼下令把秋翁收押。牡丹仙子则现身牢房,告诉秋翁明天就可出狱 。接着找到府尹,在墙上写字亮明身份。
府尹立刻怂了,答应释放秋翁。救良民、惩罚恶官,好人好报,坏人得到惩罚。仙女警告贪官不得再为非作歹,并不疾言厉色——体现为一种教化观念,这种叙事更便于当时的普通民众接受。
获释的秋翁回到园内,只见蝴蝶飞舞,百花盛开…….这时,天空传来动人的仙乐,在祥云缭绕中,众仙女纷纷出现,她们轻展舞姿,漫声歌唱,说不尽的和平景象,看不完的美好春光。
在末尾近五分钟的段落中,导演吴永刚完整呈现了天庭众仙的花舞,光影造梦,古典而极富神韵同时新民歌自始至终地贯穿——唱段多为合唱(一头一尾尤为明显),强调民众力量和气势可农民没有革命,也没有造反,靠的是神仙的帮助战胜了贪官恶霸,完成正义的伸张——这就是隐藏的阶级表达。
——百姓无愁乐陶陶,但万事还是要由神仙解决。
一部充满正义感的古装奇幻剧,看的很过瘾世道不公,贵族体制,穷人只有被压迫的命运犹太人被压迫创造出了圣经,而中国人被压迫创造出了神话在那个以丑为美、破坏一切美好的时代,导演也只有借助神仙的帮助来阻遏群氓对美的破坏!。
所以不能说这种天外飞仙的幻想是懦弱的,这只是一部绕开政治的普通故事片作为大艺术家的吴永刚,表面上讲述养花老人遇恶霸的神话,实际暗合了人类社会过去、当代,甚至未来,很多真实的发生……..那时,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都很纯真,抛开现在社会的各种内卷,人们向往的都是同一种生活,一种心灵自由的生活——我们只需领略中国传统故事的魅力,就已经足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