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学什么课程(历史学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难以置信
在历史学专业学习是怎样一种体验?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设有历史学、考古学、考古学(文物鉴定)三个本科生专业方向,前两期对考古和文物鉴定学科概况已有介绍,今天,我们将介绍历史学的部分历史学专业听起来很宽泛,让大家对具体的学习内容、研究方向感觉很迷茫,本科期间历史学专业并不细分,开设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课程,希望大家对历史有通史性的认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研究生阶段,历史学设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共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A(国际关系史)、世界史B四个专业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历史学学习内容和未来方向,我们深度采访了中国近现代史专业陈寒煜、中国古代史专业朱笑言、世界史专业张天泽和国际关系专业张益偲四位同学,。
这四位是历史学2015级本科生,现在是历史学院2019级研究生,对历史学学习有深刻的体验,他们分享了选择历史学的动机,学习经验与体悟等诸多内容,干货满满,希望能对大家的选择有所帮助快来看看学长学姐们都说了什么吧——
Q1:当初吸引你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是什么?陈寒煜:首先是地缘吧我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而南京这座城市是中国近代史最重要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之一,近代史的烙印深深刻印在她的记忆中,屈辱、自强、荣光、悲怆……这些历史元素构成了其城市性格。
南京人从小在这种氛围中浸淫,往往天然地对近代史产生一种亲和感,想要去感受、想要去理解这是第一层原因其次是个人兴趣历史的主体是“人“,尤其是作为个体的”人“我们愈理解特定时代个体的行为与思想,便愈能准确地把握其时代精神。
而近代为距当下最近、最鲜活之一时代,活跃于其间之无数生命个体,其精神风貌跨越百年仍旧熠熠生辉因文献、掌故丰富,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把握近代人物的形与神,感受那个时代带给当下的直接影响阅读近代史时的生命感、熟稔感和欣羡感,是促成我选择近代史的第二层原因。
最后是基于现实考虑南大历史学院素以近代史科研实力强悍、师资雄厚而闻名既有沿传统政治史路径而继往开来者,亦有顺“新文化史“风向而独辟蹊径者,各领风骚张生、孙江、陈谦平、李恭忠、梁晨诸师,皆一时之选加之我院自。
张宪文老师修《中华民国史》起,近代史研究便具深厚学统,传承数十年而积淀愈加丰厚以上,是第三层原因朱笑言:我对历史的最初印象来自小时候听了很多古代史范围里形形色色的故事,算是自己对历史兴趣的启蒙到中学阶段有涉猎一些古代史的普及读物和入门的学术著作,本科四年的学习里也逐渐确定了自己对古代史方向的兴趣。
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虽然无法实现如此宏伟的目标,但希望可以为既往的历史精神文明的传承做一点微小的工作张天泽:世界史专业的乐趣,第一在于可以探索其他国家的文化社会,比如我是研究美国史的,但是我此前并没有去过美国,世界史学习可以拓开自己的眼界,关注到除了本土以外的世界并有系统的学习途径和研究方法;第二,我觉得世界史学习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现在自己和国家所处的位置,世界史不光是某一个国家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治学者可以从中国看世界,也可以看到世界之后再看中国。
张益偲:主要是个人兴趣原因,本科期间上了宋文志老师的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开始对国际关系这个学科产生了兴趣,三四年级选修了比较多国际关系和国际关系史方面的课程再加上我获得了推免资格,请教了很多老师后我还是决定选择国际关系专业。
Q2:你在学习这个专业的过程中,最让你感兴趣的内容有哪些?
陈寒煜:以课程而论的话,首先得说是孙扬老师所开之现代史课程严耕望先生有言,治一个特定时段历史者必须于其前后两段历史亦有相当之理解,否则,其研究就是孤立的、片面的近代史的影响贯穿时空,许多方面甚至辐射到了当下,所以了解现代史,进而对近代进行跨时段的追溯研究就很有必要。
孙老师讲课,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往往结合亲身经历,为你将一段历史娓娓道来,似旧时说书人一般,更兼谈吐幽默、逻辑清晰,听者无不为之折服另有梁晨老师所开之教育史相关课程,其人讲课治学颇具理工科色彩,以严谨精实为第一要义,做研究崇尚数据分析与理论创新,授课时会以冷幽默穿插于严肃讲学之间,听者为之会心。
朱笑言: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可能在政治、社会方面这些领域一般被认为是传统史学的正统王道之学,研究者甚多也不乏大家可以参考和学习的思路、方法很多,但相对的,可供后人再探索的领域也相对狭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前尚处在打基础的阶段,因此个人对研读原典类的课程比较感兴趣。
例如秦汉史课上对《汉书》诸志的研读以及对相应专题的学习,受益匪浅其次就是面对一个于自己而言的新领域进行学习例如中国历史地理课上对于历史地理学科的全面介绍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历史地理的内容,因此其研究视角方法都让我眼前一亮。
张天泽:因为我自己的研究领域是美国对外关系史,我觉得这个领域的学习最有趣的一点在于可以跨学科学习,除了本专业的知识,还可以辅以中国近代史、国际关系专业的课程,一方面来自本科期间多领域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来自和其他专业同学的交流、碰撞,所以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现在研究越来越碎片化,多领域学习更能拓宽眼界,形成独特的优势和认知张益偲:我觉得国际关系理论和一些具体的国际关系问题都很吸引我,理论可以丰富我们理解问题的层次,不同的视角可以扩展我们观察问题的广度比如上学期我学习了。
郑先武老师的《全球化理论概论》和舒建中老师的《政治学概论》,这两门课都是以全球化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中有代表意义的理论家及他们理论为中心展开的,龚洪烈老师的《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则是从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流派展开的,这几门课信息量都非常大。
刘立涛老师的《亚太研究》则主要是关注亚太区域内的联系和发展,由于本科期间学习的内容对亚太区域内各国的历史涉及较少,因此学习这门课对今后的研究也有很大帮助郑安光老师的《国际组织研究》则主要针对国际组织,从国际组织的发展史和主要的国际组织两方面进行介绍。
这些课程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图为张生院长、武黎嵩副教授、孙扬副教授讲座图片Q3:你现在对你所在专业的认识,与你进入这个专业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陈寒煜:我在进入近代史领域前,就对这个领域的广博和深厚做了相当之估计,也预想了可能遇到的困难。
现在算是一只脚入门的阶段,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近代史的体量,无论是研究领域,抑或是研究方法,琳琅满目,直叫人目不暇接,深觉自身知识之浅陋、识见之狭隘但亦得一种奋发的喜悦感,晓得此间有无数大家已做出精彩诠释,然我辈可开拓之范围却并不因此削减,采用外国史料、跨学科的研究路数等新的学术工具,此处即可成为可供青年学子大展才能的一片沃土。
相比之前的自己,或可说是知识上稍有增长,但同时却越加发觉自己的无知,求知、探索的欲望更加高涨朱笑言:其实没有一个断层式、颠覆性的认识本科四年以来的学习就是在为研究生阶段打基础学术研究最基本的原理是相通的,而进入新的研究生阶段以后,就是把以前广泛的关注点收回自己的领域之内,更加深入地探索和学习。
张天泽:在选择历史专业前,对历史的感兴趣仅限于历史故事、电视剧这些,认为学历史就是研究过去是什么样的学科,开始历史专业的学习后才真正明白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区别研究历史,不光要去伪存真,探究过去的历史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的学习,锻炼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解释历史中“为什么”,还有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历史叙述。
进入历史学院后,自己学会的远不是简单的背知识,学会的是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阅读史料,挑选史料为论题服务研究历史和自己认为的看历史小说、电视剧很不一样,又更繁琐、需要更多细致坚定的工作,也有更多自己提出问题、钻研思考的乐趣。
张益偲:我感觉自己此前对于理论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现在更加认识到这一点,需要尽快地补足理论上的短板此外,经过一学期多的学习,我认识到国关专业比我之前的理解更加广阔,与许多学科都有交叉,现实意义也比我所认识到的多得多。
今天主要介绍了同学们选择历史学的初衷和对所学专业的理解,下一期将会更深度的讲述在历史学的收获和体悟,敬请期待~
撰稿:李梓萌 张天泽受访人:陈寒煜 张天泽 张益偲 朱笑言美编:赵程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