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历史故事的成语)真没想到
作文写作,名家论述杂篇汇编古文拾遗、文言文古诗常识、常识汇编(持续更新)考前作文高中语文必修上理解性默写高中
作文写作,名家论述杂篇汇编古文拾遗、文言文古诗常识、常识汇编(持续更新)考前作文高中语文必修上理解性默写高中语文必修下理解性默写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理解性默写选择性必修上册挖空练习选择性必修中册挖空练习
选择性必修下册挖空练习高中部编新教材背诵篇目文言文必修10篇挖空训练选择性必修上中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练常见典故大全及其用法(100个)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1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2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3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4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5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6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7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8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9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10(终篇)91、相煎何急(曹丕、曹植)[释义] 煎:煮;何:多么;急:紧迫煮得为什么那样急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语出] 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帝尝令陈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正音] 相;不能读作“xiànɡ”[辨形] 何;不能写作“和”[近义] 煮豆燃萁同室操戈[反义] 和睦相处[用法] 用作贬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主谓式[例句] 这两个王子;年龄只差一岁;小时候总是亲昵地玩在一起当他们渐渐知道王位的利害时;就开始~的争斗了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 ( 曹丕 )尝令东阿王 ( 曹植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残杀或迫害清伤时子《苍鹰击?株连》:“是同根相煎何急” 周恩来 《千古奇冤》诗:“千古奇冤, 江 南一 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92、神机妙算(诸葛亮)[释义] 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语出] 宋?赵佶《念奴娇》:“妙算神机;须信道;国手都无勍敌”[正音] 算;不能读作“shuàn”[辨形] 机;不能写作“极”[近义] 锦囊妙计 [反义] 无计可施束手无策
[用法] 用作褒义常用在形容计策;智谋等方面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辨析] ~和“锦囊妙计”;都形容高明;巧妙的计谋~多指计策高明;奇妙或者能够识破对方的计谋;善于判断形势;“锦囊妙计”一般指具体的妙计;能解决突然困难;含有比喻性。
[例句] (1)犯罪分子再狡猾;也逃不过我公安人员的~(2)诸葛亮的~;使他常打胜仗[成语故事] 公元208 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的势力,一统天下刘备派诸葛亮去东吴联合孙权,共同对付曹操。
东吴的都督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总想把他除掉一次,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三天之内要造出十万枝箭,否则就会被斩首周瑜暗自高兴,觉得诸葛亮肯定完成不了任务,可以借机除掉他可是,诸葛亮早已想出了完成任务的办法他私下向鲁肃借了二十只快船,每只船上都立了一千多个草人。
第二天凌晨,诸葛亮趁江面上大雾笼罩,下令将草船驶近曹军水寨,装作攻打曹军的样子,这就是神机妙算的意思曹操看到这种情况,下令军队用箭射向对方霎时间,曹军一万多名弓箭手一齐朝江中射箭不一会儿,二十只船上的草人已经挂满了箭。
诸葛亮让船上士兵齐声高喊:“谢丞相借箭”等曹操明白时,诸葛亮的草船早已驶远了,曹操悔恨不已周瑜知道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后,万分感慨地说:“诸葛亮灵巧的心思已达到神奇的程度,我的确不如他啊” 这个故事在历史上叫做
“草船借箭”这个成语就是从此故事中引申出来的93、笔下生花(李白)[释义]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语出] 《花城》1980年第7期:“你们这些笔下生花的文人墨客,调查只不过是为现成观点抓例子罢了。
”[近义] 妙笔生花[用法] 补充式;作定语;指能写好文章[例句] 晚唐诗人杜牧才气过人,~,创作了许多诗文佳品,尤以《阿房宫赋》传诵千古[成语故事]相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在睡意朦胧中来到一座仙山,只见四周云海茫茫,云海之中矗立着一支巨大的毛笔。
看着这支毛笔,李白心想:“如果能得此巨笔,以大地为砚、海水为墨、蓝天做纸,写尽天下美景,该有多好啊!”正当李白浮想联翩的时候,只见一朵鲜艳的红花出现在笔尖部分,放射出万丈光芒李白一见不禁诗兴大发,脱口而出:。
“山涌玉毫架更奇,天公巧设是何时?若能借此生花笔,写尽人间万首诗”吟罢此诗,李白伸出手,想摸一下那支巨笔,没想到手还没触到笔杆,便醒了过来李白梦醒之后,决心遍访名山大川,寻找梦中仙境在游历过程中,李白深入了解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创作出大量不朽的诗篇94、胯下之辱(韩信)【题名】:胯下之辱【拼音】:kuà xià zhī rǔ 【解释】: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过的耻辱【例句】:你听说过韩信~的故事吗?【来源】:《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②怯耳。
’众辱③之曰:‘信能死④,刺我,不能死,出我胯⑤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⑥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注释】:①屠: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②中情:内心③众辱:当众污辱④能死:不怕死⑤袴:通“胯”,两腿间。
⑥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典故】: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的个子比我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并靠他们的人多势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韩信注视他一会,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子真的很小 【用法】作宾语;指极大的侮辱【相近词】胯下蒲伏 之后,韩信找到刘邦,把张良给他的推荐信呈上去,最后当上了大将军;如果韩信当初杀死那个小混混,杀人偿命,韩信也不会当上大将军,更不会帮助刘邦攻打项羽,一统天下。
【启示】: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 [示例] :李群玉《献王中丞》诗:“张仪会展平生舌,韩信哪惭胯下羞” 朱熹《次季通韵赠范康侯》:“年来生老大,甘此胯下辱” →如果您想添加一个新词条,请创建词条。
95、家徒四壁(司马相如)[释义] 徒:只;壁:墙壁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形容穷得一无所有[语出] 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正音] 壁;不能读作“pì”。
[辨形] 壁;不能写作“璧”[近义] 一贫如洗翁牖绳枢[反义] 丰衣足食家给人足[用法] 用于形容家境贫穷得什么也没有一般作定语、谓语、补语[结构] 主谓式[辨析] ~和“一贫如洗”;都形容非常穷困;一无所有。
但~偏重在“家”;“一贫如洗”偏重在“人”[例句] (1)毒品害得许多人~;一文不名(2)解放前;城市贫民穷得~;而且就连这“四壁"也并不是他的[成语故事] 汉朝的司马相如是当时一个有名的才子,不过他的家境很不好。
有一天,大财主卓王孙邀请他到家里吃饭,顺便让司马相如表演他的琴艺卓王孙的女儿那时候刚死了丈夫,名叫文君,对音乐很有兴趣当司马相如在宴会上弹琴时,知道文君也在场,就用音乐表达他的爱意宴会结束后,司马相如贿赂卓文君身边的人,希望他们能够帮忙转达他的感情。
结果,当天晚上,卓文君就离家出走到司马相如住的旅舍,两个人一起回到成都 可是回到司马相如的家,屋子里除了四面墙壁外,根本没有任何东西 他们生活得十分艰困,靠着朋友的帮忙,才在卓王孙家的附近开了一间酒店。
没多久,邻居们都晓得,卓王孙的女儿居然在街上卖酒!卓王孙为了面子,不得已只好送给卓文君一百名仆人和一百两黄金,让他们购买田产、房屋96、焚书坑儒(秦始皇)[释义] 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读书人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
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语出] 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汉书?地理志下》:“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正音] 焚;不能读作“fěn”[辨形] 坑;不能写作“炕”[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例句] 秦始皇时期;嬴政实施暴政;~;毁坏了大量文学典籍[成语故事] 公元前213年,有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摆席庆贺打败匈奴等少民族的大喜事。
文武官员全出席了有七十个在学术思想上有名望有地位的博士,也参加了这次宴会在宴会上博士的领袖周青臣举杯颂扬秦始皇的功德秦始皇听了周青臣的颂扬,连连夸奖周青臣道:“说得好!说得好!” 可是这番颂扬却触怒了另一些满脑子旧思想的博士们,有一个叫淳于越的博士,他听周青臣说分封制不好,郡县制好,心里十分难过。
便急忙对秦始皇说:“陛下!我听别人说,殷周两代的国王传了一千多年,他们分封子弟功臣做诸侯,那个制度本来就很好” 淳于越重提分封的事情,秦始皇听了心里很是厌烦他叫大家再议论议论,看看究竟是分封制好,还是郡县制好。
这时已经任丞相的李斯反对淳于越的谬论,并建议;史官所藏的书籍,凡属不是秦国的历史,全都拿来烧了;不是政府任命的博士官所收藏的《诗经》、《尚书》,而是私家收藏的一类书籍,一律焚烧掉,杜绝混乱思想的根源 于是秦始皇下令焚书。
其具体办法是:除了那些讲医药、占卜、种树一类的书以外凡不是秦国史官所记的历史书,不是官家收藏而是民间所藏的《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在命令下达三十天之内,都要缴到地方官那里去烧掉 秦始皇下令焚书,使得许多读书人非常反感,不仅那些有旧思想的人反对他的暴行,连一些在朝廷里享受着高官厚禄的博士,也在暗地里议论。
秦始皇听说读书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有的还逃走了,十分生气,决定狠狠惩治他们于是下令查办那些在背后诽谤他的读书人也不详细审问,查证核实,就叫人在咸阳城外挖了个大坑,把他们全部都活埋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目的是想统一思想,压制那些反对中央集权制的思想和言论,但他的做法太过分了,太残暴了。
焚书,既毁灭了秦以前长期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坑儒,又杀害了许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秦始皇是一个完成伟大统一事业的了不起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的皇帝97、囊萤映雪(车胤、孙康)成语】囊萤映雪,也作
“积雪囊萤”、“集萤映雪”、“聚萤映雪”、“映雪囊萤” 注音】náng yíng yìng xuě 【释义】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勤学苦读 【相近词】囊萤照雪 【押韵词】夙夜不解、停阴不解、针头削铁、废铜烂铁、趁热打铁、诲人不惓、尺兵寸铁、土崩瓦解、刃迎缕解、蝉蜕蛇解 【字词解释】囊萤:包着的萤火虫;映雪:利用雪的反光。
成语出处 1、“囊萤”典出《晋书?卷八十三?车胤传》:“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於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 2、“映雪”则出自《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成语故事[回目录]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98、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释义] 赔:蚀本;折:亏损比喻想算计别人;反而遭受双重损失[语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正音] 折;不能读作“shé”[辨形] 赔;不能写作“陪”;折;不能写作“拆”[近义] 损兵折将[用法] 用作贬义多用于心术不正的人必遭失败一般作谓语、补语[结构] 复句式[例句] 这回他投机不当;弄不好~;全盘皆输。
三国 时 东吴 孙权 要向 蜀汉 索回 荆州,都督周瑜定计,将孙权妹谎说嫁给刘备,借以把刘备骗到东吴留作人质,以便索回荆州 刘备按诸葛亮的对策行事,到东吴成婚后同夫人逃出东吴周瑜带兵追赶,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
此故事见于元曲《隔江斗智》第二折,又见于《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后世因以“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得利不成,反而遭受双重损失《照世杯?掘新坑悭鬼成财主》:“这穆太公因要寻取儿子回家,不料儿子寻不着,反送落一件日用之物,又送落一件生财之物……説是带累他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从此便怀了鬼胎,恐怕媳妇认真做弄手脚,那时候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刘白羽 《火光照红海洋》:“这件事还不仅说明 艾森豪威尔 和 杜勒斯 ‘赔了夫人又折兵’,而且它证明我们的人的一种无畏的自豪。
”99、路人皆知(司马昭)[释义]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语出] 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近义] 家喻户晓[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高贵乡公 卒”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沉、尚书王经 、散骑常侍 王业 ,谓曰:‘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后以“路人皆知”指某些人的用心、隐私等为人所共知清黄宗羲《御史余公墓志铭》:“尾大末强,路人皆知,不敢声扬,公独奋笔”《野叟曝言》第七二回:“ 秦檜之恶,路人皆知”100、百步穿杨(养由基)[释义]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
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语出]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羽)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正音] 穿;不能读作“cuān”[辨形] 杨;不能写作“扬”[近义] 穿杨射柳百发百中。
[反义] 无的放矢 [用法] 多用在书面语里;形容射击技术高明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例句] (1)在解放军战士中;能~的大有人在(2)他经过苦练;技术终于能够达到“~"的程度[成语故事] 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
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有管辖权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胁也更大。
周天子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白起停止进攻,并给白起讲一个故事苏厉介绍了一个应该向白起讲的故事: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
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采声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
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 “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这一来,喝采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就在一片喝采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他说:“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 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
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苏厉介绍的向白起讲了上面这个故事。
白起听后,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借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国的进攻这个故事还引申出另一条成语“百发百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