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介绍ppt(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没想到
新理论 | 新课程 | 新观点 | 新感悟
【作者简介】宋薇,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历史史料研读活动课的设计与思考宋薇【摘 要】史料研读活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中有重要意义这需要整合教材,设计史料研读活动专题,拓展课堂思维活动空间;需要适时进行阅读指导,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设计好学习成果呈现与交流分享的方式,在筹备演讲资料的过程中提升史料处理能力。
阅读过程中,“意义建构”的过程就是历史学科素养提升的过程【关键词】初中史料研读活动课;设计;思考初中孩子们普遍对历史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会踊跃起来叙述生动的历史故事、详细的数据和事件细节,时常会冒出新奇却又令人惊叹的联想和反问,在讨论和争执时一张张认真而严肃的小脸放射出“不得真理誓不妥协”的思辨精神,真是让我感动和欣喜!我在思考: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设计有价值、有深度且又能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史料研读活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初一第一学期结束时,全年级开展了“拓展历史学科技能:学会用方格放大法绘制地图——丝绸之路”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经教师教授,学会了科学的放大绘制地图的基本功在寒假期间,学生们用A3纸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尺寸准确,颜色美观,制作精良,优秀作品在年级走廊各班的墙报中展出,成绩同时汇入学期末学生的“平日成绩”一栏。
这次活动学生们参与很踊跃,完成的作品效果也不错初一下学期起,开启“专题阅读·学生课堂演讲”活动一、整合教材,设计史料研读活动专题,拓展课堂思维活动空间在初一下学期,为全年级设计了“史苑撷英·历史论文论著专题阅读·学生课堂演讲”活动。
在初二上学期,为全年级设计了“史海钩沉·历史一手史料专题阅读·学生课堂演讲”活动学生分组分专题进行课堂或课下的指定史料研读,史料由教师指定(篇目、数量);然后学生制作PPT进行课堂演讲,演讲频率为每周1次,演讲时间为课上8分钟(可在课前或课中进行,视演讲内容与教学进度的关系而定)。
学生“阅读·演讲”活动的专题进度配合初一下学期的教学内容进度由教师帮助学生整合教材中的重要章节内容,设计了有一定难度挑战的专题,有效的拓展课堂思维空间(专题内容见下表)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史苑撷英”史料研读专题。
组别课本内容演讲题目(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11.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通惠河与北京城22.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隋炀帝和唐太宗之比较33.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我看乾陵无字碑44.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寻找流传至今的“唐朝遗风”
55. “和同为一家”阎立本设计《步辇图》之我见66.开放与交流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影响77.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巡礼88.璀璨的文学艺术唐代绘画中折射的唐朝社会910.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北宋名相寇准之冷暖人生1011. 宋金南北对峙岳飞悲剧人生之深层社会分析1112.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宋代江南农家生活之四季描摹1213.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水浒传》中折射的市井生活百态1314.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元与清在统一全国后的民族政策之比较1415.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百家姓》各朝版本探源(体现印刷术出现和发展带来的变化)1516. 繁荣的宋元文化宋词中折射的两宋社会之兴衰1617.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
我眼中的《清明上河图》1718.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明清一位读书人入仕的冷暖人生1819.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解读《明朝那些事儿》中的戚继光1920.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巡礼
2021.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故宫建筑之细节赏析(建议亲历考察)2122.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天工开物》中的手工业生产技术插图选例、解读(最少选两例)2223.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之时代意义比较
2324.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康熙、乾隆的“眼”中的世“界”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史海钩沉”史料研读专题组别课程名称演讲题目1第1课:鸦片战争的硝烟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片段译读2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九(左宗棠传)》中关于“左宗棠收复新疆”部分的释读3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步步沉沦——对比阅读《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对大清帝国的影响4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难为李鸿章——《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八(李鸿章传)》释读评价
5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天演论》序言释读6第8课:辛亥革命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到《中华民国约法》——权力的比较:临时大总统与一步之遥的皇帝7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狂人日记》《祝福》精彩文段选读分析——“吃人”的封建礼教
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新青年·创刊词》诵读分析8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冷眼向沪——《申报》片段选读9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皇帝倒了,鞭子割了——分析1644年清军入关后颁发第一次“剃发令” 、1645年清军进军江南后再次颁发“剃发令”的内容及目的;对比分析“1912 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的时代意义。
10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校规读比看——黄埔军校与西点军校之比较11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的事情就是到36岁”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唐德刚著《张学良口述历史》片段选读12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张纯如 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序言译读(此书被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柯比称其是“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13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1940年7月22日,朱德、彭德怀、左权关于百团大战的预备命令”的阅读分析
14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邓小平1948年4月25日《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报告的阅读分析——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决策研究15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北平和平解放的意义——阅读分析《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1949年1月19日
二、适时进行阅读指导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进行史料阅读之前,先要帮助学生厘清两个问题第一,史料的类别初一下学期,“史苑撷英”,撷采英华,主要是教师选取论文论著的内容,学生进行阅读史料类别属于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初二下学期,“史海钩沉”,浩淼的历史之中,被岁月沉积遗忘的历史再翻腾出来主要是教师选取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学生进行阅读其二,阅读的分类如果以阅读理解效率的高低为标准,可以分为:精读、速读、略读、泛读。
如果以阅读的目的性和功能作用为标准,则可以分为:记忆性阅读、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针对初一下学期的学生,史料研读的训练重点包括:速读——从头到尾阅读全文,获取有用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略读——选择重点和要点式的概要式阅读。
属于记忆性阅读、理解性阅读的层次针对初二上学期的学生,史料研读的训练重点包括:精读——认真反复阅读,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做到透彻理解;略读——选择重点和要点式的概要式阅读属于记忆性阅读、理解性阅读的层次。
例如,初一下学期开学初,布置史料研读专题《唐太宗与隋炀帝之比较》教师提供6篇论文(说明全文阅读或是片段阅读)用于学生课堂分组讨论、思辨交流的论文资料,针对6篇论文设计6个思考维度全班学生分6组针对6篇论文、从6个思考维度讨论交流,最终推荐代表汇报思辨交流的成果。
参考论文资料、讨论的思考主题如下分组思考维度阅读的论文第1组历史人物的评价准则《论历史人物的评价——隋炀帝的评价为例》第2组隋炀帝的功绩《一个有伟大贡献的“暴君”——评袁刚》第3组隋炀帝是“暴君”,不是“昏君”?
《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辨_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第4组唐太宗眼中“隋炀帝的罪”《唐太宗的镜子——隋炀帝》第5组唐太宗的四宗罪以及被美化的原因《隋炀帝和唐太宗的“暴君”“明君”之辨》第6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论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兼论隋炀帝》学生通过教师指定的论文研读,思考:隋炀帝在史书中留下了“逆天虐民”暴君形象,但是他是不是“昏君”?他的历史功绩何在?白居易称颂唐太宗是“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的英明君王,但是唐太宗执政晚年是否做到了当初魏征提醒的“慎始慎终”?这两位帝王是否有可比性?如何客观、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
第5组初一15班郭子玮、王虹博两名同学以《唐太宗与隋炀帝之比较》为题,制作了PPT,梳理他们总结的两位皇帝的异同之处,从而学习客观、全面、历史性的评价历史人物项目视点一、综合对比1.介绍两位历史人物的书籍之比较 ——千古明天子与荒淫第一帝?2.影视剧中的人物扮相之比较。
3.视频中的人物影像之比较4.游戏、动画中的人物肖像之比较二、对比两位君王的相似之处1.出身2.血统3.家庭背景4.在家庭中的地位5.文学修养6.长相俊美7.谋位手段8.文武才智三、对比两位君王的不同之处。
1.纳谏与用人2.对待百姓三、筹备演讲资料的过程中提升史料处理能力开学初,教师组织用电子抽号工具来安排分组分组后,每一组抽取1个题目,即每人一学期只参与1个题目,任务量可控初一下学期,每班基本上有23个演讲题目可供抽取和微调。
抽签后,学生们要用较长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期间还可以组内协商或与教师协商,适当调整题目的范围和难度学生们针对所要演讲的问题,主动去收集、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主题提出各种思路设计并努力加以梳理整合。
整个过程中,学生探索研究的严谨态度、搜集和筛选资料的实际动手能力,都得到提升学生不断修改的word演讲稿,从一份杂乱的资料剪辑稿,慢慢的理顺思路,形成小组的初步设计在学生整合修改WORD演讲稿和PPT课件的过程中,渗透对团体协作精神、配合意识、沟通能力的锻炼,体现教师个别指导、因材因题施教的教育理念。
修改word演讲稿的内容框架,斟酌语言文字,培养严谨细致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学生正式演讲之前,审阅各组学生的思路架构,此时针对有困难的组(题目较难或是学生能力略弱)进行辅导,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事件对比,如何深层剖析事件和人物,如何将个人感想与介绍性的文字融为一体,等等。
也为PPT的制作打好基础,图片被分门别类,附上文字解释说明,确定有深度的设问,进行合理的总结和个人思想的阐发,这些都与最终的评价标准密切相关师生共同拟定评价标准(见下表)每次学生演讲前,由教师用电子抽号工具随机抽取本班的两位同学作为本次演讲的评委,每人一学期只担任一次评委,当堂打分。
学生的评价表与教师的评价表汇总计算,得出此次课堂演讲的分数,成绩同时汇入学期末学生的“平日成绩”一栏特别优秀的演讲作品将在其他班级做巡回展示、友好交流清华附中初中历史学科史料研读活动·课堂演讲评价表演讲学生班级:姓名:
、演讲内容:评价项目分值设定(满分100分)现场评分1、演讲内容丰富、准确;PPT中的图片和文字详略得当50分(四档:50/45/40/35)2、史论观点清晰、史评合理,能辩证的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20分(四档:20/15/10/5)
3、讲解生动流畅、有逻辑性;适当的提问台下同学,有序互动25分(四档:25/20/15/10)4、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5分(两档: 5/0)总分:_______________ 评价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
四、“意义建构”的过程就是历史学科素养提升的过程初一的学生们在班内就自己的演讲专题进行展示,整体都能做的材料翔实,大多数组的观点有一定的深度,还有三分之一的组能达到思考犀利、角度新颖、体系完备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十分突出,风趣幽默,还有临时创设的与台下同学的问题互动,演讲场面十分融洽有趣,每次演讲都成了学生们最期待的课堂教学环节之一。
初一学生演讲《明清一位读书人入仕的冷暖人生》
初一学生边演讲、边板书自己的设计思路《北宋名相寇准之冷暖人生》(还对比绘制了寇准和晏殊的不同人生曲线)史料研读活动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突破了学习的重点难点通过历史学科史料研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观点、风格、个性以及思维方式、研究成果,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的态度和能力,切实提升历史学科素养,最终实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主体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统一。
参考文献:【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何礼群.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历史教学设计与实施【J】.安徽教育科研,2007,(3).【3】祝华卫.建构主义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转变【J】
.历史教学,2002,(2).【4】崔岐恩,钱海娟,陈小萍.建构主义:新课程改革的灵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5】卢强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编辑:张 婕){关于我们}课改正能量 教研动力源NEW CURRICULUM RESEARCH邮发代号:38-345新理论 | 新课程 | 新观点 | 新感悟投稿邮箱:xkcyj2012@126.com 联系QQ:175918085 电话:027-87156875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