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历史档案馆(国家历史档案馆地址)没想到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x0aThe First Historical Archives of China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从1925年建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专业档案机构,是我国近现代档案事业的开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北京故宫西华门内,现有条件已不满足档案保存、展示需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一史馆新馆建设工程,有利于抢救和保护明清档案文化资源,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新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祈年大街,总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高45米。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专门负责收集管理明、清两朝及以前各朝代中央机构形成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前身为1925年成立的故宫博物院文献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专业档案机构2021年7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开馆。
馆内展出的大量珍贵档案,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老馆位于故宫西华门内
▲建筑形体生成逻辑建筑形体组成源于中国传统高台建筑的空间格局,主入口面向东侧城市主要干道,通过宽大的台阶,由二层进入主门厅为了减缓主体建筑对城市空间的压力,主入口做成内凹式,内凹入口的顶部结合以抽象的斗拱造型形成的叠涩,既突出主入口空间,又形成具有中国传统符号韵律的立面特征。
建筑造型并非采用古典建筑的手法,而通过简约的竖向构图以及暖色调的石材表面,其中镶嵌篆刻文样的雕刻石材,提现整体气势宏大,现代又不失文化品位的气质主体建筑一侧的副楼顶部以大片的玻璃内透藏书阁作为主要立面装饰,既丰富建筑立面细部,又隐喻这一国家历史典藏文库建筑的身份。
▲ 大门上方抽象斗拱造型形成的叠涩作为国家级典藏建筑,它除了满足明清档案的收藏研究之外,还有一部分功能要向公众开放设计考虑了与周边城市街道的关系,特别设置了专门面向公众的出入口,引导观众在参观明清档案的同时,体验感受其中的文化氛围。
图书与会议演讲空间的设置也表达了这座文化建筑本身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种开放姿态
▲裙房的一层文创和二层报告厅均可对公众开放设计团队前期通过《国际档案馆建设新情况新趋势》的专题研究和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档案馆功能组成量化分析,对档案馆功能的复合利用进行梳理并设计任务书进行修正建筑师积极介入展陈大纲的编制工作,根据档案特征不仅考虑文字档案,对舆图档案如最大的4.53×3.47m《大明混一图》,最长76m的《金沙江图》都细致考虑了各种展出场景。
结合热点事件充分挖掘空间和展陈特色,把诸如中外划界谈判、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涉疆、涉藏、中国南海主权等发挥重要的历史凭证作用的档案和舆图统筹考虑
▲部分文档和舆图展览的展出照片项目设计以研究为先导,围绕“档案保护挑战大与修复难度高”、“档案馆复合利用困难大“、“规划限制和复杂需求结合难”、“档案馆可持续运营挑战大”等问题,提出综合提升档案馆保护和活化明清皇家档案文物的能力、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强化当代档案馆复合利用特征、尊重祈年大街文脉环境的建筑造型与细节、目标前置的绿色设计等设计策略。
设计考虑环境文脉和城市肌理,设置院落让空间富有生气建筑整体风格舒朗庄重,大度雍容米黄色洞石纹理细腻,竖立的形象与红、绿头牌有所联想,又仿佛徐徐打开的奏折大门主入口的台阶和斗拱和进入中央大厅轴线,形成纲维有序,礼乐交融空间序列。
外立面的24枚玉玺纹样雕刻和入口铜门三角六棱窗纹样,暗合馆藏文物的来源特征裙房转角部位神似御书房的大片书架,表达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自身独特的文化气息
▲入口铜门
▲大厅
▲大厅楼梯
▲大厅走廊
▲柱头造型与纹样来自故宫“璇子彩画”通过石材浮雕形式呈现
▲玉玺的印迹通过石材浮雕呈现(从左至右为玉玺印章、CAD图、模型、上墙最终效果)
▲制作实体模型推敲比例和尺度项目信息项目地点丨北京市建筑类型丨文化建筑建筑面积丨99470㎡设计时间丨2014-2016竣工时间丨2020设计单位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单位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主持丨庄惟敏项目负责丨庄惟敏、张维、张红建筑团队丨庄惟敏、张维、张红、盛文革、龚佳振、雷思雨、曲扬洋、王越、解志军、康立桥、文德才、张博雅、王希尧等结构团队丨刘彦生,李青翔,李滨飞,李英杰,王彩玲,祝乐琪,王石玉,程进,田萌等
机电团队丨王磊,崔晓刚,潘敏,张松等(电气);贾昭凯,韩佳宝,于丽华等(暖通);徐青,刘福利,张伟等(给排水),郭红艳等(智能化)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THAD)成⽴于1958年,为国内知名建筑设计机构。
依托于清华⼤学深厚⼴博的学术、科研和教学资源,作为建筑学院、⼟⽔学院等院系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的基地,秉承“精⼼设计、创作精品、超越⾃我、创建⼀流”的奋⽃⽬标,设计⽔平在国内名列前茅现有⼯程设计⼈员1300余⼈,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程院院⼠6⼈,勘察设计⼤师4⼈。
设计并建成的⼯程已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优秀设计奖达六百余项,位居全国建筑设计机构前列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学建筑设计中⼼楼邮编:100084⽹址:www.thad.com.cn企划部电话:010-62789996
邮箱:thad_branding@thad.com.cn感谢关注《中国建筑设计作品年鉴》《中国建筑设计作品年鉴》于2004年创刊,已连续出版十六卷,系统收录了建筑设计行业涌现的中外优秀设计机构、杰出建筑师及代表案例。
记录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变迁历程,为行业提供准确、详实的行业信息资料【推精品精益求精 树大师不遗余力】
合作单位 Cooperator
电话:010-88151966/18610618860邮箱: zgjsmail@126.com
抖音号|1240869494视频号|建筑名人堂版权 | THAD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如需转载,请联系THAD企划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