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刘娥:历史中真实的刘娥
《大宋宫词》女主,宋朝第一位执政太后,历史上真实的刘娥。这位卖艺女出身的刘娥,何以能从风尘女子一步步走到太后宝座?又是如何在宫廷政治的汪洋大海中巧妙游走,成为垂帘听政的实际执政者?她究竟凭借何种过人的智慧和胆识,才能屹立于男尊女卑的宋朝,成
《大宋宫词》女主,宋朝第一位执政太后,历史上真实的刘娥这位卖艺女出身的刘娥,何以能从风尘女子一步步走到太后宝座?又是如何在宫廷政治的汪洋大海中巧妙游走,成为垂帘听政的实际执政者?她究竟凭借何种过人的智慧和胆识,才能屹立于男尊女卑的宋朝,成为开辟太后执政先河的佼佼者?。
一、低门出身步步为营蜀地自古就是多才多艺之地,也曾出过不少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丽刘娥就生于此地,父亲本是一介草莽之臣,效命于蜀中一小小边境重镇刘家虽不驻锡帐幕,也算是宦门勋戚,只是光景并不显赫刘娥自小就随父征战江湖,见多识广,加之天生英敏聪慧,儿时便识字读书。
只可惜连年战祸,刘家覆没殆尽待到刘娥年仅十岁,父亲便阵亡沙场,母亲亦难以承受打击而相继离世
一夕之间,刘娥成了816孤儿,只得投靠远在襄阳城的舅舅家谁知命途多舛,舅父舅母也在数年后相继去世眼见这个本已贫寒的家眷只剩下自己和表哥龚美两个无依无靠的孩童,刘娥只得硬着头皮,同表哥龚美携手在京城街头贩卖歌艺以维生。
起初,龚美用他那把嗓子在大街小巷唱一些小曲,而刘娥便拨动着一只长有珠穗的拨浪鼓为伴奏后来刘娥年长些后,开始和龚美一同在众人面前跳舞曲艺,以博得疲惫过路人的垂青和赞赏生活虽说窘迫,但是街头表演也算是一种能以自食其力的手艺。
身无分文的姐弟俩却也因此过上了相对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刘娥在大街小巷里的身姿和歌声引起了一位贵人的注目...二、绝代佳人引王子爱慕
那一年,宋真宗尚为襄王赵元侃时,已年过而立之年自幼便饱读诗书,博览群书,襄王对文人雅士、才子佳人向来怀着格外的敬重与钟情只是自小便深受父皇宋太宗的严厉教导,襄王对于后宫佳丽向往之心始终不曾放纵直到那一天,襄王遇见了街头卖艺的刘娥和表哥龚美。
那一日,襄王恰好外出巡视百姓生活俗语说"红尘滚滚几多况,争名夺利勾心斗角"然而在这群简朴善良的小民百姓中,襄王却看到了一股纯真的活力和热情尤其是那对在街头表演的姐弟,虽说是为了糊口维生,却也把一身本领发挥得淋漓尽致。
龚美声音嘹亮,唱将出来绝非等闲;而刘娥那动人的舞姿和曼妙的身段,更让人如痴如醉,心旌摇曳。襄王不由得心生好感,为两人在如此艰难环境下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折服。
就在襄王将要离开时,一阵馥郁的香风扑鼻而来,刘娥正跳着最后一支舞蹈她的舞姿妙曼婀娜,而那张俏脸上尽是青春朝气,实在是绝代佳人襄王不由得陷入沉醉,心中暗自赞许这位天生的舞姿能手更令襄王心生爱慕的是,刘娥那种不摆世故的单纯和率真更显其清新脱俗的气质。
襄王那颗久经世故而疲惫的心,在看到刘娥真诚朴实的微笑时不禁感到一丝动容就这样,襄王从街头卖艺的刘娥那里,重新找到了人生最初的梦想和动力而对刘娥,襄王也着实爱慕有加,不愿失之交臂可是事与愿违,襄王的父亲宋太宗坚决反对儿子娶这种出身低微的女子为妻。
宋太宗乃是一代智者,他深知皇室婚姻关乎国家万年基业,万不可操之过急
于是乎便有了后世传诵的一段佳话:襄王赵元侃曾顶撞父亲说:"朝中那些重臣的女儿,她们有显赫的门阀世家;而刘娥只有我一人可以依托"纵使宋太宗极力反对,最终还是被儿子的一片深情所打动,同意了两人的婚姻三、机智应对处境多变。
刘娥自幼饱经人世沧桑,早已见多识广。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机缘,她自然也不会手足无措。既然已然得到了襄王的青睐,刘娥自是要竭尽全力巩固自己在后宫中的地位。
可是她出身寒微,后宫之中自有诸多嫔妃出身权贵,岂容她这般草芥一般的下等人插足其中?有些妃嫔甚至已经生有皇子,借助娘家势力在后宫中颇有分量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刘娥自是谨小慎微,处处提高警惕她首先做的,便是主动与同出低门的舅姐龚氏联盟。
龚氏夫婿早年在边疆效力,不久便阵亡沙场,龚氏自那之后便寄人篱下在后宫中度日她虽无任何门阀世家可依仗,却聪明伶俐,对宫中阴暗面一清二楚有了龚氏这个知心人,刘娥也就放心大胆起来她没有刻意去巴结任何一派系,而是以和蔼可亲、温文尔雅的方式待人接物,赢得了不少宫人和太监的拥戴。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竟然险中求胜,获得了一些当朝重臣的青睐这些重臣原本都是出身权贵之家,本该与出身寒微的刘娥敬而远之可是刘娥处处为人谦逊有礼,事事体恤宫人太监,又能对国家大事提出中肯见解,自然而然就赢得了这些有识之士的欣赏。
他们纷纷在宋太宗和襄王面前为刘娥正名,称赞她才识非凡、为人处世极有分寸,切实配得上襄王的青睐宋太宗本来就对儿子与刘娥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颇有微词,听到这些话,心中的那一点芥蒂也就打消了大半于是刘娥这才逐渐获准进入宫中,与襄王相偕。
四、赢得宠信实权渐渐垂手可得继位之后,宋真宗对刘娥的宠信日甚一日。他不仅赐婚刘娥,册封她为德妃,更在两年后慷慨地加封她为皇后,足见对她的重视和珍视程度。
此前宫中还有不少妃嫔,见刘娥才德过人,威望日隆,也都恭顺有加,不敢有怨言就连宋真宗亲生母亲赵太后亦对这个出身低微却德才兼备的儿媳十分喜爱因此,刘娥在深宫中虽只是一介妃嫔,实则却拥有了难能可贵的根基和威望。
她颇有谋略,一开始先在宋真宗和太后面前表现得循规蹈矩,谦恭有礼;但私下里却和几位心腹妃嫔暗中勾连,设法打入朝野要津也许正是出于这般外柔内刚的原因,宋真宗对她宠信日深,经常不远千里就为了召见她甚至到后来,朝中大事都要先请教她意见,方可对宋真宗奏报实施。
宫中其他妃嫔渐渐也都失去了主导权,一些朝中重臣也不得不拥戴刘娥这个出身低微的皇后。毕竟,谁都清楚宋真宗对她的喜爱程度,想在朝中立足,若得不到她的支持,也难有作为。
就在大家还在观望刘娥会作何打算之际,朝野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那就是丁谓之乱丁谓原是宋真宗的一位幼年老师,却在后来被宠臣所陷,遭到诬陷勾陷宋真宗本不愿相信,但最终还是被谗言所惑,将丁谓贬为民籍这令朝野震惊,舆论哗然。
宋真宗本人亦因此耿耿于怀,夜不能寐于是他便将朝政大权暂时委托给了宠信已深的刘娥皇后刘娥接任这一重任后,顷刻间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政治手腕她不仅力排众议,洗清了丁谗的冤案,更在朝中整顿吏治,将一些奸佞小人连根拔起,重新树立了朝纲。
五、最后的辉煌与隐遁黄昏几经周折,刘娥终于从一介草莽走到了宋朝太后的宝座她手中掌握了当朝大权,举足轻重不过她并未因此骄横跋扈,反而更加谨慎行事,处处为国家民生着想作为当朝实权掌控者,刘娥明白军国无疆之重要性。
她在位期间,不遗余力地整饬吏治,从重用贤同时也大力扫荡奸佞,肃清朝纲
凭借其睿智过人的决断力,刘娥多次力保社稷,化解了不少国家骨干的危机后世有诗云"皇后再启文治路,驭马徘徊天下归"可见当时朝野上下对她的才能如何推崇她治理有方,廉洁奉公,深得百姓拥戴不少达官贵人见她如此,也都趋之若鹜,唯恐得罪了这位掌控朝纲的女主。
可惜刘娥在出身低微的劣势下,加之女主难以长治久安,到后来终究是力不从心,开始逐渐隐退朝政了宋真宗驾崩后,儿子宋仁宗继位宋仁宗对母亲刘娥当然也是无比敬重,可毕竟执政大权已不在她一人之手朝中的重臣也渐渐掌控大权,刘娥无可奈何。
为了避嫌,她只能毅然在深宫中隐居了后来宋仁宗去世,她的孙子赵桓继位,是为英宗皇帝不过英宗更是疏于问政,朝野大权都让渡给了宰相和党羽们刘娥望着眼前这一切,只有无限感慨她从一介草芥走到人生最高峰,再到后来万丈高空中跌落,跌至平地。
不过她终究是宋朝最为出色的一位太后,足以载入史册了临终前,刘娥还曾两度向孙儿英宗临刑说教,希望他能够重新振作干政,挽救一度岌岌可危的江山社稷。可惜劝告视而不见,她只得黯然长辞于世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