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的来源和历史:吴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和现状研究报告
吴姓,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据悉,在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建立了周部落。
吴姓,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据悉,在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
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吴县。
寿梦的第四子季扎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扎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
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 吴姓迁徙分布在秦汉以前,古代的吴国是在当今的江苏省无锡县一带,而此地也是吴姓的发源地但吴国灭亡后,夫差的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后还繁衍于江浙、安徽、山东、河南境内的一些地方。
隋唐时期,吴氏已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唐高宗时有吴姓将佐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吴姓将佐随王审知入闽,皆在福建安家落户宋明以后,吴氏称雄于东南,其中季扎的53世孙吴宣是后蜀驸马,家族显赫一时。
吴宣的5世孙吴吉甫是吴氏入粤始祖
吴氏迁居台湾始于1291年,入台第一人是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他奉命率6000人乘船"往使琉球"(即台湾)吴氏迁居香港,大约始于元代 吴姓在台湾为第七大姓台南县吴姓人最多,还有在嘉义、云林、彰化等明朝末年至清代,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有许多人前往澎湖、台北、高雄等地谋生创业。
现台北县新店安坑吴姓人家是于顺治年间从福建移居入台湾的打狗(今高雄市),康熙年间平和人吴凤父子到台等发展至今,其中最为显赫的一支是吴伯雄家族吴伯雄现任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委、台北市市长等要职,其家族号称吴氏"全台第一家"。
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到日本吴人东渡日本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吴氏在东渡日本的同时,还有大批人南迁,进入今越南地区其中季扎的50世孙吴权于939年称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独立王朝--吴朝。
南越政权最后一任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现在越南有二百多姓,吴姓为第六大姓东汉时有吴风进入朝鲜,发展至今,吴姓称为朝鲜143个姓氏中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明代以后,吴姓还有人移民南洋,迁至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新加坡以及泰国、缅甸等国,近代,又有人旅居欧美。
滑动查看更多
吴姓在历史上的名人吴起,战国时军事家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吴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
吴芮(约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01年),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他是第一个响应秦末农民起义的秦吏,项羽分封诸侯,吴芮被封为衡阳王;汉朝建立,改封为长沙王卒于公元前201年,谥“文王”吴汉(?—44年),字子颜,汉族,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吴道子(约680-759)唐代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画史尊称“画圣”吴权(898年-944年)南汉静海军节度使之婿,公元937年杨廷艺为牙将矫公羡所杀,翌年吴权从爱州(今清化)出兵击杀矫公羡939年,败南汉军于白藤江,称王,建都古螺(今河内西北,红河北岸,为原唐代安南都护,即交州),。
从而造就越南脱离中国统治,被后世视为古代越南独立建国的重要人物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吴权去世,享年四十七岁,在位共七年吴夲,(979-1036)北宋泉州同安(今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人,被民间尊为“神医”。
吴勉,(1334~1385)侗族,元末明初五开洞(今贵州省黎平县)人,吴勉起义首领吴承恩(约1500-1582)明代淮安人,小说家,被认为是《西游记》作者吴有性(1582—1652),字又可,汉族,吴县东山人。
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撰写成了全新的《温疫论》一书,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他以毕生的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在世界医传染病学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吴三桂(1612-1678)明末清初辽东人,
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
吴敬梓,清代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的杰出讽刺作家吴沃尧,清代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昌硕,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善书法,尤精篆刻吴其濬,清代政治家、科学家著有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吴昌硕(1844.8.1—1927.11.29)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
吴虞,学者,猛烈抨击旧礼教和儒家学说,胡适称他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吴姓作为大姓,在历史的发展中绵绵不息是难能可贵的,吴姓中的名人也是众多,可见吴姓的繁荣昌盛,而吴姓背后的由来,我们也应去了解和学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