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历史名人:潍坊历史名人故事简短
第一位、晏子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本名晏婴,姬姓(一说子姓),晏氏,字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谥“平”。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外交手段出名,号称齐国第一智贤之士。晏子的故事有很多,其
第一位、晏子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本名晏婴,姬姓(一说子姓),晏氏,字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谥“平”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外交手段出名,号称齐国第一智贤之士。
晏子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晏子使楚》这个故事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晏子的著作有《晏子春秋》,这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种历史典籍,成书于战国时期,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
全书共8卷,包括内篇6卷(谏上下、向上下、杂上下),外篇2卷,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司马迁非常赞赏他,还将其与管仲相比,就连孔子对他也是赞不绝口第二位、贾思勰
贾思勰(xié)(生辰不详),青州益都(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北魏、东魏时期大臣,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他研究了大量的古代农业文献和农谚,访问老农,考察农业生产的情况写成《齐民要术》一书,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这本书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其取材布局为后世的农学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据贾思勰建立了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被尊为“农圣”他精通农业科学,在复兴由于战乱而荒废的华北农业时,将旱地农业技术体系化,将动物养殖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农产品加工、酿造、烹调、贮藏技术等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他记载有许多农业技术的观察材料,重视对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分析,顺应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三位、公冶长
公冶长(公元前519年—公元前470年),又称公冶氏,名苌,字子长、子芝汉族,春秋时齐国人(一为鲁国人),今(山东诸城)人公冶长是孔子的女婿和弟子他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他终生治学不仕,鲁国国君多次聘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遗志,教学育人,成为著名文士。
公冶长为“七十二贤人”之一,名列二十唐朝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曾追封公冶长为莒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追封其为高密侯,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以“高密侯”从祀孔子。
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改封先贤公冶子第四位、刘墉
刘墉(公元1719年-公元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人称“刘罗锅”,山东诸城人他是清代乾隆时期大臣,政治家、书画家、文学家、史学家 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嘉庆九年(1804),刘墉善终于北京的家中,享年85岁死后得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刘墉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被誉为“清代书法第一人”,其书法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著有《石庵遗书》等多部著作。
刘墉之书尤善小楷,后人称赞其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刘墉还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辨,工书善文,名盛一时第五位、张择端
张择端(公元1085年-公元1145年),字正道,又字文友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张择端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后习绘画他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烟雨风雪图》和《西湖争标图》等。
最著名的作品是《清明上河图》,画中主要分开两部份,一部份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表现张择端的美术史地位可以说是由《清明上河图》奠定的。
清明上河图是表现北宋的「太平盛世」和「繁荣秩序」 他的作品风格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全景式构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人物生动传神,牲畜形态、房舍、舟车、城郭、桥梁、树木、河流无一不至臻至妙潍坊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区域文化特色鲜明。
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里生活定居夏商代,境内有斟灌、寒、三寿等封国周初,武王封太公望于齐,都营丘(今昌乐境内)春秋时期,潍坊属春秋五霸之首的齐国,是东海之滨的大国潍坊市在新中国成立前属清朝山东行省,莱州府潍县。
新中国成立后至1988年称昌潍地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