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怎么区分
五分钟了解完《资治通鉴》1. 基本信息:• 作者: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宝元元年(1038 年)进士,因不满王安石变法,曾在洛阳潜心修史 15 年,死后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五分钟了解完《资治通鉴》1. 基本信息:• 作者: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宝元元年(1038 年)进士,因不满王安石变法,曾在洛阳潜心修史 15 年,死后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此外,还有刘恕、刘攽、范祖禹等助修,司马光之子司马康也参与了部分撰修工作• 成书时间: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 年)始编,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 年)成书,历时 19 年• 书名由来:宋神宗认为此书可让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赐名《资治通鉴》。
2. 内容范围:• 时间跨度: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 403 年)“三家分晋”,下讫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年)“征伐淮南”,涵盖 16 个朝代、前后 1362 年历史• 卷数篇幅:全书共 294 卷、300 多万字,分为周纪、秦纪、汉纪、魏纪等多个部分,依朝代置十六纪。
3. 编写特点:• 编年体通史:以时间为线索,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能清晰展现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脉络• 史料丰富:网罗宏富,涵盖政治、军事、民族关系、文化、科技、经济等诸多方面,对政治举措、重大事件、战争、改革等均有详细记载。
4. 历史地位与影响:• 史学价值高:与《史记》并称“史学双璧”,是中国古代极其重要的史学著作,为后世研究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深刻的见解• 形成专门学问:当时和后世学者围绕该书进行踵纂、注释、订补、论断,形成了“通鉴学”。
• 政治借鉴意义:为历代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学习批注,对治国理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5. 思想主旨:• 鉴戒史观: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撰述,总结历史兴衰的经验与教训,表达对治国理政的意见,强调君主应明辨是非、任用贤才、以民为本、施行仁政等。
• 道德教化:倡导忠义、诚信、廉洁等道德观念,批评奸佞、贪婪、背信弃义等不良行为,具有一定的道德教化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