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的历史地位:司母戊鼎的历史地位是怎样的
科技日报记者 乔地长期以来,司母戊鼎一直被认为是中国青铜时代最大的青铜器,甚至写进了中学历史教科书。但10月10日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10周年之际
科技日报记者 乔地长期以来,司母戊鼎一直被认为是中国青铜时代最大的青铜器,甚至写进了中学历史教科书但10月10日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10周年之际,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获悉,他们已发现3个比制作现有司母戊鼎更大的范。
该站原站长、著名考古学家唐际根研究员断言:“司母戊鼎并非中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器!”至多可称为“存世的中国青铜时代体量最大、重量最重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司母戊鼎目前是我国首屈一指的文物,被作为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这件商王朝(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所使用的礼器,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公斤该器高大厚重,气势雄伟,纹饰庄重,工艺精湛。
它是1939年由安阳武官村的村民在耕地中掘出但经过持续90余年特别是近20年的发掘,考古学家们越来越多的发现正在颠覆这一历史定论这首先是陆续发现的3个范在殷墟苗圃北地铸铜作坊内,发现一件浇铸使用过的鼎范残件,出土时倒扣在地下,鼎口仅剩一半,但鼎口的长度完整。
经测算,其成品铜鼎的口部长度为117厘米,口宽不小于80厘米,分别比司母戊鼎多7厘米和2厘米这一尺寸显然略大于司母戊鼎的实测尺寸
孝民屯铸铜作坊出土的铸造大型圆形铜器的范芯座 中国社科院安阳考古站供图在殷墟附近的孝民屯商王朝通气铸造作坊,发现1件青铜器的圆形铸件,系用精选的泥土制成,很可能是1件铜圆鼎的内范测量表明,其口部直径158厘米。
“这是目前所见商代青铜器中直径最大的圆形青铜器”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解释同样在孝民屯铸铜作坊,考古专家还发现一件用于铸造青铜鼎足的陶模,其直径也大于司母戊鼎足直径,其足底直径约16厘米。
孝民屯铸铜作坊出土的铜鼎足模具 中国社科院安阳考古站供图此外,考古学家们还在殷墟西北冈M1001号大墓中发现了3件青铜 ,每件高度都在70厘米以上,其造型的精美,远好于司母戊鼎等其他铜器这3件青铜仅仅是M1001的劫余物品。
从另一个方面证明殷墟西北冈王陵大墓很可能使用比司母戊鼎更大更好的铜器随葬唐际根说,“已经出土的这些范,充分说明殷商时期曾经铸造过比司母戊鼎更大、更重的青铜器,这也是当时礼制的需求”专家介绍,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纪念生母而铸造的。
其腹部的“司母戊”三字铭文就是明证“母”是母亲,“戊”为母亲的庙号排序“司”字有两种解释按传统说法,“司”即“祭祀”,故“司母戊”可释为“祭祀母亲戊”但严格地说,“司”字的正确释读应为“后”故“司母戊”应为“后母戊”。
“司母戊鼎”当然也该称为“后母戊鼎”只是由于约定俗成,“司母戊鼎”的叫法保留至今古代“后”字的本义相当于今天的“崇高”“伟大”“后母戊”可直译为“伟大崇高的母亲戊”考古学家推定,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的铸造年代,相当商王朝第23位国王武丁在位时期。
武丁乃商王朝后期的中兴之主据甲骨文记录,武丁有三名“法定配偶”,其中一名即“戊”
专家们认为,商周时期,青铜礼器是等级、身份的象征,“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按当时的礼制来讲,国王的鼎应该比其王后的鼎要大,只是殷墟王陵大墓自西周时期开始就屡遭盗掘,周武王灭商后就曾把象征王权的九鼎迁到洛阳,现在殷墟王陵几乎空无一物,自然也就发掘不到象征商王权势与地位、且比司母戊鼎更大的青铜器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