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历史典故故事
说起西周的灭亡,人们都会想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各路诸侯看到烽火后,急忙率领军队前去勤王,可是当他们赶来时,却没有发现敌人。
说起西周的灭亡,人们都会想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话说西周末年,周幽王的宠妃褒姒不爱笑,周幽王为博得美人一笑,命人点燃烽火各路诸侯看到烽火后,急忙率领军队前去勤王,可是当他们赶来时,却没有发现敌人当褒姒看到各路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终于笑了。
周幽王很高兴,之后他又多次下令点燃烽火,诸侯们依然带兵前来,可是却没有敌人久而久之,诸侯们对周天子心生不满,也不再信任他后来,敌人真的进犯都城,周幽王再度命人点起烽火,可这次没有一个人带兵前来结果周幽王被杀,西周宣告灭亡,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这件事最早的记载出自司马迁的《史记》,然而这个故事有问题的,因为它是司马迁编造的,甚至可以说整整欺骗世人两千多年!“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是司马迁从《吕氏春秋》中截取的材料,并经过了“加工”在《吕氏春秋》中,周幽王是通过击鼓的手段,向诸侯发出求救信号的。
“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冠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而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将“鼓”改成了“烽火”然而目前没有任何资料证明,“烽火”这种报警系统在先秦就存在了,更别提西周时期,显然“烽火”是司马迁根据西汉时期的情况写出的。
而且还有一点,司马迁为了讲故事写的更圆满,给褒姒增加了一个特征,“褒姒不好笑”,但《吕氏春秋》根本没有提到这一点
《史记》是一部史书,但它具有非常高的文学色彩,其中有许多司马迁编造的东西在西周灭亡这件事上,司马迁将其归咎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显然是不对的根据考古资料以及相关史料,我们发现西周的灭亡并非这么简单,它源于一场权力的斗争,这背后确实有褒姒的身影。
周幽王的第一任王后是申侯的女儿,生下嫡长子姬宜臼,后被立为太子可是后来周幽王得到褒姒,又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伯服此时已经衰败的西周内部爆发了一场权力之争,周幽王与前朝老臣皇父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同时这里面还纠缠了另一场斗争,即王位继承人的争夺。
最终,皇父被迫归隐,而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姬宜臼出逃周幽王废掉了申后,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周幽王的举动,引起了申侯的不满,他与犬戎等结成联盟周幽王闻讯大怒,率领王师讨伐申国,结果兵败之后申国与犬戎向镐京进军,将其攻破,幽王被杀。
而就周幽王出兵时,许多诸侯都曾带兵勤王,比如说卫武公、鲁侯、许男、郑子等可是犬戎在攻破镐京侯,大肆杀掠,引起了申侯等人的不满,于是他与前来勤王的诸侯达成和解,将姬宜臼扶上王位,是为周平王之后各路诸侯保护周平王东迁,建立东周政权。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烽火戏诸侯”存在着诸多矛盾之处比如说“烽火”存在问题,此外诸侯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前来勤王的,还有就是周幽王亡国并非因他戏弄诸侯,而是源于内部的权力斗争,他废长立幼的错误决定参考资料:
1.《史记》;2.《竹书纪年》;3.《吕氏春秋》;3.《左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