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n架构(gcn架构和vega架构)干货分享
我知道大家可能不太喜欢这个话题,但是我还是想再说一说二手显卡。首先,我来讲一讲我买显卡的故事吧。大概是9年前
我知道大家可能不太喜欢这个话题,但是我还是想再说一说二手显卡。
首先,我来讲一讲我买显卡的故事吧大概是9年前,2015年1月,我装了人生的第一台电脑,那台电脑我的老粉应该都熟悉,我曾经不止一次提到过它,最初那台电脑用的是集成显卡,VIA的芯片组,有Win7的驱动,但我装的Windows8.1系统,连集显驱动都没有,进入开始屏幕都会卡一下,于是我狠狠心,去了一家电脑店,花了120元,买了一张像是从泥中拔出来的二手显卡(让我花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它从泥中擦出来,据说这张显卡的原主人是开豆腐坊的),型号是AMD的HD5670,但这张HD5670是比较特殊的Juniper核心的,比一般的HD5670多240个流处理器,显存是512MB的GDDR5,通过HM能够达到1GB的显存。
这张显卡对这台老电脑的提升是巨大的,不仅系统不卡顿了,而且还能够硬解视频几年后,这张显卡被我装到了一台电脑中,当二手整机卖出去了还是2015年,我买了一张N卡,型号是GT440,当时花了10元钱,当然这张显卡没有什么价值,因为是花屏的坏卡,相当于我花10元买了个散热器(当然这个散热器也没派上什么用场)。
再之后就是2019年了,2019年我买了人生中第一张新的显卡,也是唯一一张新显卡,是迪兰的RX580 8GB,花了1300元,当然这张显卡在我这的工作很清闲,就是亮机最后这张显卡在2021年挖矿热潮中让我2000元卖了,血赚。
2022年,因为没有显卡亮机,我在闲鱼买了一张R7 240,70元,现在这个亮机卡在给一台老电脑服务这张显卡虽然到我手上的时候就有点变形了,但是没有故障,缺点就是入门级产品没有视频编码器,而且视频解码能力比较差,最高只能解码H.264。
最后就是2023年春节后的一天,我斥巨资买了两张显卡,都是二手的,一张是RTX2070(微星的ARMOR),另一张是RX580 2048SP(蓝宝石的8GB白金版),看样子应该都是矿卡,但是一年过去了,都还没炸(这张RX580还扛过了我的5小时通用计算压力测试),证明我的脸还是很白的。
因为买过这么多的二手卡都没有翻车,所以我也推荐大家买二手,用一年不亏、两年保本、三年血赚!(话说这片头的废话是不是有点长了啊?)(空降成功!)二手显卡,我首推的就是RX580家族,要看一个东北小伙装机行不行,就看他会不会装RX580,RTX4090纯纯的废铁,就干RX580,省下来的钱全都买RGB!
RX580不用多说,“三潮元老”,哪次挖矿浪潮都没躲过去,所以基本上都是菠萝菠萝哒的矿渣(不要相信小黄鱼上的自用卡,当初RX580二手将近3000元的时候,谁不出二手谁就是缺心眼),但是矿卡也不一定会炸,而且200多元就算是炸了也不心疼。
RX580基本上都是非公版,一些非公版长得还是很好看的,迪兰的RX580稍微“杀马特”一点,而且大多数都是2槽半厚,可能对我这样的人(扩展卡插得比较多)不太友好,当初我买的那张RX580就是迪兰的战神,属于稍微有点丐的那种,现在要买的话,我更推荐买迪兰的恶魔,是所有RX580非公中频率最高的,几乎达到了其他品牌的丐版RX590的频率,价格也就300元左右。
但论好看,还是蓝宝石的最好,蓝宝石的超白金系列不仅只有2槽厚,而且还有极光特别版,透明风扇带蓝灯(就是这个蓝色的LED工作时间长了会变成原谅色),缺点就是贵,要比其他品牌贵近50元。
实在是想追求便宜的话,叉粪叉……讯景的黑狼也可以选择,就是丑一点,而且热管还没镀镍,看着颇有点“工业风”华硕虽然也有A卡,但是存在感不强,华硕也不是很上心,二手的华硕RX580都没有什么人卖RX580的衍生实在是太多了,都是Polaris核心,从最初的RX480、470、470D,到后来的RX580、RX570、RX560XT、RX580 2048SP,之后换12nm工艺,推出了RX590,但AMD搞了点骚操作,推出了个RX590 GME,实际上就是14nm的RX580的超频版,大家买RX590的时候一定要认准12nm,别高价买错了。
如果你对你的电源很有信心的话(或者对你的电源成天低功率摸鱼很看不惯),我推荐你直接上Vega,一代传奇,GCN架构的终极形态(GCN架构最高只能做到单芯4096个sp,只有Vega核心和之前的Fuji核心达到了这个水平)。
如果你的电源不到600W,那建议你上Vega56,功耗控制比较好一点,价格大概500元,砍砍价还能更便宜如果你对你的电源非常有信心,那可以试一试Vega64,实测峰值功耗高达1200W,当初还有不怕死的拿550W电源来带,结果喜闻乐见地触发OCP(电源过流保护)了。
Vega64甚至还有离心风扇版,我真的很难想象一个几百瓦的电老虎就用一个小风扇散热,噪音估计要上天
Vega56/64算是最名不副实的HBM2显存显卡,因为位宽只有2048,所以在显存带宽上根本就没有和同时代的GDDR5拉开太大的距离,相比后来的GDDR6更是没有优势,但是HBM2显存高集成度的优势让Vega56/64显卡可以做得非常短,对小机箱可能比较友好——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因为巨大的散热压力,Vega56/64显卡通常都非常长,散热器足足有PCB的2倍那么长,除了水冷型号,水冷的Vega64确实小巧,而且频率高,但水冷型号对小机箱又可能不那么友好,所以说,短个寂寞。
据说部分三星显存的Vega56可以刷Vega64的BIOS,提升性能(当然不属于开核,因为流处理器没有开出来,只是预设频率会高一点),当然我对此毫无想法,本来56的功耗就不低,外加体质可能差点,再加高频,真当我们东百人买不起电暖器啊?
Vega显然不是最后的GCN,最后的独显GCN是Radeon VII,采用7nm工艺,核心代号Vega20,所以功耗相比Vega64低得多,性能还更强,实际上R7的核心规模并不是GCN的极限,它只有3840sp。
它也是显存最大的GCN显卡,有16GB的HBM2但是R7的价格始终高高在上,现在还要千元以上,虽然它的性能不算差,但是一个矿渣还这么贵就不应该了,可能是因为存世量确实比较少
真正的最后的GCN是锐龙5000G系列的集成显卡,代号也是Vega,虽然规模小,但是8CU的Vega8也能完胜一众入门独显了,尤其是RX550,也差不多这个核心规模,但频率低很多AMD的GCN架构虽然看上去有点古老,但是优化做得却非常好,虽然第一款GCN显卡发布于十多年前,但是AMD对GCN显卡的驱动更新才刚停止,5000G系列锐龙APU的集显的驱动还在不断优化中,可以说AMD的GCN战10年,也因为不断优化,当初RX580和GTX1060性能差不多,现在RX580可以说比GTX1060强不少了。
GCN架构的显卡都有一个比较实用的特点,那就是支持实时视频插帧,借助BlueskyFRC,可以将视频补帧到60甚至更高,效果还很不错不知道为什么AMD在RDNA之后的显卡中放弃了这个实用的功能,好在GCN显卡的存世量非常大,估计再过10年都用不完。
by流石雪菜(Sasuga Setsuna)bilibili:@SasugaSetsuna微信公众号:@流石雪菜From Mizuiro-AquaMizuiro-Aqua 10th Anniversary!
Next Generations Light!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