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库(国学知识库范子计然)一看就会
范子计然 《范子计然》据传是春秋时代范蠡所著。 范蠡(生卒不详),字少伯,楚宛三户(今南阳)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和大商人。范蠡的著作今多已散佚,计
范子计然 《范子计然》据传是春秋时代范蠡所著 范蠡(生卒不详),字少伯,楚宛三户(今南阳)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和大商人范蠡的著作今多已散佚,计有《兵法》及《养鱼经》二书,于《文选》中可略见该二书引句晋人蔡谟之后因认为“计然”为范蠡著作之书篇名,因此相传有《计然》一书散佚,汉唐、三国等史料多以计然(计倪)为人名,清朝以前多数著述也认为计然为范蠡之师。
《范子计然》出自唐马总的《意林》一书,作者并非范蠡 计然传 计然者,蔡丘濮上人,姓辛氏,名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意林》引脱“亡”字,据《史记》集解补,《御览》引作“晋三公子”“博学无所不通(《意林》引无此句,据《御览》补。
)为人有内无外,形状似不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而知着(案〈文选.阮元瑜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注引“见微知着”四字”其行浩浩,其志泛泛(洪迈《容斋续笔》作“沉沉”“,不肯自显诸侯,阴所利者七国,天下莫知,故称曰计然。
时遨游海泽,号曰“渔父”,尝南游越(《意林》引无此句,据《史记》集解补),范蠡请见越王(案《史记》集解,《文选》注,《太平御览》引作“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利也”(马总《意林》卷一。
裴骃《史记》集解引至“公子也”下接“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文选.曹子建求通亲亲表〉李善注引略同,《史记》集解无“姓辛氏名文子”句,有“称曰计然”句,按二书所引“师事”句盖约下文意《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四引作“计然者,蔡邱濮上人,晋三公子,姓辛氏,名文子,博学无所不通”。
)范蠡知其贤,卑身事之,请受道,藏于石室,乃刑白鹬而盟焉〔《太平御览》九百二十四〕 内经 昔者,越王句践既得反国,欲阴图吴,乃召计倪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能取!山林幽冥,不知利害所在西则迫江,东则薄海,水属苍天,下不知所止。
交错相过,波涛浚流,沉而复起,因复相还浩浩之水,朝夕既有时,动作若惊骇,声音若雷霆波涛援而起,船失不能救未知命之所维念楼船之苦,涕泣不可止非不欲为也!时返不知所在,谋不成而息,恐为天下咎以敌攻敌,未知胜负!大邦既已备,小邑既已保,五谷既已收;野无积庾,廪粮则不属,无所安取,恐津梁之不通,劳军纡吾粮道!吾闻先生明于时交,察于道理,恐动而无功,故问其道。
”计倪对曰:“是固不可兴师者必先蓄积食、钱、布帛,不先蓄积,士卒数饥,饥则易伤重迟不可战,战则耳目不聪明,耳不能听,视不能见,什部不能使;退之不能解,进之不能行饥馑不可以动,神气去而万里伏弩而乳,郅头而皇皇,强弩不彀,发不能当。
旁军见弱,走之如犬逐羊靡从部分,伏地而死,前顿后僵与人同时而战,独受天之殃未必天之罪也,亦在其将王兴师以年数,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 越王曰:“善请问其方吾闻先生明于治岁,万物尽长,欲闻其治术,可以为教常,子明以教我,寡人弗敢忘。
”计倪对曰:“人之生无几,必先忧积蓄,以备妖祥凡人生或老、或弱、或强、或怯不早备生,不能相葬王其审之,必先省赋敛,劝农桑,饥馑在问或水或塘,因熟积储,以备四方师出无时,未知所当,应变而动,随物常羊卒然有师,彼日以弱,我日以强,得世之和,擅世之阳,王无忽忘,慎无如会稽之饥,不可再更,王其审之。
尝言息货,王不听臣,故退而不言,处于吴楚越之间,以鱼三邦之利,乃知天下之易反也臣闻君自耕,夫人自织,此竭于庸力,而不断时与智也时断则循,知断则备,知此二者,形于体,万物之情,短长逆顺,可观而已臣闻炎帝有天下,以传黄帝。
黄帝于是上事天、下治地;故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玄冥治北方,白辨佐之,使主水;太皞治东方,袁何佐之,使主木;祝融治南方,仆程佐之,使主火;后土治中央,后稷佐之,使主土并有五方,以为纲纪是以易地而辅,万物之常。
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于何有哉!” 越王曰:“请问其要!”计倪对曰:“太阴,三岁处金则穰,三岁处水则毁,三岁处木则康,三岁处火则旱故散有时积,籴有时领则决万物,不过三岁而发矣以智论之,以决断之,以道佐之。
断长续短,一岁再倍,其次一倍,其次而反水则资车,旱则资舟,物之理也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凡十二岁一饥,是以民相离也故圣人早知天地之反,为之预备故汤之时,比七年旱而民不饥;禹之时,比九年水而民不流其主能通习源流,以任贤使能,则转毂乎千里,外货可来也;不习则百里之内,不可致也。
人主所求,其价十倍;其所择者,则无价矣夫人主利源流,非必身为之也视民所不足及其有余,为之命以利之,而来诸侯,守法度,任贤使能,偿其成事,传其验而已如此则邦富兵强而不衰矣群臣无空恭之礼、淫佚之行,务有于道术。
不习源流,又不任贤使能,谏者则诛,则邦贫兵弱刑繁,则群臣多空恭之礼、淫佚之行矣夫谀者反有德,忠者反有刑,去刑就德,人之情也邦贫兵弱致乱,虽有圣臣,亦不谏也,务在谀主而已矣今夫万民有明父母,亦如邦有明主;父母利源流,明其法术,以任贤子,徼成其事而已,则家富而不衰矣。
不能利源流,又不任贤子,贤子有谏者憎之,如此者,不习于道术也愈信其意而行其言,后虽有败,不自过也夫父子之为亲也,非得不谏,谏而不听,家贫致乱,虽有圣子,亦不治也,务在于谀之而已父子不和,兄弟不调,虽欲富也,必贫而日衰。
” 越王曰:“善子何年少于物之长也”计倪对曰:“人固不同,惠种生圣,痴种生狂桂实生桂,桐实生桐先生者未必能知,后生者未必不能明是故,圣主置臣,不以少长有道者进,无道者退愚者日以退,圣者日以长人主无私,赏者有功。
” 越王曰:“善论事若是其审也物有妖祥乎?”计倪对曰:“有阴阳万物,各有纪纲日月星辰,刑德变为吉凶,金木水火土更胜,月朔更建莫主其常,顺之有德,逆之有殃是故,圣人能明其刑而处其乡,从其德而避其衡凡举百事,必顺天地四时,参以阴阳,用之不审,举事有鞅。
人生不如卧之顷也,欲变天地之常,数发无道,故贫而命不长是故,圣人并苞而阴行之,以感愚夫众人容容,尽欲富贵,莫知其乡” 越王曰:“善请问其方”计倪对曰:“从寅至未,阳也太阴在阳,岁德在阴,岁美在是圣人动而应之,制其收发。
常以太阴在阴而发,阴且尽之岁,亟卖六畜货财,聚棺木,以应阴之至也此皆十倍者也,其次五倍夫有时而散,是故圣人反其刑,顺其衡,收聚而不散” 越王曰:“善今岁比熟,尚有贫乞者,何也?”计倪对曰:“是故不等,犹同母之人,异父之子,动作不农术,贫富故不等。
如此者,积负于人,不能救其前后,志意侵下,作务日给,非有道术,又无上赐,贫乞故长久” 越王曰:“善大夫佚同若成,尝与孤议于会稽石室,孤非其言也今大夫言独与孤比,请遂受教焉”计倪曰:“籴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
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籴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故古之治邦者,本之货物,官市开而至”越王曰:“善”计倪乃传其教而图之,曰:“审金木水火,别阴阳之明,用此不患无功”越王曰:“善从今以来,传之后世,以为教。
”乃着其法,治牧江南,七年而禽吴也 甲货之户曰粢,为上物,贾七十乙货之户曰黍,为中物,石六十丙货之户曰赤豆,为下物,石五十丁货之户曰稻粟,令为上种,石四十戊货之户曰麦,为中物,石三十己货之户曰大豆,为下物,石二十。
庚货之户曰[禾广],比蔬食,故无贾辛货之户曰[艹/果],比蔬食,无贾壬癸无货〔〈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 阴谋 越王句践十年二月,越王深念远思侵辱于吴,蒙天祉福,得越国群臣教诲,各画一策,辞合意同,句践敬从,其国已富。
反越五年,未闻敢死之友或谓诸大夫爱其身、惜其躯者,乃登渐台,望观其臣有忧与否相国范蠡、大夫种、句如之属俨然列坐,虽怀忧患,不形颜色 越王即鸣钟惊檄而召群臣,与之盟,曰:“寡人获辱受耻,上愧周王,下惭晋、楚。
幸蒙诸大夫之策,得返国修政,富民养士而五年未闻敢死之士、雪仇之臣,奈何而有功乎?”群臣默然,莫对者越王仰天叹曰:“孤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孤亲被奴虏之厄,受囚破之耻,不能自辅,须贤任仁,然后讨吴重负诸臣,大夫何易见而难使也?”。
于是计倪年少官卑,列坐于后,乃举手而趋,蹈席而前进曰:“谬哉!君王之言也非大夫易见而难使,君王之不能使也”越王曰:“何谓?”计倪曰:“夫官位、财弊、金赏者,君之所轻也;操锋履刃、艾命投死者,士之所重也。
今王易财之所轻,而责士之所重,何其殆哉!” 于是越王默然不悦,面有愧色,即辞群臣,进计倪而问曰:“孤之所得士心者何等?” 计倪对曰:“夫君人尊其仁义者,治之门也士民者,君之根也开门固根,莫如正身正身之道,谨左右。
左右者,君之所以盛衰者也愿王明选左右,得贤而已昔太公,九声而足,磻溪之饿人也,西伯任之而王管仲,鲁之亡囚,有贪分之毁,齐桓得之而霸故《传》曰:‘失士者亡,得士者昌’愿王审于左右,何患群臣之不使也?” 越王曰:“吾使贤任能,各殊其事。
孤虚心高望,冀闻报复之谋今咸匿声隐形,不闻其语,厥咎安在?”计倪曰:“选贤实士,各有一等远使以难,以效其诚;内告以匿,以知其信;与之论事,以观其智;饮之以酒,以视其乱;指之以使,以察其能;示之以色,以别其态。
五色以设,士尽其实,人竭其智知其智,尽实,则君臣何忧?” 越王曰:“吾以谋士效实、人尽其智,而士有未尽进辞有益寡人也”计倪曰:“范蠡明而知内,文种远以见外,愿王请大夫种与深议,则霸王之术在矣” 越王乃请大夫种而问曰:“吾昔日受夫子之言,自免于穷厄之地。
今欲奉不羁之计,以雪吾之宿雠,何行而功乎?”大夫种曰:“臣闻:‘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川之鱼,死于芳饵’今欲伐吴,必前求其所好,参其所愿,然后能得其实” 越王曰:“人之所好,虽其愿,何以定而制之死乎?”大夫种曰:“夫欲报怨复雠、破吴灭敌者,有九术。
君王察焉?” 越王曰:“寡人被辱怀忧,内惭朝臣,外愧诸侯,中心迷惑,精神空虚虽有九术,安能知之?”大夫种曰:“夫九术者,汤、文得之以王,桓、穆得之以霸其攻城取邑,易于脱屣愿大王览之”种曰:“一曰:尊天事鬼以求其福。
二曰:重财币以遣其君,多货贿以喜其臣三曰:贵籴粟槁以虚其国,利所欲以疲其民四曰: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五曰:遗之巧工良材,使之起宫室,以尽其财六曰:遗之谀臣,使之易伐七曰: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君王国富而备利器。
九曰:利甲兵以承其弊凡此九术,君王闭口无传,守之以神,取天下不难,而况于吴乎?”越王曰:“善”〔〈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 富国 十一年,越王深念永思,惟欲伐吴,乃请计倪,问曰:“吾欲伐吴,恐不能破,早欲兴师,惟问于子。
”计倪对曰:“夫兴师举兵,必且内蓄五谷,实其金银,满其府库,励其甲兵凡此四者,必察天地之气,原于阴阳,明于孤虚,审于存亡,乃可量敌” 越王曰:“天地、存亡,其要奈何?”计倪曰:“天地之气,物有死生原阴阳者,物贵贱也。
明孤虚者,知会际也审存亡者,别真伪也” 越王曰:“何谓死生、真伪乎?”计倪曰:“春种八谷,夏长而养,秋成而聚,冬畜而藏夫天时有生而不敷种,是一死也夏长无苗,二死也秋成无聚,三死也冬藏无畜,四死也虽有尧、舜之德,无如之何。
夫天时有生,劝者老,作者少,反气应数,不知厥理,一生也留意省察,谨除苗秽,秽除苗盛,二生也前时设备,物至则收,国无逋税,民无失穗,三生也仓已封涂,除陈入新,君乐臣欢,男女及信,四生也夫阴阳者,太阴所居之岁,留息三年,贵贱见矣。
夫孤虚者,谓天门地户也存亡者,君之道德也” 越王曰:“何子之年少于物之长也?”计倪对曰:“有美之士不拘长少”越王曰:“善哉!子之道也”乃仰观天文,集察纬宿,历象四时,以下者上,虚设八仓,从阴收着,望阳出粜,筴其极计,三年五倍,越国炽富。
句践叹曰:“吾之霸矣善!计倪之谋也”〔〈吴越春秋.句践阴谋外传〉〕 杂录 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刑,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王充〈论衡.明雩篇〉引作“太岁在子,水毁、金禳、木饥、火旱”与《史记》引小异。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大饥夫籴,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稽着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史记.货殖列传〉〕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也是故,无道之君,及无道之民(案《太平御览》引“民”作“臣”。
),皆不能积其盛有余之时,以待其衰不足也(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三,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八十五,《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七引并同,〈文选.张平子东京赋〉注引首二句〈永明二年策秀才文〉注)东方多黍,南方多稷,西方多麻,(案《初学记》引作“东方多稻,西方多麦”)北方多菽,中央多禾,五土之所宜也,各有高下(案《太平御览》八百三十八引作“南方多稷”,又“五土之所宜也”句卷三十六引“夫地有五土之宜,各有高下”)。
高而阳者多豆,下而阴者多五谷〔徐坚《初学记》二十七,《太平御览》八百三十八〕 天者,阳也,规也地者,阴也,矩也〔〈文选.东京赋〉注〕 度如环无有端,周回如循环,未始有极〔〈文选.张茂先励志诗〉注引《范子》〕。
日行天,日一度,终而复始,如环之无端〔《北堂书钞》一百四十九,《太平御览》三,吴淑《事类赋》注一〕 日者,火精也;火者,外景日主昼居昼而为明处,照而有光〔《初学记》一,《太平御览》三〕 日者,太阳之精。
〔《北堂书钞》一百四十九〕 月行疾,二十九日、三十日间一与日合,取日之度,以为月节〔《太平御览》四〕 月者,水之精也;水者,内景月主夜居夜为明,夜者纪也,纪者内也纪度而成数〔《北堂书钞》一百五十两引,《开元占经》十一,《太平御览》四〕。
日者,寸也;月者,尺也尺者,纪度而成数也;寸者,制万物阴阳之短长也〔《太平御览》三〈广韵.入声.十月〉注引“月者,尺也”二句〕 风为天气,雨为地气风顺时而行,雨应风而下,命曰天气下、地气上,阴阳交通,万物成矣。
〔《太平御览》十〕 德取象于春夏,刑取象于秋冬〔《初学记》三,《白帖》三,《太平御览》二十三〕 《周髀》云:“冬至三光微,夏至三光盛”〔《太平御览》二十三〕 掩目别黑白,虽时时一中,犹不知天道也论阴阳有时误中耳。
〔《意林》一,《太平御览》三百六十六〕 范子问:“何用九宫?”计然曰:“阴阳之道,非独一物也”〔《意林》一〕 圣人之变,如水随形形平则平,形险则险〔《意林》一,《太平御览》四百一〕 古者,庶人老耆而后衣丝,其余则麻枲而已,故曰布衣。
今富者绮绣罗纨,素[纟弟]冰锦也绣细文而出,齐,上价匹二万,中万,下五千也〔《初学记》二十七,《太平御览》八百十五〕 人受命于天地变化而生:一月而膏二月而脉三月而胚,谓如水胞之状四月而胎,谓如水中[鱼假][虫麻]胎也。
五月而筋六月而骨,谓血气变为肉,肉为脂,脂为骨也七月而成形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李石《续博物志》〕 范子曰:“请问九田,随世盛衰,有水旱贵贱愿闻其情”计然曰:“诸田各有名,其自一官起始以终九官,所以设诸田、差高下。
始进退也假令一值钱百金,一值钱九百,此略可知从亩一至百亩,直是大之极也”〔《太平御览》八百二十一〕 千里马必有距虚〔〈文选.卷三十四.枚叔七发〉注引《范子》〕 范蠡乘偏舟于江湖〔〈后汉书.嚣传〉注引《计然》〕。
天者,变化、行精器者也令者,谓暴风雨霹雳也〔《开元占经》一百二〕 争者,事之末〔白居易《六帖》引范蠡曰〕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太平御览》一百八十九〕 范子曰:“尧、舜、禹、汤,皆有预见之明,虽有凶年而民不穷。
”王曰:“善”以丹书帛置之枕中,以为国宝〔《齐民要术》三,《太平御览》七百七〕 立夏,九十一日;立秋,凉风行,万物始实,白露降,毕极寒成也〔《北堂书钞》一百五十二〕物资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所以是一个人,家庭,村落,乡镇,县,市,省,国的头等大事。
只有这个大事经营好了相应的人才能幸福快乐,家庭才能和睦壮大,村落繁荣稳定,乡镇富裕强大,县才能互相扶持共荣,市才能强盛,省才能对国有所贡献,国才能在世界范围内独立,自主,主持正义,协同万国,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
经商活动,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的关于经商的案例流传,后来就有先贤对经商进行经验总结,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经商理论儒家虽然不谈经商但是它的修炼阶段的划分可以借用到经商领域中来的。
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商活动中需要很多技巧,而这些技巧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家之间,家与家之间,家与村之间,村与村之间,村与镇之间,镇与镇之间,镇与县之间,县与县之间,县与市之间,市与市之间,市与省之间,省与省之间,省与国之间,国与国之间,国与联盟之间,联盟与联盟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方法。
这个在中国战国时期的纵横家鬼谷子那里有很好的总结和运用至于直接的运用于商业领域,并专门谈论物资贸易,运用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来促进贸易,累积金钱的著作,则非《计然子》莫属“计然子名研,又称计倪、计砚,時人尊为计然子,春秋时莘人(今莘县人),知名谋士,学识渊博,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
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强吴,刷会稽之耻范蠡叹曰:“计然之策,十用其五而得意既以施国,吾欲施之家”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用“计然之策”三致钜富故言富称陶朱者,计然子之力也《汉书》谓“计然之策十,国用其策而得意,家用其策而致富。
”越国灭吴之后,范蠡离隐,文种伏剑,《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自是之后,计倪佯狂”《史记·货殖传》有记载“计然之策”的经济理论元早于西方经济学,后人尊计然为商业之祖,故称商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