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知识库网站(天涯知识库在线阅读)干货满满
“水猴子”是一种栖息于水体中的未知生物,作为一种民间鬼怪传说,与水怪、水鬼等民间叙事文本有着一脉相承的联
摘要“水猴子”是一种栖息于水体中的未知生物,作为一种民间鬼怪传说,与水怪、水鬼等民间叙事文本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互联网场域下的“水猴子”文本大致可以分为网络鬼故事、网络谣言和网络短视频三种类型相较于以口头、书面为媒介的传统民间叙事文本,网络“水猴子”文本主要呈现为四个特征:一是“反叙事”的倾向,成为高度倚重电子媒介的“当代传说”;二是诉诸于影像的说服力;三是巫魅色彩的消散,转向了科学证伪和大众娱乐;四是新媒介场域下叙事者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水猴子;民间叙事文本;互联网;短视频引言自2020年开始,生物科普博主“博物杂志”推出的《网络热传生物鉴定》[1]短视频系列,掀起了一波“水猴子”热潮,在新浪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等网络平台上火速蹿红。
该系列视频刚被推出后备受网友热捧,并形成了关于“水猴子”的话题讨论圈同时“水猴子”不仅在短视频场域中出圈,还跻身进入网络影视圈中,如《水怪》《水怪2:黑木林》《民间怪谈:水猴子》等以“水猴子”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在近几年相继出现。
“水猴子”并不是偶然诞生的网络词汇,更是一种在中国本土流传甚久的民间叙事文本在大多数人童年的记忆中,对“水猴子”的印象总是带着上一辈训诫的声音,如笔者的家乡温州就有一种类似“水猴子”的鬼怪传说,在温州本地称其为“河水鬼”:“河水鬼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鬼,生前是正常人,但是掉进河里淹死了。
它的尸体虽然被捞起来了,但是灵魂留在河里了,就幻作了鬼河水鬼长得和普通人很像,身上的毛又黑又长,有时候会坐在岸上哭泣因为在河里面呆的难受,日晒下雨就如同扫帚抽来一样疼,于是它就到河岸上把人拉下去替死如果有人淹死在河里,就千万别再去这个地方下水游泳了,河水鬼会拉你和它作伴的![2]”。
相较于以口语、书面为主要媒介的民间叙事文本,如今活跃于互联网场域中的“水猴子”,或是表现为怪异奇特的生物,或是呈现令人恐惧的灵异视频,又或是一场滑稽可笑的闹剧……完全打破了传统民间叙事文本的特质因此,本文着重探索的是“水猴子”如何在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下,既保留原有的文本特质,又根据新的环境去适应和变动,并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试图挖掘互联网场域下民间叙事文本发生的异变。
一、传统民间叙事文本中的“水猴子”从源头上探寻,与“水猴子”相关的叙事文本,最初来自人类对于水体的信仰和崇拜,是一种原始思维的体现从远古时期开始,水就成为了原始先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于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非常有限,无法解释变幻多端的现象,因此认为在水体中存在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操纵着一切。
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人们逐渐从对自然现象的崇拜过渡到对司水神灵的崇拜,如河伯、龙王、妈祖等水神、水怪或水鬼的形象,都是人类赋予水体人格化、神灵化的体现总体上,“水猴子”是扎根于中国本土的一种民间鬼怪传说,指的是一种类似水怪、水鬼等栖息于水体中的未知生物,通常以诱骗、蛮力等手段威胁人类社会,以达到淹死活人、替死投胎等目的。
虽然在目前的古籍文献中无法确切找到以此为名的记载,但是可以找到相关的叙事文本和原型,如“无支祁”说、“海和尚”说、“西江水怪”说、“河童”说、“毛人”说、“河水鬼”说等等,为“水猴子”文本的诞生埋下了深厚的种子。
这些文本主要通过口头和书面进行传播,它们的共同基础主要可以从形态和母题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一)形态:类似猴形或人形 这些叙事文本中的“水猴子”在形态样貌上多所重合,但在性情好恶上各有不同如《太平广记》中记载的“无支祁”(卷467)是大禹治水时期兴风作浪的淮河水怪,它被描述为“状有如猿,白首长鳍,雪牙金爪,闯然上岸。
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3]” ;《子不语》中“西江水怪”(卷16)则是以鱼鳖为子孙的一种水怪,“大如猕猴,金眼玉爪[4]”,擅长用尖利的爪子挠破人脑相较而言,“海和尚”(卷18)并没有太多的威胁色彩,体型上也没有那么巨大,“遍身毛如猕猴,髡其顶而无发[5]”,被做成腊肉后食用还可以保证一年不饥饿。
现代作家周作人笔下的“河水鬼”近似于日本河童,描述为“身体矮小,很像是一个小孩子,平常三五成群,在岸上柳树下“顿铜钱”,正如街头的野孩子一样,一被惊动便跳下水去,有如一群青蛙”[6](二)母题:“水猴/水鬼/水怪害人”
美国民俗学家斯蒂·汤普森曾定义“母题”为“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7],“水猴子”传说凭借“害人”这一母题,几乎可以涵盖从古至今各种水鬼、水怪等水下未知生物的叙事文本,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包容度,从古至今一直是处于不断更新、汲取新养分的状态,因此进入互联网场域后,呈现为多元的面貌。
在《子不语》《聊斋志异》等清代笔记小说中,一些“水鬼”故事并没有着重强调“水鬼”的外貌形态,反而突出其害人的手段、目的和应对策略,形成了纷繁复杂、独具特色的情节基干如袁枚《子不语》中“水鬼帚[8]”(卷2)讲的是溺死的水鬼幻化成扫帚诱骗过河人,强调的是诱骗的手段;“水鬼畏嚣字[9]”(卷9)讲到水鬼闻起来有羊臊气,并且惧怕“嚣”字,如果在船上闻到这种气味,就写一个“嚣”来避害,讲的是应对策略。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王六郎[10]”(卷1)的故事描述了一位水鬼与渔夫结识,最后放弃替死的机会,感动上天做了土地神的故事,突出了鬼与人相通的道德品质此外,中国上世纪50年代的“毛人水怪”谣言,作为“水猴子”文本谱系之一,其恐怖性和危险性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巅峰,典型内容是:“政府放出毛人”“要人眼、人心、奶头、卵蛋”“送苏联造原子弹”[11]。
直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入稳定秩序后,这场社会谣言才逐渐平息二、互联网场域下“水猴子”文本的多元呈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逐渐步入互联网时代,“水猴子”等民间叙事文本开始突破时空地域的局限,成为网友们广泛讨论交流的话题。
这些“水猴子”文本不仅不限于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笑话等文本类型,还包括现代社会中的网络鬼故事、网络影视、网络谣言、灵异视频、直播作秀等,在媒介上可以涉及口语、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一)网络鬼故事——作为新民间文学的“水猴子”
在天涯论坛、中国灵异网等网络平台中,有关“水猴子”的网络文本主要以“网络长贴”或“超文本链接”的形式出现如“天涯知识库”中,就收录了百余则有关“水猴子”“水鬼”的故事,并取名为“水鬼鬼故事”[12]。
这些故事在字数上由百余字到千余字不等,情节纷繁复杂,并介于个人轶事和网络小说之间,既有古代文人笔记小说中的类似情节,又加入了现代都市社会中类似真实事件的细节,可视为民间叙事文本步入信息时代后产生的“新民间文学”“网络民间文学”。
如《河水鬼的传说》一文围绕着主人公张国超的个人叙述展开,在炎热的夏季他与好友相伴去往水库游泳,而在回家后的好友相继离奇死亡,并使张国超回忆起童年时期爷爷讲述“河水鬼月圆之夜勾魂”的故事
(图1:天涯知识库中收录的“水猴子”鬼故事)(二)网络谣言——作为现存物的“水猴子” 截止2023年1月,以“水猴子”“水鬼”为关键词,可以从近十年的百度指数中可以得知,“水猴子”等话题在2014至2018年之间的讨论热度达到了顶峰,此期间留下的许多“水猴子”“水鬼”文本至今还活跃在互联网中。
(图2:近十年“水猴子”及“水鬼”的搜索指数,来源百度指数)这些高频转发的网络谣言,将一些来自异国他乡或是不常见的动物,如水獭、树懒、鼯猴、海兔、指猴、蝙蝠、马来熊等,以及一些手工制成的河童标本,误认或谣传为是“水猴子”。
在2015年4月初,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曾一度大肆转发关于“湛江发现水鬼”[13]的信息,微信公众号“湛江服务”的阅读量甚至高达10万+这则仅仅两百余字、具体到地点与细节的谣言文本,讲述了一只被当地称为“水狗”“水猴”“定风猴”的奇怪动物,捕捉于湛江吴川江心岛。
这只动物在水中力大无比,但是上岸后很快会脱水萎靡,因为身上的酶很贵重,可能是我国军方抓来研究的同时,该文本还配上了极富有真实性的图片——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奇怪生物,身体呈褐色,全身没有毛发,鼻子突出,四肢短小,确实与猴子有着部分相似之处。
后来经南京江宁公安官方微博“@江宁公安在线”的科普辟谣,指出图片上的这只“水鬼”其实来自马来西亚,是一只患有皮肤病、严重脱毛的马来熊
(图3:网络谣言“湛江发现水鬼”中的“水猴子”图片)(三)网络短视频——无中生有的“水猴子”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我国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明显,达9.62亿”[14]。
从这一庞大的用户群体中,可见短视频已成为了当今社会民众中最为广泛且最受欢迎的一种信息阅读方式,而“水猴子”这一高度普及型的民间叙事文本,也在短视频浪潮中全面开花1、网络影视短视频化的“水猴子” 自2019年至2022年,“水猴子”逐渐突破文学、短视频等形式载体,在网络影视中形成了一定主题的延伸拓展。
《水怪》(2019)、《水怪2:黑木林》(2021)、《民间怪谈:水猴子》(2022)等作品中,借用影视化妆和特效技术,逼真的呈现了现代人眼中的“水猴子”形象,虽然在故事上更多借鉴“水猴子”传说的传统叙事文本,以视觉上的惊悚来吸引观众,展现了民间传说影视化的一种可能性,以及“水猴子”在当下的普及度。
同时,这些影视作品为众多短视频生产者提供了大量的影像素材,并卷入“影视作品短视频化”的讲解浪潮中
(图4:影视海报《水怪》《水怪2:黑木林》《民间怪谈:水猴子》)2、故弄玄虚的“水猴子”短视频 相对于影视作品,短视频在时长上更为短暂,需要在几秒钟内迅速抓住观众的眼球通过的剪辑和渲染技术,一些短视频生产者或是通过将日常记录视频摇身制作变为灵异视频,或是转载曾经出现在谣言文本中的影像图片进行再创造,从而唤起短视频用户的关注。
如抖音短视频用户“小新带你看世界”[15]曾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画面的正上方写着“世界十大未知恐怖生物”几个大字,视频中一群身披棕色长毛的巨型怪物在某礁崖边吹奏着笛子,旁白解说词说道:“近日,一个旅行团在探索一座无人岛屿时,意外目击了令人惊骇的一幕,当时,一群游客们正在海边的礁石间游玩,不远处突然传出一声奇怪的尖叫声,声音异常刺耳,人们顺着声音传出的方向,在一个洞穴附近看到了这些未知生物,他们当时似乎进行着某种聚会,这些神秘生物近乎于人和猴子之间,能够向人类一样用两条腿行走,科学家推测他们,可能是人类的早期祖先之一,目前还无法确定他们究竟是什么。
” 事实是,这些怪物是挪威艺术家托里·维罗纳斯(Tori Wranes)参加第一届泰国双年展国际艺术节的行为艺术作品《NAAM YAI》[16],她与自己朋友穿上自己制作的服装,装扮成挪威神话中的山怪形象,期间被一些不明真相的游客拍到进行传播。
(图5:托里·维罗纳斯《NAAM YAI》,2018-2019 )3、哗众取宠的“水猴子”视频 短视频内容生产大致可以分为OGC(职业生产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和UGC(个人用户生产内容)三种类型,大多短视频生产者并不是职业的创作者,而是通过直播或频繁更新的方式,以达到引流、涨粉、带货等目的。
这些视频的共同特征是:日常化的场景,画面质量较低,夸张的语言和作秀式表演 如@鹏鹏哥哥[17]是一位来自吉林省长春市的抖音博主,2018年11月,他在账号中连续更新了26条视频,用来记录工人们在工地挖水沟时抓捕“水猴子”的过程,使用日常拍摄记录与旁白的方式,制造了一场无中生有的“水猴子”捕捉事件。
而@小逸优选[18]则是一位在野外设置陷阱的带货博主,他的视频中除了用陷阱抓捕鳄龟、鲤鱼、泥鳅等日常生物,还使用了猪肝、野鸡、猪蹄等食物去抓捕“水猴子”一类的未知生物这些有关“水猴子”的视频的点赞量远远超过了他们日常视频的平均播放量。
(图6:抖音账号“鹏鹏哥哥”“小逸优选”)三、互联网场域下“水猴子”文本的解构与重塑从口语、书面到电子媒介等一系列媒介演进中,以“水猴子”为例的民间叙事文本从未处于静止、单一的状态,而是随着媒介的演进不断适应,甚至反过来对原有文本进行解构和重塑,包含着新旧媒介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一)反叙事:从“民间传说”到“当代传说” 狭义上,“水猴子”是一种民间鬼怪传说广义上,“水猴子”是一种混杂的叙事文本,兼有神话、传说、故事、谣言、小说等形态传统民间叙事文本中的“水猴子”,大多数有一个具体的、稳定的叙事框架,即使相关的异文纷繁复杂,也多有一个主题性的叙事逻辑,如“水鬼害人”“水鬼替死”等。
网络文本中的“水猴子”,或是致人死地的生物谣言、或是毫无头绪的诡异视频,或是一场博人眼球的闹剧,几乎没有固定的叙事模式和情节基干,甚至连“水猴子”这个主体也模糊和解构了,万物皆可被识别为“水猴子” 这一“反叙事”倾向是“当代传说”的显著特征。
所谓“当代传说”,又被称为“都市传说”,指的是“一种篇幅短小而高度易变的叙事类型某些情况下,它甚至仅仅呈现为一个叙事性的故事梗概,没有固定的文本,没有程式性的开头与结尾,也没有艺术性的叙事形式[19]”互联网场域中的“水猴子”文本可以被视为一种高度倚重电子媒介的“当代传说”,在个人叙事、笑话、鬼故事、谣言、灵异影像等形态中跳进跳出,既能够融合各类水鬼、水怪故事,又在新媒介中解构约定俗成的叙事模式,成为独立存在、游离的“水猴子”文本。
(二)从口头到屏幕:影像的说服力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水猴子”文本,涉及到了本体和形态层面,本体上可能是生活在水域地带的妖怪、鬼神或是某种现存的生物,形态上则类似人形或猴形,声音语调上和人类相似,拥有四肢和五官、长爪长牙长毛等等。
以口头为媒介的民间叙事文本中,主要凭讲述者生动的即兴表演,通过语音语调、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来唤醒听众的想象力,共同构建“水猴子”的形象 从古代文人笔记到网络鬼故事、网络谣言、网络短视频,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文字的骤减、影像的介入。
如“天涯知识库”中的百余则“水鬼鬼故事”多依靠大量的文字叙述来建构“水猴子”,而到了“网络谣言”阶段,呈现为简短、轰动性具有致死性的语言配上诡异的生物图片到了当今短视频盛行的阶段,通过音乐的渲染、解说词的夸大、剪辑效果的魔化,将影像的视觉轰动性推向了高峰,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将观众带入某种情境中。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世界图像时代》中说到“世界被把握为图像...这样一回事情标志着现代之本质[20]”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观看提供了其他感觉所不能提供的确定性,原本无法用具体事物说清楚的“水猴子”,开始被生物图片、手工艺品、灵异视频代替,正是视觉影像使得“水猴子”的真实存在更具说服力,似乎影像才是证明“水猴子”存在更为有力的存在。
(三)祛魅·娱乐:民间叙事文本的新转向 “水猴子”等民间叙事文本的诞生,皆基于崇拜、信仰等巫魅因素作为内在动因,才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而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信息的普及下,人们基本可以凭借常识对“水猴子”进行祛魅和辟谣。
曾经用来训诫、恐吓孩童的事物、不可提及的生物不再令人恐惧,来自巫魅世界的神秘性和威慑力也开始消解,这是人们理性思维上的进步,也是民间叙事文本从神秘主义走向理性主义,从神圣化走向平面化的过程 短视频视域中的“水猴子”文本大体可以置于后现代语境中进行探讨,而后现代主义的一大特征便是“娱乐性”。
哗众取宠、作秀闹剧式的“水猴子”文本的出现,是因网而生的典型案例,充分体现了当今网民猎奇、娱乐的心理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说道“这是一个娱乐之城,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21]”虽然波兹曼主要针对的是电视媒介,却毫不违和的寓言了今天的“短视频时代”媒介变革的背后隐喻着当代社会的价值取向,反映又控制着文化、审美和社会结构如何在短时间、低成本的条件下制作出高流量的账号是当今许多制作者最关心的问题。
显然,对于持有娱乐和消遣观念的用户来说,有深度的、烧脑的文本并不受人待见,视觉上的猎奇娱乐反倒成为了一条制作者和用户之间的“双赢”路径(四)新媒介场域中的“讲故事者” 德国学者瓦尔特·本雅明曾在《讲故事的人》一文中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口头叙事文本形容为“讲故事的艺术[22]”。
曾经,“讲故事的艺术”是一种面对面传播的即兴文本,编织着人们的集体经验拥有讲故事能力的人,多为巫师、长老、老一辈人群,拥有绝对的权威,听故事者即使有反馈的权利,也无法完全质疑或代替讲故事者,因此呈现为单向接受的传递。
然而在新媒介时代,“传-受”关系发生了逆转,呈现为双向的、颠倒的关系,这在20世纪以“读者”为中心的趋势中已经初见端倪如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网友们可以在评论区随时对视频内容进行补充或反驳,并拥有举报、拉黑、点赞、评论或是转载等互动方式。
这意味着“听故事者”也拥有了“讲故事”的能力,业余作者的创造力得到了释放普通大众参与到了叙事文本的生产中,不再限制身份、阶级、年龄与性别而这一趋势,使得当下“水猴子”文本增添了包含着更为丰富的、个人经验的叙述,体现了网友们自发的能动性,促进了各类民间叙事文本的交流。
结语几千年历史沉淀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们体现了某些不朽的意识和永恒的主题,展现着时间所无法冲刷的强大生命力它们带着先民们对世界的解释与看法,带着超自然的信仰与崇拜,带着心灵上的抚慰和平息,从古至今活跃在我们的记忆中。
民间叙事文本从来不是孤立的文本,“水猴子”作为进入互联网场域的文本案例之一,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值得研究的线索在笔者对“水猴子”文本长达三年的观察与思考中,一些收集到的网络文本频繁出现被删除或修改的不稳定性中,这也为以网络文本为基础的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性。
随着新媒介的不断演进与更迭,民间叙事文本的留存与生成问题,仍然是一个值得追问和思考的领域此外,还需警惕的是,当民间叙事文本转化为滑稽可笑、粗糙猎奇的网络奇观时,这些文本是否还具有民间叙事文本的特性?在当今的短视频平台中,涉及到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短视频文本已经屡见不鲜,总体趋向于一种同质化、流水线生产的状态。
这与短视频低成本、低门槛、易于制作等媒介特性有很大关系凭借剪辑、特效、背景音乐、字幕、旁白和解说词等手段,短视频能够迅速构建某种视觉奇观,抓住潜在受众并获取流量“水猴子”逐渐被算法所控制,一旦形成固定的视频类型,带来的可能就是一味追求娱乐、没有鲜活力的文本。
你的方言中,水猴子怎么说?参考文献[1]注:《网络热传生物鉴定》是《博物》杂志于2020年4月开始推出的短视频系列,账号名称“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抖音号: wuqiongxiaoliang,截止2023年1月已更新46期,网址为
https://v.douyin.com/LwTDpTK/ [2]注:采访对象:CCY,75岁,农民;访谈人:李洁莉;访谈时间:2021年3月11日;访谈地点:受访人家中[3][宋]李昉,《太平广记》,北京:团结出版社,1994年,第2262-2263页。
[4][清]袁枚:《子不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184页[5][清]袁枚:《子不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209页[6]周作人:《看云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第56页。
[7][美]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郑海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499页[8][清]袁枚:《子不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26页[9][清]袁枚:《子不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104页。
[10][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7-9页[11]李若建:《谣言的建构:“毛人水怪”谣言再分析》,《开放时代》,2010年第3期[12]注:天涯知识库《水鬼鬼故事》,收录了百余则故事,网址为http://book.sbkk8.com/gushihui/shuiguiguigushi/。
[13]注:微信公众号“湛江服务”,《在湛江捉到了一只水鬼,请围观!》,发布时间为2015年4月7日,网址为https://mp.weixin.qq.com/s/pF_B9v_4zDUUOGtBjKBzEw
[1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时间为2022年8月31日,网址为http://www.cnnic.cn/n4/2022/0916/c38-10594.html
[15]注:抖音账号“小新带你看世界”,《世界十大未知恐怖生物》,发布时间为2020年5月5日,网址为https://v.douyin.com/eVBuskp/,目前该视频已被删除 [16]注:作品见艺术家个人网站:https://www.toriwraanes.com/naam-yai。
[17]注:账号名称“鹏鹏哥哥”,抖音号:633871739,有关“水猴子”的视频发布时间为2018年11月1日-2018年11月22日,网址为https://v.douyin.com/eVCysER/,目前账号已不存在
[18]注:账号名称“小逸优选”,抖音号:yzzgyonh8265178,《水猴子见过没有,正在直播中》,发布时间为2020年2月27日,网址为https://v.douyin.com/eVCC2gx/ ,目前账号已换主、视频已被删除
[19]王杰文:《作为文化批评的“当代传说”——“当代传说”研究30年(1981-2010)》,《民俗研究》,2012年第4期[20][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编: 《海德格尔选集》(下卷)《世界图像的时代》,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第899页。
[21]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页[22] 瓦尔特·本雅明:《写作与救赎》,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第 121-146页[作者简介:李洁莉,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2020级艺术史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传播学、视觉文化研究、网络视听等。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