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杂志:世界知识杂志官方网站
85周年征文之一
编者语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今年9月16日是《世界知识》的85岁生日走过85年的风风雨雨,对于一本不算那么大众化的国际时政刊物来说,其承载的意涵无以言表为纪念这个对《世界知识》来说极其重要而特殊的日子,前段时间我们发起了征文活动,请读者朋友写下与《世界知识》的故事。
从今天开始,本公众号将陆续刊登读者的来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除了为部分没有标题的来信添加标题外,我们保持了来信的原貌在此,我们由衷地感谢一代又一代读者对《世界知识》的关心和支持正因为有你们,《世界知识》才能一路往前走下去。
爱你们!!
我算得上是《世界知识》杂志的老读者了我邂逅《世界知识》杂志是在1997年,到现在已近22年了当时我刚从北方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毕业,继续在交大读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的硕士,因为读研期间国家每月给300块钱的补助,再加上给导师当助教,每月导师还能给点儿钱,相比读本科的时候,我这个农村长大的学生忽然发现手头宽裕了,除了吃饭居然还有些零花钱,所以看到喜欢的东西,有时就会买下来。
我平时非常关心国际时事,关心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等问题,喜欢听新闻,经常看报栏里的《参考消息》那天我去交大后边铁科研院里的邮局,忽然在邮局前的报摊儿上看到一本《世界知识》杂志,封面上的话题一下子吸引了我,就拿起来翻看,发现里面全是有关国际时事的,而且写得非常深刻,我还第一次知道有这样的杂志,这不正是我想要的东西吗?于是马上就买了一本,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世界知识》杂志。
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得意地骑着那辆28的旧自行车回交大宿舍,车筐里放着那本期刊,一边骑还一边想,怎么给同学们炫耀一下我买到的这个好东西
从此以后很长时间,我都坚持到那个邮局去买《世界知识》,这本杂志的读者可能不多,所以邮局进货也很少,有时候买不到,我就骑着自行车沿街找别的报摊儿去问,然而街边的报摊,卖娱乐类杂志较多,这种有点儿冷门儿的杂志确实很少有人卖,所以时常买不到,只好悻悻地空手而归。
毕业之后单位派我去澳门工作,由于工作很忙,每到周末都要去珠海找个邮局给家里打个电话,这些年已经养成了习惯,到了邮局总想问问,有《世界知识》杂志么?所以在澳门工作期间,手头也积累了不少这本杂志,直到2005年回北京,在我收拾的行李里,也有一大沓《世界知识》杂志。
《世界知识》改成全彩色版后的第一期后来因为家里有了小孩儿,读书的时间少了,甚至有一年在邮局订了一年的《世界知识》,却有不少没有看但是凡买来的《世界知识》我都珍藏在一起,一本也没有扔过,它们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柜里、壁橱里。
相信20多年前我看过的第一本《世界知识》杂志也在其中慢慢地,孩子长大了,感到自己闲暇的时间好像多了起来,看书的时间也多了,忽然又想起了《世界知识》杂志,于是又开始买来看了这件事让我觉得,自己真的是《世界知识》杂志的忠实粉丝。
单位每年都要组织期刊订阅,以前,我也想让我们部门的综合分部订一份《世界知识》,但是想到公司规定每个部门能订的期刊份数有限,我们部门又和外经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同事们又各有感兴趣的东西,就没有提出这个要求但是从去年开始,想到自己毕竟已经是部门的领导了,订一份自己能看的期刊也不算什么过分的要求,就让综合分部订了一份《世界知识》,这下好了,每期杂志出来,我的桌上都会有一本。
我时常想,究竟是什么让我始终对《世界知识》如此着迷呢?是它所蕴含的丰富知识?是我本来就感兴趣的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是它对一些国际问题的深刻分析?是其中作品所展示的专业水平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还是刊中时而透露的那些平时很难在其他媒体上看到的信息?也许是兼而有之吧。
由于经常能从《世界知识》上看到一些宝贵的知识点,又苦于记忆力日益欠佳,所以从今年开始,我正式地为《世界知识》做起了读书笔记,把认为重要的信息都记在电脑里比如:中国开通了包括通过乃堆拉山口的多条让印度香客赴西藏朝圣的通道;2018年几内亚湾发生海盗袭击案件82起,而亚丁湾才三起;基辛格和尼克松谈话,说应先联合中国制俄,20年后再联俄制华,从长远看,中国人更危险;美国的核心利益是保持全球领导地位和在太平洋上的实际存在,中国的核心利益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维护民族国家的主权安全。
这样的信息,总会让我眼前一亮,如获至宝,所以要把它们记下来,供日后回顾,生怕忘了顺应时代的潮流,从1997年我初见它时至今,《世界知识》杂志应该已经历了两次改版了,我幸运地保存了改版前后的三个版本现在的版本内容多,页数多,版面也精美了许多,但我仍然会时而想起最初见到时它的样子,那时的它比现在看上去要小,很薄,也没那么华丽,但就像一切不以外在美为追求的事物一样,朴实无华的外表之下,是它如同宝藏一般丰富的内涵。
二十几年了,时间已经很久了,我有时会想把它从箱子里翻出来,看一看,体会一下它身上旧物所特有的气息和那个时代的印记有时甚至想,等我也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找那么一天,带着这些早期的杂志,跑到外交学院的校园里,摆个地摊儿,让那时的年轻人也看一看,他们所熟悉的《世界知识》曾经是个什么样子。
他们会用一种怎样惊奇的眼神看着这些旧杂志,看着眼前那个曾经也是一贯着迷于《世界知识》的读者呢?
—EN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