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山洪预警(北京预警发布平台)原创
记者7月7日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今年水务部门引入气象数值降水预报成果,在保障一定精准度的同时,将洪水、山洪的预见期从过去的2到3小时延长至12
流域性洪水、山洪灾害和城市内涝是北京汛期面临的主要洪涝灾害风险记者7月7日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今年水务部门引入气象数值降水预报成果,在保障一定精准度的同时,将洪水、山洪的预见期从过去的2到3小时延长至12小时以上,城市积水内涝预见期达到6小时以上,为防汛抢险工作争取更多时间。
北京市水文总站副主任杜龙刚介绍,2014年,北京市正式实施洪水预警发布制度,在2016年“7.20”暴雨中首次面向社会发布了洪水蓝色预警;随后,又陆续制定完善了山洪、内涝风险预警制度,并于2020年首次向市民发布山洪、城市积水内涝风险提示。
目前,北京市水务部门以气象预报为基础,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发布洪水、山洪、城市内涝风险预警这三项预警均采用“四色预警”模式,由低到高分为“蓝、黄、橙、红”四个等级,均为灾前预警其中,山洪、城市内涝预警今年首次从两级调整为四级,“这样是为了保持指标的一致性,便于市民理解并强化对 ‘四级预警’模式的认知,有利于提高洪涝灾害预警的社会化响应程度。
”杜龙刚说在洪水预报方面,北京采用自动化综合预报方法,以长期以来形成的、较为完备的水文模型初步预报为基础,综合实测资料、历史洪水等信息进行智能修正杜龙刚表示,这种预报方法特别适用于北京源短流急、城市化严重、不透水面积大、干旱程度高的区域,具有计算效率高,实用性较强的优点。
在山洪灾害预报方面,北京的预报模型主要以山区地形、河网等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险村险户区域行洪能力,能相对精准地刻画降雨后的山洪演进过程,模拟全市352条山洪沟道山洪发生的雨量阈值,进而通过计算预报雨量和阈值的差值来确定山洪发生的风险性。
在市民关注的城市积水内涝预报方面,模型预报基本覆盖了全部主城区约1500平方公里的范围以城市地形地貌、河网、管网等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了调蓄水池、排水泵站等设施,耦合一系列成熟的水文水动力模型,能预测降雨后水流走势以及可能出现的积水点。
为了在汛期测得快、报得准,近年来,市水务部门全面实施水文监测感知“补短板”工作,全市83座水库和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全部具备水情监测手段,为水文预报提供了数据基础今年,北京水务部门还引入气象数值降水预报成果,深化水文气象数据耦合,预报空间网格锁定更加精细,数据更新频率加快,通过持续校准和滚动预报,在保障一定精准度的同时,延长了预见期。
目前,洪水、山洪预见期从过去的2到3小时延长至12小时以上,城市积水内涝预见期达到6小时以上,为防汛抢险工作争取到更多时间小贴士怎么获取预警信息市民获得预警信息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一是“北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相关渠道,包括市内公路屏,12379短信,各媒体平台及门户网站。
二是微博微信,包括“水润京华”“气象北京”“北京预警”微博微信等当发布橙色及以上级别预警时,预警信息将同步在市内公路显示屏显示,并在电视及网络媒体滚动播出市民需高度重视,按照预警提示信息,合理安排出行避险等。
预警发布后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以洪水预警信息为例,发布蓝色预警时,市民需时刻关注当地天气预报,河道沿线居民减少前往河道附近,切勿进入河道内部,停止一切涉水活动发布黄色预警时,除蓝色预警应对措施建议外,河道沿线居民远离河道,避免前往低洼地带。
发布橙色预警时,除黄色预警应对措施外,河道沿线居民避免外出,远离河道,避免前往低洼地带,停止涉水活动,注意安全地势较低的沿河建筑或住宅区应注意积水风险发布红色预警时,除橙色预警应对措施外,沿线居民避免外出,远离河道,地势较低的沿河建筑或住宅区注意洪水风险。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天淇编辑:匡峰流程编辑 马晓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