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杨学祥博客(杨学祥科学网2023极寒)越早知道越好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国家站跌至14.5度低于1983年5月1日的16.4度,打破五一纪录的同时,还打破了1951年以来的5月全月纪录。
5月1日冷空气挟强降雨影响全国当日,多地迎来“最冷”的“五一”劳动节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国家站跌至14.5度低于1983年5月1日的16.4度,打破五一纪录的同时,还打破了1951年以来的5月全月纪录贵州省贵阳东山凌晨最低气温降至8.3 ℃,创下近10年来同期最低气温。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不断攀升,每个连续十年都比前一个十年更暖那个时候也是全球变暖被炒得火热的时候专家吹捧了很长时间的全球气候变暖,为什么在最近几年突然气候逐渐变冷了?比如2016年1月25日早晨广州最低气温1.8℃,为21世纪以来的第二低值。
城区飘雪花则为建国以来首次
那么2023年的冬天会不会是一个“超级寒冬”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1972年发表了他那篇跨时代的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竺可桢的论文以冬季的温度为基准,把中国五千年分为八个时期,分别是四个温暖期,四个寒冷期第一个温暖期发生在公元前3000年到前1100年,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晚期到夏商两朝黄河流域出现现在西双版纳才有的亚洲像。
文献记载:商王武丁孔武有力,曾率部捕获一头野象第一个寒冷期出现于公元前8世纪中叶,中国历史的西周时期经历了250年的寒冷期第二个温暖期发生在春秋、战国、秦朝和西汉时期,前后持续近750年第二个寒冷期出现于东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持续了大约600年第三个温暖期发生在隋唐时期,前后大约300年第三个寒冷时期大致从安史之乱的时候开始第四个温暖期发生在明朝时期时间十分短暂,而且回暖程度不及前三个时期第四个寒冷时期是明末的小冰河时期,这次气候变化之剧烈,绝对是500年来所仅见。
从竺可桢的论文可以看到,历史上,夏商、秦汉和隋唐时期的气温比现在还高,那时候离工业时代还远着,不存在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情况而且温暖期和寒冷期是交替循环的这几年全球气候是不是开始进入寒冷期呢?我们再来继续看看其他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
2019年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瓦伦蒂娜·扎尔科夫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公开了她们的研究成果——太阳活动周期新模型并且她们发现,太阳活动将于2023年降低60%受太阳活动降低的影响,地球届时将有可能进入小冰河期。
地球将进入小冰河时代,极寒的情况不一定会大规模出现,但有些国家和地区将不可避免地遭遇极端严寒,其中就包括加拿大、英国、俄罗斯等几个靠近北极的国家。除此之外,中国、美国受到的影响也会比较大。
国内吉林大学一位退休教师杨学祥做过这方面的研究2011年的时候就发文说:冬季极寒可能发生在2023年前后在杨教授的这篇文章里,他非常明确地指出,变冷的高潮将发生在2020~2024年相关理论依据是:1、处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之中;
2、处在太阳黑子谷年之中;3、处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之中;4、2021年可能发生弱厄尔尼诺事件,2023-2024年可能发生强拉尼娜事件以上情况的两者叠加已发生多次,三者特别是四者叠加将发生异常严冬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将加重寒冷程度。
“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简称PDO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DO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差不多是11年2020~2024年刚好处于太阳黑子的谷年。
月亮赤纬角是指月亮运行的轨道跟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这个角度是不断变化的,最小值的时候气温会升高,北方会干旱,最大值的时候当然就是天气变冷了,现在我们处在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中当然,这些专家的研究结果都有待现实检验。
2008年的冬天发生冰冻灾害给南方造成了大面积的停电,不少交通要道都给冻住了。
一旦严重的冰灾导致停电和封路,就可能像2021年7月20日的雨灾的郑州,到处都是没有电与互联网的荒漠地带因为无网,支付系统就无法使用,大型超市也没法开业只能收现金,而现金在群众的手里极为有限,完全无法周转。
冰雪灾害也会严重影响粮食和日用品的物流,造成流动性的短缺在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寒冷的冬季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奥密克戎变异新冠病毒疫情已经造成了国内几次疫情反复超级寒冬的到来,疫情防控形势只会更加严峻尽管国内的粮食安全是没有问题的,但气候灾害等还是会对我们造成巨大的冲击。
国内的部分物资,尤其是部分生活必需品,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紧张;面对可能到来的“超级寒冬”,建议大家应适度地、分批储备一些食品、日用品、现金和取暖用的物资;国家储备已经足够支撑全国几年的粮食如果每个家庭再准备多一定的粮食和应急物资,对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